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天津市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探究
2020-07-14刘诗涵王庆生
刘诗涵 王庆生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亚健康人口与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与退休人员希望能到生态环境优良,人文素养底蕴深厚的地区度假或者长居。基于此,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效益逐渐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天津市目前乡村旅游资源与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得出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康养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天津市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的主要发展模式,从而为实现我国乡村旅游振兴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rural tourism market demand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increase of subhealthy population and urban life pressure, more and more urban tourists and retirees hope to go to the areas with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found cultural quality for vacation or permanent residence. Based on this, rural tourism and healthy industry innovation fusion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gradually highligh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industry in Tianjin was reviewed, an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ianjin is rich in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industry is in primary s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huge. The main development mode of Tianjin's rural tourism and health industry innovation is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a new reference path for realizing the rural tourism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tourism;Health care industry;Fusion;Development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1]。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亚健康情况日益严峻。预估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预计到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因而康养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效益不断显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出要建设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康养基地与观光休闲园供游客需要。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乡村康养旅游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實情况,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
1 乡村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1.1 国外乡村康养旅游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并兴盛,主要针对有支付能力且健康的老年群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院、养老公寓、疗养中心等场所,供其居住,开展游乐活动,服务其生活起居等一系列活动[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活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选择乡村养老长居或短居,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3]。康养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可持续推动乡村发展,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但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与推动下还存在巨大阻力[4]。近年来,有学者从疗养康养旅游与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两个角度对康养旅游提出了新的看法与见解[5]。国外对康养旅游目的地的研究相对成熟,从公共基础设施、游客体验、医疗保健等角度对游客的康养过程进行描述[6]。总之,国外基于乡村旅游的康养旅游模式起步较早,理论与实证研究相对较多,对康养产品与角度探讨较为细化。
1.2 国内乡村康养旅游研究进展 杨振之[7]在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中围绕康养旅游从旅游、健康、养生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任宣羽[8]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旅游需求与诗意的休憩为康养旅游的主要构成层次,而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乡土文化刚好与康养旅游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契合。谢晓红等[9]认为康养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养生、保健、度假等相结合,满足人们在日常焦虑环境中释放压力,修养生息的需求。凌常荣等[10]以广西“东巴凤”地区为例,探讨了康养旅游发展与后发地区乡村振兴的研究,把康养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刘新等[11]通过对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探究,提出田园康养模式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推精准脱贫。韩秋等[12]认为康养产业覆盖面广,目前对康养产业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为相关学科领域对养生、保健、疗养等一系列问题的应对,既注重养生又注重心灵的需求。易慧玲等[13]从产业融合视角下,探讨了康养旅游发展模式,认为“林旅+康养”旅游模式、“农旅+康养”旅游模式、“体旅+康养”旅游模式、“医旅+康养”旅游模式、“文旅+康养”旅游模式为我国康养旅游目前发展的主要模式。由此可见,在康养市场需求增大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康养旅游研究与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也逐渐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乡村旅游可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优势平台,康养产业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突破点。
2 天津市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
2.1 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天津市作为京津唐区域经济增长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据统计2019年天津市涉农区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1个、3A级景区26个、2A级景区12个,占全市A级景区的57.69%;5星级饭店7家、4星级饭店19家、3星级饭店15家、2星级饭店2家,占全市星级饭店的53.75%[14]。如图1~2所示,天津市涉农区A级景区数量较多,且星级饭店比市内6区占比多,各涉农区住宿设施相对完善,为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势平台。其中,武清区崔黄口镇、滨海新区中塘镇等5个镇入选住建部第一、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蓟州区成为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区),蓟州、宝坻、武清、西青4区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涵盖了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文化艺术、乡村民居建筑、乡村传统劳作、农事节气活动、乡村休闲度假等类型,具备了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的基础。生态环境优良的国家级各类乡村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数量众多(图3)。其中全市拥有2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处中国美丽田园、3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21个金牌”农家乐“、7个首批(2019)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条线路入选农业部推介的以“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为主题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崔庄古冬枣园、热带植物观光园被列入农业农村部推荐的“10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在资源等级方面,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等级高且分布合理相对聚集,已形成蓟州、宝坻、西青、武清乡村旅游资源相对聚集区,为乡村旅游聚集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2016—2018年建成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2个、休闲农业示范村(点)78个、休闲农业示范经营户972户、市级旅游特色村(点)200个、精品旅游线路9条,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超前,特色优势明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既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不断开发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又将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产业结构。
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是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和主平台。天津市宝坻八门城稻海田园综合体、天津市田园综合体重点培育项目、天津市里自沽农场稻香田园综合体、西青区杨柳青田园综合体和蓟州区罗庄子镇香酥谷田园综合体成为第一批由天津市农委目前审批的田园综合体,同时,蓟州区还有一些具有发展田园综合体潜力的区域,如出头岭镇的大安平、小安平等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郭家沟、西井峪、小穿芳峪村等示范级乡村旅游地作为引导,天津市各区田园综合体示范点作为载体,为天津市乡村旅游康养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抓手。
总体来说,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是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为将来发展生态养生度假旅游提供了必要条件。天津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显现出西北聚集、东南分散的特点,整体对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历史文化资源等级不高,社会旅游资源种类不多,导致整体乡村旅游吸引力不足。同时未来对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社会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以及为提高知名度而进行的宣传、促销等都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
2.2 天津市康养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计划》中提到,要以天津特色文化为魂,实施“旅游+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药养生游、房车露营游等中高端业态。2018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公示》中,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等73家单位为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在北京召开会议,天津健康产业园单位被列入第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此外,天津市计划以蓟州区作为高端民宿开发区、东丽湖作为康养旅游主要游览线路、宝坻区作为温泉水城,可进一步开发康养旅游产业,开辟新型市场。由此,天津市康养旅游产业目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产业链结构单一,并不能满足目前康养旅游的发展需求,发展现状与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在国家政策对康养旅游的支持与康养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大力支持天津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使得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体,进一步丰富了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其次,康养旅游产业目前的发展缺乏成熟的开发模式与经验指导,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与低水平重复,并未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也没有完善的旅游产业链;缺乏特色营销与宣传,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第三,在市场需求增大与优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下,康养旅游产业将成为天津市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度假的主要开发模式,目前天津市各区都有针对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计划,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市场需求的扩增,天津市康养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3 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
3.1 田园康养休闲模式
乡村田园康养模式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生态养生条件及有利身心康复的人文环境,打造出集田园生态养生、乡村休闲饮食、农村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15]。在这种模式下,游客通过亲近生态环境,享受自然之美,并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实现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天津市田园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蓟州区田园康养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是天津市的乡村旅游大区。特别是乡野气息特色村——小穿芳峪、塞上水乡——郭家沟、长寿度假村——毛家峪等,已經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同时发展了一批以农旅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桑梓镇精品西瓜产业园、马伸桥恒丰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头岭镇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上仓、侯家营现代农业示范园等。
3.1.1 战略分析。
天津市田园综合体的构建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新老融合为关键,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作为驱动性产业,秉承以文化为灵魂、以人为本的构建理念。同时必须明确建设资金来源、建设用地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实现多种盈利模式并存,提供田园养老模式、片区开发模式、产业带动模式、民宿风情旅游模式等多种开发模式供选择,最终达到“农业+文旅+地产”综合发展模式的目标。
3.1.2 市场定位及特点分析。
田园康养度假模式主要以京津冀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优越的乡村自然环境与田园风光作为吸引力,提供用餐、休闲、娱乐、住宿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在繁忙之余可以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田园风光。目前田园康养模式在天津市部分区域已初见雏形,但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且商业化与同质化普遍泛滥,大多以民宿、“农家乐”、采摘为主,达不到田园康养休养生息的效果,未来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具体可以参照山东省临沂朱家林田园康养旅游发展模式。
3.2 文化康养体验模式
文化康养主要是以当地特有文化满足游客心灵的需求,以文养心。“文化+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旅游产业融合的形式,在发展中,文化作为灵魂不断深化其产品内涵,旅游作为载体进一步延长其产业链。因此在开发文化康养旅游体验模式时,要立足于当地特色文化,在保证游客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深挖其文化内涵,展示出文化的深度与厚度,从而起到丰富游客精神世界,启迪心灵的作用。
3.2.1 资源及开发模式分析。
文化历史旅游产品在天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例如蓟州的黄崖关长城、独乐寺等,宁河的天尊阁、《红旗谱》影视基地等,西青区的石家大院等,宝坻的袁黄(了凡)纪念馆、文庙博物馆等,静海区的九宣闸及建闸碑文等,津南区的小站练兵园、宝成博物苑等。该类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且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线路游览体验模式,通过在这类旅游资源中发展“文化+康养”旅游产业,丰富了单一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产品转型升级。
天津市乡村地区在传统演艺方面:例如宝坻区的京东大鼓曲艺、津南区的海下文武高跷、西青区的霍氏练手拳、静海区的静海迷踪拳等,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传统演艺可以开发成民俗表演。无论是高跷,还是武术,都可以开辟旅游者参与学习的体验时段,在充分了解到传统艺术的难度后,才能更好地欣赏其独特魅力。
3.2.2 特点分析。
目前,天津市乡村旅游中文化康养旅游体验模式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较为单一和分散。乡村旅游资源中,大量民俗演艺并未被开发为有效的娱乐体验,针对入住民宿的旅游者,夜间娱乐也非常稀少。针对目前发展现状可适当增加乡村旅游娱乐活动品类,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娱乐项目开发。通过旅游娱乐与体育、演艺、民俗、科技等不同产业的融合,打造沉浸型旅游娱乐产品,提升节庆演艺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满足游客心灵的需求。
3.3 养老旅居度假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导致的身体亚健康状况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希望在晚年或者假期找到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栖息地。天津市的10个乡村区中,除了环城乡村区城镇化比较严重外,其余几个区乡村资源丰富,特别是蓟州区,一直以农林经济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有天津绿色宝库之称。是天津市的水源涵养基地,全国首批县域绿色食品示范区。生态环境几乎未受到现代工业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污染和破坏,大气、土壤、水体质量良好。因此依托其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结合康养保健的医疗开发,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旅居康养休闲度假地。
3.3.1 发展前景分析。
养老旅居康养度假模式,将会是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创新融合的主要开发形式,且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在其开发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弥补了不断扩大的康养市场需求,发展前景潜力巨大。
3.3.2 特点分析。
天津市蓟州区森林资源赋存,特别是林木茂盛带来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极具开发价值。但是目前医疗康养方面有所欠缺,技术与人才储备不足,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满足不了高质量的游客需求,存在明显的供需不平衡,这阻碍了养老旅居康养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4 养生保健康养旅游模式
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与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居民生活水平与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生活习惯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政府、社会居民已经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随着全民健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乡村康体旅游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3.4.1 资源及开发模式分析。
(1)保健康养旅游模式。天津市北辰区的北运河、永定新河水体风光秀丽,北辰郊野公园的碧波、绿林、彩田十分适合开发徒步、骑行旅游产品,参加徒步、骑行活动的旅游者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如果徒步、骑行路线风光优美,则更受游客青睐。蓟州区有较为充分的开发山野运动旅游产品的资源条件,目前已经建成蓟州区山野运动休闲旅游小镇。依托蓟州区独有的山地资源,春季开展特色登山踏青活动。
(2)养生康养旅游模式。天津市水域资源丰富,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海河、北运河;有分布于蓟州北部山区不同大小的瀑布;湖泊、水库等自然与人工湿地众多;地热温泉分布广、温度高、水质优。其中,天津市高品质水资源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海河、海滨、北运河、南运河、宝坻温泉带、七里海、团泊洼等,可以通过水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突出个体特色开发,进而发展养生康养旅游。
3.4.2 特点分析。
天津市养生保健康养旅游产业主要有:养生类旅游产品和运动类旅游产品。乡村养生旅游产品以温泉为主,满足旅游者以舒缓的方式休闲运动的需求。徒步騎行旅游产品和山野运动旅游产品都以较高的强度开展运动,如果旅游者能够提高参加频率,就可以收获健康体魄。游船垂钓旅游产品既可以开发为运动强度较高的比赛方式,也可以满足养生保健旅游市场的低强度体验。
4 总结
康养旅游模式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模式的融合发展,该研究探究的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天津市乡村旅游为基础融合康养旅游的模式,可以发现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受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依托于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发展多种模式融合的康养旅游模式。
天津市乡村康养旅游资源赋存良好,蓟州区文化特色优势明显且生态资源富足,乡村康养旅游模式发展较为领先,其他涉农各区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商业化严重、大都以民宿、“农家乐”、采摘为主要开发模式且经营粗放。在游客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急需进行旅游开发模式的转型升级,在目前发展的现状下,融入康养旅游模式,在传统单一的乡村旅游中创新融合“康养+田园”“康养+体育”“康养+文化”“康养+养生”的发展模式,丰富旅客多样化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九霞.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J].旅游学刊,2019,34(6):1.
[2] KROUT J A.Seasonal migration of the elderly[J].The gerontologist,1983,23(3):295-299.
[3] SKELLEY B D.Retireeattraction policies:Challenges for local government in rural regions[J].Pu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2004,9(3):212-223.
[4] GUSTAFSON P.Tourism and seasonal retirement migr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4):899-918.
[5] STAR J,PETERSON C.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wellness for the futur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tourism and services, 2017, 14(1):18-29.
[6] 陳纯.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4):43-47.
[7] 杨振之.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与健康、养生[J].旅游学刊,2016,31(11):1.
[8] 任宣羽.康养旅游: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J].旅游学刊,2016,31(11):1-4.
[9] 谢晓红,郭倩,吴玉鸣.我国区域性特色小镇康养旅游模式探究[J].生态经济,2018,34(9):150-154.
[10] 凌常荣,周曦.康养旅游发展与后发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以广西“东巴凤”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8(3):73-77.
[11] 刘新,邓云芳.田园康养的精准脱贫——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与康养产业的创新融合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29-31.
[12] 韩秋,王欢欢,沈山.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J].旅游纵览,2019(6):110-112.
[13] 易慧玲,李志刚.产业融合视角下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5):126-131.
[14] 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队.天津统计年鉴 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15] 于沐仔,王庆生.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为例[J].中国商论,2017(3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