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
2020-07-14王正虹
王正虹
摘 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牛场的规模逐渐扩大。为了实现犊牛的加速生长,提高犊牛饲养管理的有效性,从提高犊牛接产成活率、做好初乳管理、强化饲喂管理、提高舒适性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了犊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为犊牛健康成长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犊牛;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犊牛培育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比10年前的数据可知,犊牛的日增重从460 g达到了现在的1 000 g,犊牛成活率从85%提高到98%以上,配种月龄从15个月龄提前到现在的12个月龄,疾病发病率从10%降低到现在的5%。要培育出优质犊牛,就要尽力实现犊牛饲养模式的标准化[1]。
1 接产成活率
为了使初生犊牛饲养管理更具科学性,提高初生犊牛的成活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产房要求
①产房建设标准化,接产工作程序化,使所有的接产工作有序进行。要保持产房清洁、干燥、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且无“贼风”,避免采食和饮水时的竞争。②产房接产用具及药械应放在统一的地方,以免因临时缺少造成不便。将5%~7%碘酊、消毒液、石蜡、助产绳、助产器、长臂手套、照明设备(夜用)等准备齐全,并做好日常检查。
1.2 提升活产率
要提升犊牛活产率,产房接产人员应适时、适当接助产,以保证胎儿顺利产出及母牛的安全。有临产征兆时,应严密观察母牛分娩,及时干预、合理用力,不可粗暴对待母牛,并且要做到整个过程无菌接触。
接产应在严格遵守消毒的原则下,按照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①为方便初生后的犊牛呼吸,应立即用干纱布擦净犊牛鼻部黏膜,并用手将其口腔处的黏液全部除去,也可使用犊牛呼吸机。②用消毒后的剪刀剪断初生犊牛脐带,脐带保持在10 cm左右,然后用浓度适宜的碘酒进行消毒处理[2]。
1.3 巴杀奶的制备
初乳巴杀技术是将初乳巴杀后储存、解冻、加热为一体的标准化工作。巴杀奶的使用,既方便快捷,又可降低犊牛的饲养成本。与未经巴氏灭菌的初乳相比,初乳巴杀技术既可杀灭初乳中的大量病原菌,还可以提高初乳的吸收率,加速犊牛的生长。
2 初乳管理
犊牛从初乳中吸收的抗体越多,长成奶牛时产奶量就越高。在加强初生犊牛饲养管理的过程中,犊牛出生后应尽快饲喂初乳,使犊牛获得足够量的免疫球蛋白IgG。犊牛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会随时间不断下降,在24 h后吸收能力会降至0%。因此,越早为犊牛提供高质量的初乳,犊牛血中的IgG浓度就越高,免疫能力就越好。具体操作如下。
①初乳饲喂量要达到犊牛体重的10%,约4 L左右,必要时可用胃管进行灌服。②要尽早吃初乳,不超过产后1 h。③要保证初乳的质量,使用初乳折光仪进行初乳质量检查,数值在20以上合格。④初乳要巴杀消毒。
3 犊牛饲喂管理
3.1 哺乳犊牛饲喂
犊牛岛是哺乳期间最好的隔断疫病传播的方式。哺乳犊牛喂奶要使用巴杀奶,清洁的牛奶不会引起腹泻。健康犊牛饮奶量可以很大,一般占体重的16%~18%。但不干净的牛奶会加重多种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犊牛腹泻。
犊牛哺乳期间建议饲养标准如下。①初乳:1 h内4 L,12 h内2 L。②常乳:2~10 d,6~8 L;11~45 d,10~12 L;46~55 d,8~10 L;56~60 d,4~5 L;55 d前每日2次,55 d后每日1次。③饲喂时奶温控制在39~40 ℃,定时饲喂。④水要干净充足,冬季饮用温水。⑤犊牛料要少给勤添,让其自由采食。
3.2 断奶犊牛饲养(60~180日龄)
此阶段犊牛要经历断奶。首先是开食料的采食量,至少连续3 d开食料采食量达到1.5~2 kg時停止喂奶。关于分群,除了要达到断奶标准外,还要根据体况大小分群,至少要保持小群的体况比较均匀,最好不要一个群体保持太大数量,5~10头一群即可。断奶、转群或混群对犊牛来说存在很大应激。
除了断奶本身外,还有日粮的转换、新环境的适应,这些对犊牛都有很多应激叠加的效应。因此,刚断奶或混群这周,饲养人员或兽医要密切关注犊牛情况,要保持环境干燥、干净,为犊牛提供优质的草料和开食料。
3~6月龄的犊牛正处于瘤网胃的发育阶段,即犊牛从皱胃和小肠消化为主转向以瘤胃和小肠消化为主的过渡时期。因此,随着犊牛的生长,其饲料采食量也在提高。
犊牛的前胃发育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因此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饲料中干物质、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钙磷等营养素的供给要符合犊牛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以犊牛体重200 kg,日增重900 g为例,3~6月龄犊牛的营养需求建议如下:干物质采食量5.2 kg/d,可消化总养分65.3%,维持净能4.44 Mcal/d,增重净能1.99 Mcal/d,瘤胃降解蛋白522 g/d,瘤胃非降解蛋白260 g/d,粗蛋白质15%。尤其要注意日粮中总的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0%。
4 舒适性
舒适性的管理是养殖场所有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为犊牛提供卫生、舒适的饲养管理环境,不仅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还可以促进犊牛快速生长,但这往往也是生产管理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犊牛舒适性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①采用正压通风,不仅可提供新鲜空气,排出有害物质,减少灰尘、清除恶臭,除温散热,还可以减少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犊牛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通风的需要亦不同。②保证犊牛舍干燥且无“贼风”,环境温度在22~26 ℃,寒冷天气要通过红外灯等补充热量。③提供舒适的褥草不仅可提高断奶重,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尤其是腹泻),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④利用驱肠虫药、杀虫剂、抗球虫药等化学药物,控制犊牛体内和体外的绦虫、球虫等。⑤哺乳犊牛憩息处要保持通风良好,并及时清除牛舍内外杂物、杂草、粪污、剩奶和剩料,减少蚊蝇聚集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条件允许,牧场可轮换使用,减少蠕虫负载。
5 疾病防控
目前,犊牛饲养管理的高发疾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断奶前新生犊牛的腹泻病,另一种是断奶后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表明,如果犊牛有腹泻史,产奶前被淘汰的概率将提高2.5倍;如果犊牛有呼吸疾病史,不仅生长期会延长,还会提高分娩前的死亡,分娩后疾病也会更多。
6 结束语
犊牛早期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力。在犊牛培育方面,要积极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落实好关键的技术环节,才能不断挖掘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而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金库.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问题研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8):45.
[2]罗国成.哺乳期犊牛饲养管理[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