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语言特色
2020-07-14郭婷刘冰清
郭婷 刘冰清
项目基金:2019度三峡大学昭君文化研究中心专项基金科研项目: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研究(ZJWH201907)。
摘 要: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是兴山县民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创作,其用词造句口语化,表达形象生动,展示了其语言魅力。
关键词: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语言特色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郭婷(1996.3-),女,湖南常德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第二作者刘冰清(1969.2-),女,湖南沅陵人,苗族,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02
五句子歌谣又称“五句子歌”,是传统歌谣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五句七言为基本体制,在三峡区域、湘西北、渝东南、陕西南部等地区广泛流传。昭君故里即湖北省兴山县,因四周群山环绕、山势陡峻、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上历史悠久,五句子歌谣在此大量被创造并传播,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蔡长明先生所收集整理的《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1],内容主要分为爱情歌、生活歌、丧鼓歌、新编歌等,其中讲述昭君故事的歌谣分类到生活歌中。王作栋先生认为此书“不仅为学界研究五句子歌谣流传规律充实了基础,而且为五句子歌谣传人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参照文本。”[2]
一、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用词特色
词和句子是构成歌谣的基本载体,是表现鲜明语言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用词多用衬词、方言词以及俗语,从而口语化和地方化色彩浓重。并且,在造句方面独具一格,以七言五句为基本结构,并且第五句起着画龙点睛之笔。此外,就遣词造句整体而言,荤素并存的表现方式,和谐自然,富有情趣。具体而言:
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多用兴山县的地方词以及口语化的词语来表达人、事情、物,语言明白晓畅,这主要表现在衬词、方言词以及俗语的使用上。
(一)衬词的使用
衬词出现在民间歌谣中,是除正词外的语气助词。它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用在正词旁边,两者相互配合,就能够把歌唱者的感情鲜明地表露出来。如果把歌谣中的衬词去掉,则就会失去很多特色,情感的渲染也没有那么浓烈了。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用了大量的称词,例如哒、儿、来、呀、了。而在其中,“哒”和“儿”是用得最多的两种。
“哒”用在正词的后面是口语化和节奏化的体现,“梨子黄哒、你来哒、黑哒来、姐去哒、情哥来哒、吃哒、等等,都用在了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句子中。另外一个“儿”字也出现在其句子之中,例如“姐儿、鸡儿、帽儿、针线包儿、桃花瓣儿、刀儿、嘴儿、狗儿、单身汉儿、锅儿等等。称词的使用无论是对唱者而言还是听者而言,都极具感染力,因为它对于节奏、情感都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二)方言詞的运用
方言是文学语言的源头和生命。[3]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常运用方言词,这些方言词的使用,反映了兴山县人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体现出当地的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与行为方式。下面,我们来看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方言称谓词、方言名词、方言形容词以及方言动词的运用。
1.方言称谓词
称谓词是人与人交往中对彼此的称呼,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表现。在兴山县,都会把女性加“姐”或者“姐儿”,这并不是在说明女性年纪大,而只是那里的人们对女性的亲密称呼。这在爱情歌中很常见,在男女双方表达爱意时,女性称呼男性为“情哥”或者“郎”,而男性称呼女性则为“姐儿”,以此来表示亲密的关系。比如:
蝴蝶喜爱花儿香,鲤鱼喜爱游池塘。天上织女爱牛郎,地上喜鹊爱凤凰,姐儿爱的勤快的郎。[2]-119
2.方言形容词
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并表示人或事物特性的就是形容词。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有大多数形容人物的方言形容词。这些人物在使用了这些方言形容词后,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鲜明,印象深刻。“舅妈是个懂懂腔”[2]-36就刻画出了一个有傻气的舅妈形象,“懂懂腔”即傻瓜。而“露水夫妻无达萨”[2]-39则表达当一个露水夫妻是没有一件意思的事情,“无达萨”即无意思。要是给树木修枝时,则用“棵”这个字。比如在这首《吃了中饭》的歌谣中,歌唱者吃了中饭后在后坡中唱到:“杨树年年被人棵”。[2]-165
3.方言动词
动词一般表示事物的动作或者状态,“姐河下老架梯”1-5中的“老”是扛的意思,而“问姐欠我不欠我,不欠情哥欠哪个”2-7中的“欠”是思恋的意思。在表示很想念某人时,不只是在兴山县的人民使用“欠”这个字,湖南的某些地区也会使用。但是要表示要骂人的时候,就会用“诀”这个动词。“差点挨了姐儿的诀”[4]-32就是表明姐儿差点要骂我。此外,在表示不想理你的时候,兴山县人民会用“觉视”,比如《枣子开花碎蒙蒙》中有这么一段,当姐儿变老的时候,这时候就会掉头发,同时牙齿也变得稀疏。为此就唱到“再过三年人已老,头发掉来牙齿疏,哪个舅舅觉视你”。[2]-34
(三)俗语的表达
俗语的名称繁多,俚语、谚语、俗言、土语等等都是它的别名。学者们常把俗语分为广义俗语和狭义俗语,邱崇丙认为“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三部分。”[5]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使用了大量的谚语和惯用语,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1.谚语的使用
谚语一般是在生产劳作中产出,多反映人们生产生活中经验,且多通过口头传播保存下来,句式简练,通俗易懂。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谚语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人生感悟和劳动方面。
(1)人生感悟的谚语
少时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2]-172
自古赌博无下落,贵人变得好下作。[2]-175
从上面看出,第一句是在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人读书的黄金时期就是少年时期,如果年轻的时候不用心,将会迟早一天会后悔的。而第二句赌博则表现出了赌博的危害性。
(2)劳动的谚语
一年有个春三日,棒头落地也生根,一年四季在于春。[6]-179
四月里来农忙天,立夏小满天不闲。[1]-219
在兴山县,劳动生产主要就是做农事。自古以来气候和农业的联系都是很紧密的,在第一句和第二句就是说明了农业与节气的紧密联系。一年四季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时候要开始准备农事活动了。而到了立夏小满,正是农事繁忙的时期。故此,兴山县的人们用歌谣的方式来唱出节气与农业的配合。而到了最后一句则表现出了现代农业经济改革后当地农民对农事的新认识。
2.惯用语的使用
惯用语大体上是以三字格为主,但是也有四子格和句子型的结构。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惯用语是兴山县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比较固定的词组,它不同于谚语知识性的表达,而是仅仅对于人事物做描述性的表述。常见的描述惯用语内容的方法有下面有2种。
(1)比喻
姐儿生得白漂漂,好比皮纸包棉条。[1]-22
外甥是个糊涂虫,乱处就往乱处懂。[1]-36
从上面可以看出,第一例的“白漂漂”是形容女生皮肤白皙并且干净。最后一例的“糊涂虫”表示外甥不会办事情,没有用脑子想问题。惯用语的比喻用法生动有趣,表达了歌唱者一定的思想感情。
(2)夸张
姐要睡眠赶少年,火烧眉毛顾眼前[1]-45
毛铁磨成绣花针,功夫到哒自然成。[1]-122
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火烧眉毛”表示做事只顾眼前,夸張地说明了事情非常急迫,非办不可了。而“毛铁磨成绣花针”说明只要做事情有恒心和毅力,就能成功。
二、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的造句特色
(一)七言五句,妙在末句
昭君故里世世代代传唱不息的五句子歌,结构形式非常独特,七言五句是其基本单位,并且,第五句是画龙点睛之笔。五句子歌谣的前四句看似已经把话说完了,却又出现最后一句,而这最后一句对于该段主题的深化很重要。比如下面这两段:
太阳渐渐过了河,财主的少爷放了学。肚里饿的还在大发恶,催工的还在大发恶,长工命苦没法说。[1]-168
上面的五句话之间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前四句是因,第五句则道出了果。由前两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天的黄昏时分。长工工作劳累一天,吃饭的愿望都被催工的人破坏,当然会发出命苦的感叹。这样一种由因表果,层层递进的话语关系,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很常见。
(二)荤素并存,和谐自然
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荤素并存也是其一个显著特点。在一首歌谣中,有些遣词造句就是正经的话语,而有些遣词造句看上去就很俗气,但这俗气的话语正是表达了最地道的乡土民情,唱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俗话说,话糙理不糙。荤素搭配,和谐自然,才是民间歌谣的情趣所在。比如《快快进来奴关门》中的一段:
二更里来月亮黄,红漆踏板象牙床。凤凰枕头拿一双,红绫铺盖盖小郎,凤凰落呀落凤凰。[7]-65
可以看出,五句话就道明了男女之事,细节描写十分突出。“象牙床”、“凤凰枕头”和“红绫铺盖”之间相互呼应,才引出“凤凰落呀落凤凰”这句话。由于爱情歌比重最多,为此男女之事的描写在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中多次出现。民间歌谣不同于阳春白雪式的文学作品,而是遵循着下里巴人式的规则。因此,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用词造句的俗气正好让大家看到了兴山县人们自由开放的爱情观,同时了解到了当地人真实的生活面貌。
结语:
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是我国五句子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地域习俗、方言融合等因素的影响,以口传心授的自然传播方式在兴山境内广为流传,并深受民众的喜爱而生生不息。诚如王作栋先生所言:“兴山县五句子歌谣存留和传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传统,是先辈思想和文化的积累,它们经过了一代代后人的检验和历史的积淀,同姊妹艺术一起发挥着维系地方民俗的功能。”[8]五句子歌谣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渗透着诸多文化信息,有着深刻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兴山县土地上最有感染力、最富情感的声音之一,必将在新的时代绽放异彩。
注释:
[1]蔡长明.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王作栋.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六期。
[3]汪如东.《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09。
[4]蔡长明.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P119,36,39,165,5,7,32,34,172,175.
[5]邱崇丙.《俗语五千条》前言[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6]蔡长明.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P179,219,22,36,45,122,168
[7]蔡长明.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12,P65。
[8]王作栋.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