重庆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探索
2020-07-14郭保银王向军代先强
郭保银 王向军 代先强
摘要 促进烟农增收,是重庆烟叶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重庆烟草人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近年来,重庆烟草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土地和用工成本急剧上升、极端气候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市场需求与生产实际有脱节、其他产业对烟叶冲击较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在坚持以烟为主的前提,拓宽增收渠道、丰富增收内容、推广增收实践、完善增收模式、注重增收评估、服务增收发展,探索研究建立重庆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
关键词 烟农增收;产业体系;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income increase of tobacco farmer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undamental purpose of Chongqing tobacco work,and also the persistent goal of Chongqing tobacco people. In recent years,although Chongqing tobacco has made some progress,but the rapid rise of land and labor costs,frequent disasters caused by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market demand and production reality are disjointed,other industri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obacco leaf,and other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industry income increase system of tobacco farmer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adhere to the premise of focusing on tobacco,broaden the channels of income increase,enrich the content of income increase,promote the practice of income increase,improve the mode of income increase,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income incr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come increase,explore and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industrial income increase system for tobacco farmers in Chongqing.
Key words Income increase of tobacco growers;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自现代煙草农业建设开展以来[1],重庆烟叶砥砺前行,在促农增收上取得了售烟收入翻一番、户均规模翻一番、单产收益翻一番“三个翻一番”的重要成就,真正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依烟生存、因烟脱贫、靠烟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突破增收瓶颈[2],建立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3],推动烟农增收再上新的台阶,成为摆在重庆烟草人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
1 重庆烟农增收基本现状
重庆市烟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2018年共落实12个产烟区县、190个种烟乡、817个种烟村、2 546个种植单元、15 291户烟农。其中,国务院认定的国家级贫困县10个,占重庆市1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71.5%;烟区海拔普遍在1 000 m以上,地理条件较为恶劣,气候条件较为复杂。自2007年以来,重庆烟草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烟农增收工程,总体呈现出“烟农总收入稳中有升、户均规模逐年攀升、户均收入快速增长、单产收益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赢得了地方党政部门和广大烟农的高度赞誉。
1.1 主业增收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潜力相对有限
近年来,重庆始终坚持“以烟为主、多元经营”原则,大力提高种植规模,提升等级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如图1所示,重庆市烤烟种植户均规模已从2011的1.244 hm2,上升到2019年的2.203 hm2,位居西南烟区前列。考虑到重庆市土地资源禀赋,提升户均规模来增加烟农收入的空间已非常有限。1999年以来,全行业共提价10次,提价幅度3%~20%,目前烟-粮比价已达到历史最高位的10∶1,烟叶价格“天花板”已触顶,价格红利逐渐消失[4]。全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主业增收的着力点,放在提升单产、提高品质、减少用工上来,创造性地提出促农增收“三个100”工程,即减少1个工,增收100元;上等烟提高3百分点,增收100元;每亩单产提高4 kg,增收100元。但考虑到土地资源、劳动用工、烟草生物学规律等因素,户均规模需要适度、单产提升不会太高、用工减少不会太多,主业增收潜力预期在7 143~11 429元/hm2,提升空间不会很大。
1.2 辅业增收的优势非常明显,且潜力非常巨大
坚持主业增收的同时,全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烟草设施的优势、组织主体的优势、临近市场的优势,大力探索辅助产业,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设施利用率、资源回报率。
1.2.1 充分发挥烟草设施的优势。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亿元,覆盖基本烟田6.67万hm2,修建育苗大棚504座,建设密集烤房4.1万座,配套烟用农机4 974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切实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也为促农增收提供了良好的设施保障,成为待挖掘的宝藏。2018年,全市共有700 hm2烟田、78个育苗大棚、20座烤房开展了烟-菜套种、辅助产业的探索,共为烟农创造产值超过2 600万元,覆盖区域烟农地均增收达到2.86万元/hm2以上。烟-菜套种上,以重庆万州最为典型,全区共有700 hm2农田连片化、集中化、规模化开展烟-菜套种,大白菜每公顷产量最高可以达到4.29万kg,平均每公顷产2.86万kg,平均售价1.2元/kg,每公顷产值达到3.43万元,扣除平均成本0.6元/kg(菜种、部分肥料、部分农药由农委、烟草公司免费提供),每公顷纯收入达到1.71万元以上。大棚经营上,以彭水喜润合作社为例,2018年,合作社共有8个大棚集中开展圣女果、水果黄瓜、礼品西瓜种植,1个大棚栽种圣女果3 400株,每株可产1~1.5 kg,单价12元/kg,1个育苗大棚可增收4.2万元,扣除品种、肥料、设施、水电等成本(折合约为9.6元/kg),1个棚纯收入在8 000~10 000万元。同理,以彭水龙射合作社为例,2018年,合作社探索在育苗大棚内种植秀珍菇,1个育苗大棚栽种9.6万个菌包,1个菌包生产1~1.6 hm2,走批发市场销售12~16元/hm2(市场售价最高达到28元/kg),扣除菌包成本(9.8元/kg)、用工成本、设施成本等,1个育苗大棚可实现纯收入5万元以上(表1)。
1.2.2 充分发挥组织主体的优势。截至2018年,全市共建成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26家,社员户数14 526户,占烟农总数的95%。合作社在组织烟农、技术指导、专业服务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为开展多元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主体保障。
1.2.3 充分发挥临近市场的优势。重庆属于飞速发展中的西部城市,常住人口3 016.6万,总面积8.24万km2,人口密度366.1人/k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6倍,人口密集、消费体量大、增值潜力大。以重庆市万州烟区为例,主城区人口近100万,但全区蔬菜种植面积仅0.21万hm2,蔬菜供给自保能力不足65%,多元经营的市场空间巨大。仅烟-菜套种一项,每公顷就可为烟农增收2.86万元以上,高于主业增收的效果。
2 制约重庆烟区烟农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地看到,当前烟叶生产总体已进入单价提升乏力、生产成本高企、品质提升触顶、资源约束趋紧的阶段[5],烟农增收致富的目标尚未完成,但增收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就重庆市而言,除了上述共性因素外,还存在以下个性制约因素。
2.1 土地、用工成本急剧上升 以2018年为例,全市土地流转成本为4 607元/hm2,同比2013年3 964元/hm2,上升643元/hm2,上升16.22%。烟叶用工成本进一步增加,从2013年的80~100元/d上升到2018年的100~120元/d,提升幅度达20%。
2.2 极端气候条件导致灾害频发 重庆市烤烟产区主要集中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区,很容易遭受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侵袭;同时,由于常年种植,缺乏轮作,导致武陵山区根茎病害、三峡库区叶部病害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每年因灾减产的比例在10%以上,单产常年在1 786 kg/hm2上下波动,低于单产2 143 kg/hm2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
2.3 市場需求与生产实际有脱节 近几年,工业企业因卷烟销售市场影响,对产区调拨主要集中在C2F、C3F等为数不多的中部上等烟叶,在重庆市调拨等级为11个左右,对其他调拨等级需求较少,存在“点菜吃饭”,与产区实际收购等级存在脱节,影响烟农部分等级销售[6]。同时,尽管对烟农实施了优化结构补贴,但补偿效果并不明显。
2.4 其他产业对烟叶冲击较大 2018年,重庆GDP增速6%,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蔬菜、水果、药材、旅游等其他产业不断兴起,给烟叶产业造成冲击,以蔬菜为例,2018年重庆25个蔬菜品种价格分别上涨6.74%~29.73%,远高于烟叶价格上浮水平。
3 重庆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建议
烟农增收是重大的政治责任、更是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借此,结合重庆烟农增收实际以及平时对体系管理建设的认知和思考探索研究建立重庆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务求做到“五个用”。
3.1 丰富增收内容,务求做到“能用” 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续加力、久久为功,“成功”才不会“失之于空”。从目前情况看,重庆市烟农增收多元产业的“骨架”基本搭建起来,但“血脉”需要打通,“体态”需要进一步丰满。
3.1.1 突出一个“实”字。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只是手段,离开了丰富实用的项目载体,烟农增收就会成为“花架子”“壳里空”。目前,重庆市烟农增收运行工作已开展,与之配套的增收项目开发要再跟进、再加强。开发增收项目的方式要由“单极”向“多极”转变[7],注重发挥全市系统各单位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和原创性,群策群力,丰富内容,做到“源之于大家,受益于烟农”。
3.1.2 突出一个“精”字。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工作始终要以烟农为中心,烟农增收的内容充实更应如此。要坚持人本导向,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内容在哪里;运用科学思维,进一步明确表现的形式在哪里;注重结果反馈,进一步明确改进的方向在哪里,从而富有针对性地把烟农增收打造成“未来工程”。
3.1.3 突出一个“好”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紧盯烟农增收工作需求,不断完善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内容体系;紧跟科技前沿,把好的项目引入进来,着力提升产业体系建设效果;紧盯周边比邻地区烟农增收多元产业发展,注重同外单位多元产业体系建设进行横向比较,努力在持续提升中打造“精品工程”。
3.2 推广增收实践,务求做到“会用” 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拓宽了烟农增收途径,也在深刻改变烟农增收的行为习惯。过去人们谈到“变革”,总说“一步快、步步快”。以主动积极的姿态适应变化、迎接变革,加快由产业体系建设“上马”向“上手”的转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2.1 在规划中“抓试点”。 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试运行的工作重点要明确,任务目标也要具体。各单位要瞄准对象,调准焦点,统一行动,注重上下协力,加强信息反馈,有序推进试运行,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用“大干快上”代替“精耕细作”。
3.2.2 在宣传中“造氛围”。要以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展示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特点和优势,迅速扩大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引导全市系统转变观念,从而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在培训中“提能力”。面对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人人是新手。既然是新手上阵,讲透、教会、学通,才能算“上手”。下一步,建议市局(公司)业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各单位要潜心学、弄清楚,熟练“游戏规则”,同时还要做好本单位内部培训,确保线上培训人人讲清楚、个个学明白。
3.3 完善增收模式,务求做到“善用” 抓好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工作不能靠“一招鲜”,而要坚持综合实策、综合发力。
3.3.1 坚持“传统创新”相结合。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但不代表能取代传统烟农增收方式[9]。在选择烟农增收方式的时候要头脑清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把“传统”与“创新”的力量结合起来,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避免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失之于软、失之于偏。
3.3.2 坚持“软件硬件”相结合。好的烟农增收产业项目离不开好的管理。要依托烟农合作社的管理优势,及时梳理、更新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准确。要加强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规划、责任落实、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相关制度建设,为烟农增收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要注重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情况的信息分析,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各项计划有效落实。
3.3.3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过去有的烟农增收产业,存在针对性不强、质量不可控、内容不系统的问题。在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新平台上,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要在烟农增收工作中贯穿“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把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同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职业生涯发展等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努力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3.4 注重增收评估,务求做到“管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效果評估是做好工作的保障。任何工作离开了效果评估,就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盲人摸象”,对工作开展与深化没有全面把握,实则上就是“无处着眼”;另一种是“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实则上就是“无处着手”。搞好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一定要加强效果评估,让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一方面,要加强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效果评估。要以“迎接大考”的心态,创新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考试方式,建立积分管理制度,确保“逢事必考、质量可追溯”。加强考评结果反馈与应用,既提升员工参加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的自觉性,又放大结果的应用性,内外结合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运行评估。新事物从产生到成长、再到成熟,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改进过程。特别是在试运行阶段,每一个烟农增收项目完成后,都要及时进行评估,对照标准要求,看看内容是否完善、目标是否清晰、效果是否良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持续的调整完善,确保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运行“当期可操作、未来可持续”。
3.5 服务增收发展,务求做到“有用” 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归根结底在于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烟农增收[10]。因此,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全局、服务发展,在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明确定位、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价值。
3.5.1 有“重点”。围绕全年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目标,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想办法、添举措、挖潜力,突出抓好今年烟农增收工作运行,确保全市系统促进烟农增收助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大局和助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局。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要抓住具体人、具体事、具体环节,开发好、运用好烟农增收产业,激发全市系统和合作社的创造性思维,为坚定不移促进烟农持续稳定增收,推动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3.5.2 破“难点”。从全市系统看,烟农增收产业发展中仍然还有一系列难题亟待破解:烟农增收拐点逐渐显现,提质量如何提得起;烟叶供求压力加大,调结构如何调得好;烟农合作社“造血”功能依然较差,输血如何输到位。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要带着这些思考下力气,用好前沿理论和经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与借鉴,为破难解困增添“新动能”。
3.5.3 抓“热点”。既要让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建设着力于体系本身,又要跳出体系搞增收,为烟农多元化产业增收体系有序建设增添“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远驹.试论特色烟叶的形成和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1):10-13.
[2] 罗新斌,徐坚强,宁尚辉.我国特色烟叶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11(2):50-51,54.
[3] 董建江,王新胜,张丽娜.安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5,36(4):106-109.
[4] 王树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专项立项背景[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1):83-84.
[5] 吴岗.烟草品牌战略管理浅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0-44.
[6] 姜垣,杨艳娜.国际控烟履约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377-379.
[7] 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3):72-76.
[8] 赵九来.中国烟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97-199.
[9] 李军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108-110.
[10] 魏洪海.人力资源:烟草行业创新的重要内容[N].经理日报,2007-07-13(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