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与治疗
2020-07-14刘来珍徐亚芳阿衣甫·托合塔木汉李淑娴韩俊成向志宇翟少华
刘来珍 徐亚芳 阿衣甫·托合塔木汉 李淑娴 韩俊成 向志宇 翟少华
摘要:我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家畜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收入中占据着重大比例。新疆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起着关键作用。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多种疾病都会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造成重要的影响,其中奶牛产后瘫痪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两例奶牛产后瘫痪为例,从疾病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该病在养殖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奶牛;产后瘫痪;诊断;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5-0013-03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多种疾病对奶牛的健康状况和产奶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奶牛产后瘫痪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或低血钙症,是奶牛分娩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1]。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廢绝、反刍停止、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死亡,发病率有时可高达25%~30%[2]。奶牛产后瘫痪在高产奶牛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危害性相对较大。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该病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3,4]。奶牛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动物机体发生低血钙症,如在奶牛的日常饲料中存在钙磷比例不协调(钙比例过高,磷比例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都会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奶牛干奶期精饲料过多,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也会诱导该病的发生;奶牛产前日粮中钙水平过高,同时微量元素和离子成分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含量过高也会促使该病的发生[5]。通常初产牛和产奶量低的牛很少发生,3~6胎的奶牛和高产奶量的奶牛生产瘫痪发生较多。奶牛发病时往往表现出精神抑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步态不稳、卧地不起等症状[6]。
本文以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两例奶牛产后瘫痪为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过程进行了报道,以期为后续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病例一
西门塔尔奶牛,年龄5岁(第3胎),产奶量20 kg/d。经畜主描述,该牛2017年11月13日产下一公牛犊,生产后6 h出现精神沉郁、无食欲、头低耳耷、反刍停止、站立不稳、卧地不起等症状,见图1。
1.1 临床检查
经检查发现,该病牛体温37 ℃,呼吸22次/min,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停止,知觉丧失,身体后侧对刺激无反应,头颈偏向一侧。
1.2 诊断
根据该奶牛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产后瘫痪。
1.3 治疗
依据以上诊断结果,按照产后瘫痪的治疗原则(补充能量、提高血钙、血糖、调整钙磷比例、恢复神经机能)对其进行治疗,治疗药物见表1。
1.4 治疗结果
通过2 d的药物治疗,该病牛能够自行站立、行走,食欲、精神均恢复正常,并开始产奶、饲喂小牛犊。
2 病例二
新疆褐牛,年龄8岁(第5胎),产奶量15 kg/d。畜主诉:2018年1月25日该牛在产下一犊牛后发生卧地不起的现象。随后该牛出现精神沉郁、嗳气停止、瘤胃蠕动缓慢、头颈偏向一侧等症状。
2.1 临床检查
通过对病牛进行检查发现,该牛体温36 ℃,呼吸18次/min,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停止,全身无力,鼻镜较为干燥,瞳孔散大,对光线照射无反应,眼睑反射微弱,肛门明显松驰,后躯对刺激无反应。头颈向左侧弯曲。
2.2 诊断
根据该牛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产后瘫痪。
2.3 治疗
依据以上诊断结果,按照产后瘫痪的治疗原则(补充能量、提高血钙、血糖、调整钙磷比例、恢复神经机能)对其进行治疗,治疗药物见表2。
2.4 治疗结果
通过治疗后,病牛精神和食欲均渐渐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起卧。
3 讨论与分析
3.1 发病原因
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致病原因又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1)饲料因素。奶牛饲喂相对单一的饲料,青绿饲料不足,母牛没有足够的营养,是产后瘫痪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奶牛妊娠期需要大量的钙、磷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元素。分娩前后肠道吸收的钙量不足以维持机体对钙的需求,导致母牛机体血钙水平急剧下滑,从而发生奶牛产后瘫痪[7]。
(2)泌乳因素。产后开始泌乳时,初乳中钙、磷含量较高,通过泌乳排出大量的钙,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研究显示,奶牛分娩后1 d内就有30 g左右的钙和磷会通过泌乳排出体外。另外,由于畜主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在奶牛产后挤出大量的初乳,从而导致大量钙排出体外,机体血钙水平骤降,从而引发产后瘫痪[8]。
(3)年龄因素。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常常会随着母牛年龄的增高而增加,一般见于5~10岁的高产奶牛。虽然青年奶牛可能泌乳的第1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现象,但是它们的胃肠和骨骼能很快适应并满足泌乳对钙的需求,一般不表现出瘫痪症状。当母牛年龄较高时,肠道吸收钙的过程变慢,吸收能力明显下降,故常导致血钙水平下降,从而引发该病。
3.2 疾病诊断
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高产奶牛的第3~6胎,母牛刚分娩不久,大多数在分娩后的2 d之内出现。病牛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昏睡、知觉丧失、瞳孔散大、后肢瘫痪、“S”型卧地、头颈弯曲、尾巴无知觉等症状,通过以上症状可以做出诊断。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奶牛产后瘫痪和奶牛酮病的区别,防止发生误诊。患酮病的奶牛常发生产后瘫痪,但是奶牛酮病在泌乳期的任何阶段都会发生。患酮病时,奶牛的尿液、乳汁、呼出的气体等都含有烂苹果气味,且尿液易形成泡沫、乳汁易出现气泡,并常伴随神经症状。
3.3 疾病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补充钙、磷等物质。在奶牛干奶期及围产期,要科学喂养,合理补充钙、磷等物质,增强奶牛体质,防止疾病的发生[9]。在围产期前后,禁止更换饲料,同时要特别注意日粮成分的均衡性,合理补充钙、镁、磷等各类微量元素,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10]。
(2)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牛舍清洁、干燥,让奶牛拥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并且减少外界的刺激因素[9]。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夏季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且定期做好圈舍消毒和奶牛防疫等措施,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生。
(3)做好助产和产后防护措施。奶牛生产时,助产使用的力度不能过大,以免损伤奶牛神经和产道,引发产后瘫痪和感染[11]。奶牛在生产后不能立即挤乳,應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初次挤乳时不能将乳汁挤干净,应逐渐增加挤乳量,直到生产后的第7天才开始挤净乳,这样可以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同时可以避免血钙水平骤降,预防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12]。
钙、磷比例不当和血钙水平的骤降是造成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产后瘫痪的治疗原则,且应注意日常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比例,防止该病的发生。基层兽医诊疗过程中,在给病牛补充钙、磷、能量、增加胃肠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乳房送风法对其进行治疗,往往会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东军.奶牛产后瘫痪[J].北方牧业,2007(7):25.
[2] 李 超.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31(11):82-83.
[3] 廖启顺,黄光红,王荣琼,等.奶牛产后瘫痪发病原因及对其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分析[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5):39-41.
[4] 李助南,郭良辉,龚大春.不同方法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效果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50-51.
[5] 马长新,王立景,肖慎华.奶牛产后瘫痪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7,39(10):59-60.
[6] 张海芹.奶牛产后瘫痪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5(12):108-110.
[7] 洪岳祥.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3-314.
[8] 包敬学.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与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1):105-106.
[9] 刘一一.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5(12):67.
[10] 赵 兵,恩 和.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中西医疗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88.
[11] 曲 晶.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畜牧科技,2016(1):91.
[12] 姜同泉,田文儒,姜忠岭.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和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05(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