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育人价值的范式构建

2020-07-14葛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视角主体性

【摘要】在新课标的框架下,教学工作的目标已经由传统上的注重应试能力转变为提升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与传统的知识技能培养相比,核心素养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性”。只有让学生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了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教育工作的真正价值。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就是在“主体性”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育人教学的价值体现方式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性”视角  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062-03

引言

人们常说的“主体性”视角是对应客体视角而言的一种看待问题的视点。在马克思哲学框架下,只有通过主观性的活动才能体现出“主体性”视角的特征。在与教学工作结合的过程当中,“主体性”视角与核心素养概念形成了很好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自由、有目的的学习行为来实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价值以及影响,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与“主体性”视角关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当中体现一种自我意识[1]。从微观层面上出发,如今的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社会到底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是传统上的那些头脑中装载大量知识的“记忆者”还是需要那些可以主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拥有主动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冒险者”。这两种人才类型孰优孰劣不必多说。从小学语文学习的范式层面来看,“教育本位”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新的“核心素养本位”来代替传统的“知识本位”。在这一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应该具有更为宽广的宏观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习知识,合理使用语文技巧等内容的学习,而是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这一本体之上,将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育人的手段。按照“知识代谢增长理论”的思维逻辑来指导语文教学工作,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语文学习的精神内核,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二、组织多层次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引导以及生动的举例,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通过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小学生们不仅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在实践中收获一些思想品德或者人格上的提升,可以说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2]。

如果在“主观性”视域下来看待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语文实践过程就是一趟“寻真之旅”,这里所说的“真”并不是哲学层面上的“真理”,而是一种对待语文学科、对待语文知识的正确态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汉字、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都是在课堂上由教师来传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语文知识与数学公式的性质相同,小学生们都要先进行记忆,然后再学会如何使用。从教学技巧方面来看,这种传授知识的技巧无疑是具有高度实用性的。但是从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上来看,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在介绍一个词语的时候只会讲解这个词的基本含义以及应该如何使用,而对于这个基本含义的由来却并不会详细说明。必须要经过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表达欲望,小学生们想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果是动作上的表达就是舞蹈,如果是旋律上的表达就是音乐,如果是图形上的表达就是美术(图画、雕塑),如果是文字上的表达就是语文。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一个基本目的——通过强大的核心素养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3]。

这里以六年级上册中的《月光曲》一课作为例子。教师可以在举办夏令营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重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界的夜晚是何等的美丽,特别是在郊区举行的夏令营活动,由于远离了城市的光污染,夜空会显得格外清晰。教师借助这个机会可以重新讲解“幽静”、“纯熟”、“陶醉”、“霎时间”等词语。也可以抛出一个引导式的话题“同学们,你们看今晚的夜空華丽吗?”这一问题主要就是启发学生们对于“华丽”一词进行再次认知。通常情况下,教师们会利用“华丽的服装”、“华丽的宫殿”等具体化的描述让学生们体会什么是“华丽”,但是对于“华丽”所能表达出的情感则无法言明。严格意义上来说,“华丽”是人在接受到某种感官冲击,主要是视觉与听觉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反应,而通过观看夜空,学生们就会发现,夜空既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黑色与一些近乎于白色的光点),也没有复杂的图案,但是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却依旧十分强大,甚至比一些恢弘的壁画,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更加华丽。通过这样的活动,小学生们会对“华丽”一词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在词语的运用方面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三、明确素养养成机制

人们在讨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时候,一直在试图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养成机制,然后通过科学的量化调整来高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在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中,语文科目的教学可以通过“传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模式简单而高效,但是无法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复合型人才。而在“核心素养本位”模式下,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各项语文学习活动[4]。

当然,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放任小学们独自进行学习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这个时候就要使用“核心素养框架”对学生们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让其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自由学习,让知识的学习成为一项育人的工作。从总体上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最外面的一层是语文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的态度;中间一层是如何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核心的一层是价值观与人的品质[5]。小学生们的一些学习活动都要处于这三个同心圆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这里以五年级下册中《再见了,亲人》一课作为例子。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要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自己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室内部的多媒体设备,比如投影仪、电视机等来播放一些介绍中朝友谊的纪录片或者视频片段,同时播放一些经典的朝鲜歌曲。为学生们设立一个良好的情境,增加学生们的带入感。然后使用“分组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词语。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了解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根本原因。此时分组探究的学习模式对应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知识、技能、态度”层。接下来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堂小作业: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来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篇文章利用三个不同的小故事来介绍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文中利用了大量对话以及细节描写技巧,这些都是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小学生们在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就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对应的就是“解决问题能力层”。而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留下一个思考作业:形成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情感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指文章的背景以及核心思想,小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会联想到多方面的因素,对于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不畏强权、为守卫正义不怕牺牲的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体会,这对于其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创立语文育人模型

在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们的“主体性”,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由多个教学维度构成的语文教学育人模型(如图2)。将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主体性”的学习对象、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情境进行联系。加强语文核心素养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关系[6]。

从该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学科中的学习素材属于“重复性验证教学”模式中的要素,无法突出“主体性”的育人效果,那么我们就要将重点放在学习对象以及情境经历这两个方面。通过其代表的主体性活动教学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这里以五年级下册中的《将相和》一课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教学对象,将学生们的注意力从研究事物本身方面抽离出来,投入到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控方面。这篇课文有三个主要的段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以及“负荆请罪”,其中前两个故事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可以运用例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蔺相如的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在将注意力放在前两个故事与“负荆请罪”之间的比较方面。让学生们总结前两个故事与第三故事相比,在刻画人物手法以及展开主题思想上的异同。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蔺相如这个角色会产生一种敬佩之情,而对于廉颇则由开始的厌恶转变为喜欢,这两个人物都具有很强的人物弧光,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小学生们了解更多做人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什么是人物弧光,以及人物弧光的构建方式,让人物刻画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升其写作水平。

五、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一)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特性就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探求欲望,课外阅读就是让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喜欢上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读物。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还处在对知识的启蒙阶段,为了增加阅读兴趣,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课外读物,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爱好。但是对于读物的类型要严加甄选,阅读的时间也要加以控制,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很难做到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活动,比如对自己所看读物进行复述等,对所看到的内容能够完整复述出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方式不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动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给予不同的读物来吸引其兴趣,争取从学生的爱好入手,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

(二)适当的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知识

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并对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后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记忆力,还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知识,而且这种学习形式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或

者自己认为非常好的句子记录下来,然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传阅或者互相探讨。

结束语

从本质上来说,语文育人工作就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明确语文核心素养模型、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创建语文育人模型等方式来共同构建起小学阶段语文育人的价值范式,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连城.彰显当代“主体性”——小学语文育人价值范式的构建[J].语文建设,2019(10):32-36.

[2]李冰霖.为学生发展奠基——试谈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重心与实施路径[J].福建教育,2019(5):34-36.

[3]贾文.多角度解读,挖掘教材育人价值[J].新课程(上),2018(4).

[4]李晨.小学语文人格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教书育人,2017(20).

[5]李晓辉.浅谈小学语文课育人功能的发挥[J].好家长,2018(17):133.

[6]孙广华,邰娜.小學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J].中华少年,2018(5).

作者简介:

葛俊(1963.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大专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视角主体性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真实世界的寓言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