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2020-07-14宋明

山西农经 2020年13期
关键词:盈利能力对策建议

宋明

摘 要: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类金融企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类金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风险积聚、资本市场暴雷等问题,盈利能力急剧下降。从影响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提高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对策建议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全面开放的金融环境,小微企业面临巨大的融资困难,发展类金融企业显得十分必要。分析影響我国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寻找提高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对策,对其发展有重要作用。

1  类金融企业的含义

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融资压力。小微企业本身的特点是规模小、经济业务单一、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这就使小微企业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再加上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度较低,经营活动规范性和约束性较差,资金链中的流通资金大多为临时性周转资金,这些情况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通常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采取更为严苛的标准,使小微企业在申请信贷时陷入复杂烦琐的审批过程,加上小微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因此小微企业陷入无法顺利融资的困境,错失发展良机。

面对这种情况,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类金融企业应运而生。类金融企业是主要从事与金融服务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但我国对类金融企业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给类金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类金融企业受到了资金杠杆率的限制,再加上市场经济不断变动,其盈利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2  限制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

2.1  企业发展过于依赖财务评估结果

类金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过于依赖财务评估所获得的结果。从客观角度而言,虽然财务业绩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但按照当前企业会计准则的实际财务指标,结合财务业绩评估结果,可以评估企业的部分交易情况及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因此,在评估财务业绩的时候,如果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就意味着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应重视财务绩效评估,从实际需要出发创新评估技术,强化营销管理工作,做好财务评估,避免出现短视行为。如果过于依赖评估结果而没有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就会导致出现管理问题,影响类金融企业的运行和盈利能力[1]。

2.2  运营风险影响

由于类金融企业具有特殊性,其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普通企业不会面临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为违约风险,是最难处理和规避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债务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预期的金融责任,使类金融企业遭受各种经济损失。战略风险是类金融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主要是由于类金融企业内部实行的政策、制度以及短期目标与实际经营成果和管理效果相背离而导致的风险。战略风险可能会对类金融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造成影响。操作风险是类金融企业内部分类最不明确的风险,有可能被归为其他风险[2]。操作风险主要是类金融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引发的损失,也可能是类金融企业内部某个经营业务的程序过于复杂而导致操作失误,使类金融企业产生相应的损失。法律风险是指类金融企业面对法律纠纷的风险。类金融企业可能会与其他金融行业因为合同条例、经济业务越界、违规而产生纠纷。这些纠纷不利于类金融企业的发展,类金融企业要承担一定罚款或者违约金,严重时还会导致类金融企业破产。

3  类金融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途径

3.1  提高融资业务平均综合收益率

要想提高类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从提高类金融企业的融资业务平均综合收益率入手,这也是提高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最有效和最关键的手段。类金融企业融资业务的平均综合收益率会受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和国家政策的限制,这就要求类金融企业重视和强化自身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在保证有效控制各类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选择平均收益更高的融资业务。与此同时,应该尽量降低平均债务融资成本,从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两方面入手,增强类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

3.2  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想充分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类金融企业势必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招聘角度来说,类金融企业一定要抬高财务部门人员的招聘门槛,设置明确的用人标准,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晋升制度,最大程度吸引人才。类金融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是类金融企业实现人才资源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培养管理人员的思维能力,拓宽工作人员的视野,从而构建全新的工作方式。

3.3  实现整体财务转变,面向企业未来决策

从工作方式来说,类金融企业应该实现财务转变,面向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决策。不论财务管理人员还是决策人员,都应该摒弃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各种先进的应用软件和电子设备收集、加工、处理、分析数据。为此,企业团队要变革目前类金融企业的工作思维、工作内容等,利用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善于使用互联网对市场经济变动、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关注市场的变动,通过市场变动调整类金融企业的工作策略和方向,并将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及时上报给类金融企业经济决策者,使决策者作出更加准确有效的决策。

3.4  完善金融监管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正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很多经济业务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有关应用软件进行。但是由于网络交易监管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信息披露存在不足,对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交易缺乏有效监督,使许多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处理失去法律约束,给我国经济市场造成极大的隐患,威胁类金融企业的发展。

制定金融业的监管体系十分必要。要通过立法,完善金融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惩钻法律漏洞、破坏经济平衡的不法分子,打击一切金融诈骗行为,降低类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类金融企业。类金融企业面临许多发展瓶颈,限制了其盈利能力。限制类金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发展过于依赖财务评估结果、运营风险的影响等。为此,类金融企业应该提高融资业务平均综合收益率,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整体财务转变,面向企业未来作决策,不断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子荣.企业盈利能力、金融竞争程度与最优金融结构[J].世界经济,2019(6):169-192.

[2]赵通.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盈利能力对策建议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外部治理环境、公司特征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