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素养有效培养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2020-07-14汪福秀金东波刘伟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场域素养职业

汪福秀?金东波?刘伟芳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中心,以课程学习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元育人、学徒双重身份”。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是一个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不断本土化并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的过程。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角度分析,目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在职业素养有效培养方面存在场域转换、学习投入、文化融合等校企合作相互掣肘的几个基本问题。

工学交替学习形式带来场域空间相互转换的问题

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形态。有学者把现代学徒制看作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可表述为:以产教融合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企业需要的行业人才为目标,在制度保障下,基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企业与学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紧密合作机制的稳定范式。其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是最基本的要素。工学交替的具体形式分为渐进式的工学交替模式(即由学校向企业慢慢过渡,至学生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这是当前工学交替的主要模式,其次还有日释(即按日交替)或期释(即按周、月或学期交替)的学习形式。

不论采取哪种学习形式,在试点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是客观存在的两个相互转换的场域空间。如前所述,企业是一个生产实践场域,是以生产任务为前提而组织起来的场域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内所接受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生产技术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学校是一个教育实践场域,是以专业导向为前提而组织起来的场域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内所接受的学习内容是围绕系统课程学习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不同的场域以不同的实践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的培养教育目标,这种影响就是一种剥离的、冲突的、缺乏内在一致性的环境影响。这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形成是不利的。

职业素养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既有在教化的过程中被感知和接受的过程,也有在内化的作用下不断积淀和升华过程。既要认同和发挥外界环境因素对个体职业素养形成的影响作用,又要看到职业素养形成过程中“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如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内化为职业院校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职业理念,也要将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外部的实践行为,因此,环境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显得十分重要。其中,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和实践场所是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隐喻性的重要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意义。由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以自我习得为主要途径,隐性环境影响力的作用会更加重要。很显然,从显性环境看,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和实践场所与学校的管理制度、人际构成以及实践活动是完全不同的场域存在,似乎难以改变,但我们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设计看,正是为了打破这种二维空间的差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跨界融合,在“双主体、双导师、双向融通”的实践过程中,使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和实践场所等隐性环境的影响趋于一致。因此,场域空间转换的问题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必须正视的问题,实现学校与企业场域空间跨界融合、使环境影响趋于一致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培养的基本前提。

分散指导授课方式带来岗位实践学习投入的问题

学校的课堂学习除了便于集中授课、统一教学进度以外,对于学生来讲,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其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专注于思考和理解,也就是让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学习投入是学校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学习具有的一种优势。

有学者对学习投入进行了专门研究。美国学者萧费利(Schsufeli)认为学习投入与工作投入相似。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愉快的,关注于任务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即存在于工作中,也存在与学习活动中,基于工作投入的研究萧费利提出了学习投入的概念,他认为学习投入是一种持久的、积极的、完整的情感和心理认知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维度。其中,活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出众的精力与韧性,愿意为学业付出而不易疲倦,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奉献指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具有强烈的意義感、自豪感以及饱满的学习热情,并勇于接受挑战;专注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并体验到的愉悦感受,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很难将个体与学习分开的一种状态。

学习投入的程度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自身因素有关,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依据相关研究,个体因素涉及心理需求满足、动机、主动性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环境因素涉及组织氛围、教师、同伴、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学生来讲,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习的组织氛围: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过程中分散指导的差异。

根据我们调查问卷的统计,除了渐进式交替模式中第一学年能够在学校安静系统地进行课堂学习外,其他模式和时间段的校企交替式学习,都是以分散式指导即教师个别辅导、答疑的方式进行学习。很显然,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一定会大大减弱,学习的专注度、坚持性、愉悦感都会降低,从专业课程学习的角度看,这既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有效获得,也不利于专业认知、专业意识等职业素养必备要素的习得。这是从学校教育班级授课的立场得出的结论。

我们从调查问卷的统计中也看到另一种答案:几乎所有的试点专业学生都认为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97.92%)甚至有接近40%的学生非常肯定自己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很大提升,而且有45.83%的学生认为企业实践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习得和形成。从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看,实践性学习对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职业素养的习得有自身的优势。

基于现代学徒制交替式学习模式的内在规定性,我们对岗位实践学习投入的认知,应该反思学校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学习的差异和各自优势,对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类型设计和课程学习方式作适应性的改革和调整,以推动试点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有效习得。

智能化时代现代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文化的融合问题

对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类型设计和课程学习方式作适应性调整,不但是解决试点专业学生学习投入問题的需要,更是面对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的转型,现代企业文化的新特征与学校教育惯习下的文化深度融合的需要。

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渗透,推动产业形态向智能化转变,而智能化又带来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五个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二是人才结构去分层化;三是技能操作高端化;四是工作方式研究化;五是服务与生产一体化。面对新的工作模式,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有学者认为,新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成分:“精湛的加工技能,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完整理解与精确控制能力,对相关工业软件的娴熟操作能力、并能与特定领域结合起来,以及对特定产品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能力。因此,智能化生产系统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一种高度复合型人才。”

这种高度复合型人才在能力结构和内涵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般来说,人的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三维能力结构。其中,专业能力指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发展能力指自我学习和更新的能力,社会生活能力是指理解和融入现代生活的能力。彭飞霞撰文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智能化等技术的使用,专业能力向高阶发展。各种产业需要基于‘互联网+开展创新,个人发展能力所囊括的身体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能力成为人才能力结构的关键支撑,而现代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开展数字化生产、发展新业务,都需要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能力、信息整合和利用能力、资源调动能力,这就促成了人才能力结构需求的变化。”

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工作模式转变和人才能力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形成现代企业文化的新特征:一是速度文化,这是指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决策不是以大小制胜,而是以决策速度的快慢捕捉商机的一种价值取向。速度文化对企业职工的执行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创新文化,信息化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现代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以大胆创新来应对明天的不确定性,因此,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素;三是融通文化,融通文化是指现代企业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经济形态“能力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组织模块化、工厂家庭化、消费个性化、发展生态化、人际和谐化”的发展趋势而具有的灵活、柔性、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的企业个性,融通文化促使现代企业形成制造概念、发现消费、创造消费的能力。这种文化需要专业人才具有合作、共享、跨界等素质;四是学习文化,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在于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在于学习,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够善于创造、提升转型,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革需求,正所谓终身学习,永续经营。企业的学习文化也为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平台;五是多元文化,多元融合是时代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身处这个时代的企业是一个跨文化的群体组织,通过全球化把各种稀缺要素集中在自己手里,通过全球性合作实现最佳的优势互补,在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中实现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完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现代企业多元文化的实现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氛围。

与现代企业智能化转型带来的人才能力结构的转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征对企业员工适应性的影响力相比,学校场域中循序渐进的课程学习、缺乏竞争的教师依赖、技术分割的模拟实训以及缺少创新原动力的学业评价等学校教育惯习,在职业素养培训方面就显得苍白和无力,这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对企业环境具有一种亲近感的重要原因,也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的基础。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是职业素养有效培养必须实现突破的关键点。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场域素养职业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