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吉食葵1号选育研究

2020-07-14王佰众李洋李晓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选育杂交种向日葵

王佰众 李洋 李晓伟

摘要 吉食葵1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第1个食葵杂交种,以自选不育系1232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12P87RY为父本。该品种生育期95 d,株高191.0 cm,盘径22.5 cm,百粒重15.52 g,单头重95.66 g,结实率60.80%,籽仁率50.93%,粒长2.24 cm,产量2 184.61 kg/hm2,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白城、松原、四平等地)种植。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优、籽仁粗蛋白含量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

关键词 向日葵;杂交种;吉食葵1号;选育

Abstract Jishikui No. 1 is the first confectionery sunflower germplasm bred independently by the Institute of Peanut Research,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line “12328A” as female parent and restorer line “12P87RY” as male parent.The growth period was 95 d with plant height 191.0 cm,disc diameter 22.5 cm,100grain weight 15.52 g,single head weight 95.66 g,seed setting rate 60.80%,seed kernel rate 50.93%,grain length 2.24 cm and yield 2 184.61 kg. Jishikui No.1 was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Jilin Province (Baicheng, Songyuan, Siping),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io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high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of seed kernel, high quality of early matur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

Key words Sunflower;Hybrid variety;Jishikui No.1;Breeding

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1-2],吉林省年均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居全国第3位[3-5]。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型向日葵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对向日葵的品质和营养保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吉林向日葵生产投入少、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更新缓慢、病虫草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提升,2011—2016年全国食用型向日葵平均单产水平为2 587.5 kg/hm2,而吉林省仅为2 344.5 kg/hm2(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比全国平均单产低9.4%。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指出了“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在此背景下,吉林省逐渐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向日葵优势产区之一,吉食葵1号的育成将有力地促进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向日葵生产。鉴于此,笔者介绍了吉食葵1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性特性、产量表现、适应区域及季节和栽培技术。

1 吉食葵1号的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12328A为2010年引进自交系,选择优良单株并进行育性测定,同年在海南种植田间鉴定为保持系并回交转育,经过连续5代回交后,2012年田间稳定命名为12328A。

父本12P87RY 为2009年引进杂交种自交后代,经连续6代选择优良单株自交育成,2012年田间稳定命名为12P87RY 。

1.2 选育过程及方法

吉食葵1号登记编号为GPD向日葵(2018)22053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于2012年以不育系12328A为母本、恢复系12P87RY为父本组配而成。2013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试验田种植,田间表现良好,综合农艺性状突出。2014年申请参加吉林省食用型向日葵(区试一组)区域试验,在白城、洮南、大安、通榆、长岭5个点比对照平均增产8.82%。2015年继续在白城、洮南、大安、通榆、长岭进行区域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19.6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3.42%。2017年10月申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 吉食葵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特性

吉食葵1号平均株高191 cm;平均花盘直径22.50 cm;平均茎粗2.43 cm;平均叶数20.50;平均百粒重15.52 g;平均单头重95.66 g;平均结实率60.80%;平均籽仁率50.93%;粒长2.24 cm,粒宽0.94 cm。

2.2 生物学特性

吉食葵1号属于早熟杂交种,出苗至成熟共95.00 d,需≥10 ℃活动积温2 500 ℃以上,籽实粗蛋白14.12%,籽仁粗蛋白30.12%,是优质的食用向日葵杂交种。

2.3 抗性特征 吉食葵1号高抗菌核病(盘腐型2.50、根腐型7.89),中抗黄萎病(42.92),高抗黑斑病(25.00),高抗褐斑病(21.67)。

3 吉食葵1號产量表现

3.1 2014年产量 由表1可知,吉食葵1号2014年参加吉林省向日葵区域试验,5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产量2 184.61 kg/hm2,居第5位,比对照(TKC-12)增产8.82%。

3.2 2015年产量 2015年参加吉林省向日葵区域试验,由表2可知,5个试验点中有4个点增产,仅1个点减产,平均产量为1 765.2 kg/hm2, 居第4位,比对照(TKC-12)增产19.7%。

综上,2014和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974.89 kg/hm2,比对照(TKC-12)增产13.42%。

4 适应区域及季节

吉食葵1号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白城、松原、四平等地),需在≥10 ℃活动积温 2 500 ℃以上的地区种植。播种季节为春季。

5 栽培技术

5.1 整地

选择不重茬、迎茬,土壤肥力中上,耕层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除草剂残留危害的地块。宜选择玉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大豆、绿豆茬除外)为前茬的地块。实行秋季深耕或播前整地,深度以 25~30 cm为宜,做到翻匀、耙平、施底肥、起垄等连续作业,垄距控制在 60~65 cm。

5.2 施肥

施足底肥(复合肥300~525 kg/hm2,硼肥3 750 g/hm2,锌肥5 250 g/hm2),现蕾期结合浇水追尿素225~300 kg/hm2。结合底肥施7.5 kg/hm25%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

5.3 播种

5.3.1 播种时期。

吉林省中西部适宜播期是6月15—20日。播量为6.0~9.0 kg/hm2,最好轮作3年以上,并注意上茬作物是否有除草剂残留。株行距60 cm×60 cm,即保苗2.6万~2.8万株/hm2。播深3~4 cm为宜。

5.3.2 播种方法及深度。

每穴播1~2粒。播种深度主要根据土壤墒情和保墒力来确定,一般在3~4 cm为宜、盐碱土宜浅,砂壤土宜深。并镇压提墒、保墒。

5.4 田间管理

5.4.1 苗期管理。

向日葵播种后10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发现缺苗断垄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或催芽补种。15~16 cm以下时可带土移栽,宜在1对真叶展开时进行,过大易伤根。移栽时要浇水踏实,以保证成活,一般成活率在90%以上。

5.4.2 中耕除草。

中耕培土与除草同时进行,整个生育期内共进行2~3次[6-7]。第1次在1~2对真叶期,结合间苗和定苗进行,此次中耕要浅而细致,把幼苗周围的小草除尽,避免与苗紧挨的小草长大后难以清除;第2次中耕在定苗后7~8 d 进行,对保墒防旱促进幼苗生长有良好作用;第3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一般苗高50~60 cm时,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过深影响生长,过晚易伤根打苗,最好在除草后5 d进行,要求把土推到茎基部,增强抗风力,防治倒伏。

5.4.3 辅助授粉。

开花期如果自然界中昆虫数量不足,要在向日葵田里放蜂,向日葵田至少保证2~3箱蜂/hm2。如果没有蜂源,每隔2~3 d必须进行1次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方法为在盛花期09:00—11:00和14:00后,用软棉做的粉扑子在花盘上帮助不同花盘的花粉相互传播[8],整个开花期要做2~3次的人工辅助授粉,以减少空秕粒。

5.5 收获

食用向日葵适时收获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非常关键,收获过早则饱满度差、晾晒困难,收获过晚则种子大量脱落、种皮掉色,均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一般当田间 90% 的植株花盘舌状花全部干枯,葵盘背面和茎秆中上部变成黄白色,叶片变黄脱落,子实充实,外壳坚硬且呈现固有色泽,籽粒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以保证产品质量。

5.6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辅之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农药,应选择在向日葵上登记的农药品种,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标注的使用范围、施药方法、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使用。

6 结语

吉食葵1号优点为叶部抗黄萎病病害较强;缺点是如遇特殊年份结实率下降;注意事项为在开花期遇雨水多的特殊年份应及时放置蜜蜂或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蜜蜂在整个田内的植株间采蜜传粉,繁种田即便只有极少量的杂株,也会造成品种生物学混杂。因此,去杂工作要仔细、及时、彻底,发现杂株或感病株要及时拔除,开花前要逐行、逐株细查。

针对目前吉林省西部地区向日葵的生产现状及病虫害等问题,研究人员培育出新品种吉食葵1号,同时应引导农业推广单位、科研育种单位和种植农户正确认识并引进向日葵新品种。研究显示,合理种植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种植业的生态平衡[9-12]。目前,吉食葵1号仍有改良空间,应继续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创制出更多的优异亲本系,从而选育抗菌核病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妥德宝,安昊,张君,等.国内外向日葵施肥栽培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

[2] 乔广军.向日葵的种植方式与合理密植[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54,56.

[3] 李晓伟,李洋,朱统国,等.吉林省中部地区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对比试验[J].东北农业科学,2018,43(4):17-22.

[4] 李瑞,贺丽瑜,刘冬梅,等.向日葵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3):39-40.

[5] 党继革,李会国,代云志,等.河北省食用向日葵品种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66-67.

[6] 姜显国,王广宇,付永生.龙葵杂6号向日葵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40.

[7] 贾爱红,彭席卿.嗑食型向日葵品种晋葵7号的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6979-6980.

[8] 任永生.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8):35-36.

[9] 张峰,张学武.山西省向日葵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6):214-216.

[10] 刘建华,冉生斌,姚元虎.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9选育报告[J].甘肅农业科技,2017(7):6-8.

[11] 刘建华,姚元虎,冉生斌.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6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7(6):22-24.

[12] 陈作兴,王天礼.食用向日葵新品种AD630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6(6):23-24.

猜你喜欢

选育杂交种向日葵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向日葵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