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超构爱摄影

2020-07-14韦泱

世纪 2020年3期
关键词:底片新民晚报摄影记者

韦泱

赵超构先生是《新民晚报》的老报人,也是一位风格鲜明而独特的著名杂文家。但他作为一个摄影迷,一位摄影爱好者,甚至是一位摄影家,这就不为人所知了。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筹备成立摄影家协会,赵老是筹委会主任,堪称上海摄影家协会的创建人和奠基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民晚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由私营转制为公办,赵超构被任命为第一任《新民晚报》社长兼总编辑,老报纸焕发出新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那时报社上下气氛活跃,员工心情舒畅,赵老与大家打成一片,不但跟记者编辑商量文章,还常常与大家谈论摄影,报社青年人受其影响,不少人爱上了摄影,并且蔚然成风。

每家报社,都有文字记者,也有摄影记者,这两拨人各有分工,又互相配合。版面需要照片的时候,就得请摄影记者出场,拍摄精彩照片,与文字配合,形成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的视觉效果,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如果是画报的话,摄影更是占据主导地位,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抓眼球”。办报经验丰富的赵老,早就意识到摄影图片对于报纸的重要性。可是,报社的摄影记者毕竟有限,遇到重要新闻多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或者文字记者遇到突发事件,没有图片,就是美中不足。

赵老常常跟记者说:“你们记者能学会摄影,每人一机,该有多好啊!”这也体现出赵老的办报理念,就是新闻要快,场景要真,版面要活。赵老不但提倡记者学摄影拍照片,还身体力行,带头拍照。一架小型相机不离他的身,虽然工作繁忙,还是忙中偷闲,东拍拍西拍拍,自得其乐。当年的照相机,可说是奢侈品,一般记者编辑买不起。赵老利用休息日,带领大家到旧货市场去淘二手货,如果不是搞专业艺术摄影, 一般二手相机还是有便宜货可淘。赵老是懂行的发烧友,拍照和选相机,都是一把好手,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公私合营后,为加强党对《新民晚报》的领导,在市委宣传部报刊处工作的欧阳文彬被任命为报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还没有党委建制)兼分管副刊的副总编辑。她与赵老搭档,珠联璧合,同甘共苦,但那时欧阳对摄影一巧不通。

一天,赵老对她说:“我们带头拍照片吧。”说着就带她去了一条老街,在琳琅满目的旧货中,他们寻寻觅觅淘相机。在旧货摊上,赵老慧眼识金,一眼看中一架灵巧的半旧相机,而且还是进口货,可拍64张半英寸照片的那种迷你型。当时人们用的多是方形照相机,可拍稍大的120底片12张,小相机可拍135底片36张(一英寸),而可拍64张照片的相机,更适合记者使用。相机买下后,赵老对她说:“这种相机体小易带,放在身边随时可使用,如同你身上备了一支自来水笔,随时随地可取出,把人物和场景拍下来,这跟画家平时拿支笔,几笔画成速写是一个道理。”

后来,欧阳在写作人物传记《刘连仁》时,去天津和山东高密采访刘连仁本人,这架相机派了大用场。她长途跋涉,单枪匹马深入现场,时间不定,报社就不可能给她配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她除了快速记文字,还要抢镜头拍照片,居然没有输给任何一位男摄影记者。欧阳真的是按赵老所说,把相机作为钢笔用,拍了好多好多照片,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回到上海,报社美编、著名漫画家乐小英一边设计版式,一边赞不绝口:“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

欧阳记忆中,在报社里,赵老不仅对照片的新闻作用和史料价值很重视,还十分强调照片的艺术审美与表达。他经常与青年记者、编辑切磋摄影艺术,比如照片如何取景,要把次要的、啰嗦的部分切割掉,画面就删繁就简了。这跟绘画也是一样的道理,画家叫构图,摄影家叫取景。如果取景不够理想,还有补救的一招。就是在照片拍成后,再用小纸条进行一次裁切,遮去不要的地方,留下的画面请照相馆进行印放,这样经过后期制作,出来的照片就美观了。欧阳多次照此实践,拍摄水平也大为提高。

有了相机,有的青年记者抱怨,买得起可用不起呀,冲印放大可是个无底洞。赵老循循善诱,说首先要对底片进行严格筛选,尽量选满意的印放,减少浪费。有人提出,看底片选择难以辨别,看起来也很吃力。赵老又教大家一个窍门,拿一张白纸垫在胶片下面,底片上的画面就要清晰许多,就便于选片了。大家试后,觉得这个方法不错,效果十分显著。

有一年,報社组织到郊外集体采风,赵老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说:“多拍些照片噢,回去后社里要搞一次摄影比赛的。”欧阳与大家一样,拍了许多风景照,冲印出来请赵老一张张过目,最后一张《一线天》的照片被选中,又进行后期加工,获得了优胜奖,奖品是一本照相簿。欧阳仍保存着这本册子,这是赵老留给她的唯一纪念。

对待照片,赵老如同自己写杂文那样,反复斟酌,一丝不苟。他说:“要拍好照片,平时要经常观摩美术作品,多琢磨多研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趣味,否则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赵老自己就经常拍摄。欧阳在报社与赵老一起工作了10年,那些工作照,包括外出采访等照片,都是赵老拍摄的。有一张在野外的抓拍照片,欧阳端着相机正在寻找拍摄角度,自己却成了赵老的镜中人,画面构图非常巧妙,具有艺术情趣,如今成了欧阳难得的个人珍藏。那一年,赵老家添了幼女,他视如掌上明珠,常常以小女为模特,拍下那些既充满童趣,又不乏艺术情调的照片,更留下了深深的父爱之情。

今年正值赵超构先生(1910—1992)诞辰110周年,而生于1920年的欧阳文彬先生,也步入人生100岁的期颐之年,写上这些轶闻旧事,聊表对两位老报人的敬意和钦佩。

(作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责任编辑 崖丽娟王岚

猜你喜欢

底片新民晚报摄影记者
哲理漫画
与人为善的喜鹊
90后,再出发
《新民晚报》90载光影里的历史记忆
T台救美
扬帆正当时
保护光明的“底片”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