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究
2020-07-14侯韶毅
侯韶毅
摘要: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给我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地健全应急组织结构、完善管理运行和应对处置机制,以有效防范动物疫情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5-0039-02
重大动物疫病长期影响养殖业发展,每次疫情暴发都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建立完善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可有效防范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蔓延。一旦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实施方案等要求,迅速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对,采取清洗消毒、监测排查、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疫情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1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构不够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指挥机构普遍是临时机构,人员也几乎为临时抽调,难以有效应对紧急突发疫情,影响疫情处置效率。二是养殖生产底数不够清晰。各类养殖生产统计信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立体的数据信息,不利于动物防疫特别是突发疫情应急应对。三是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不够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普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缺乏多部门综合演练,可操作性较差。四是预警预报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地方为维护当地经济发展,担忧上级部门追责问责,甚至出现迟报、谎报、隐瞒疫情等情况,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加上缺乏经费投入,监测预警没有系统规划统筹,缺乏动物疫病监测的有效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五是应急储备机制不健全,缺乏经费投入,储备观念和措施有待提高。六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地方存在重处置、轻预防的情况[1]。
2 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究
2.1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以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的指挥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畜牧兽医、公安、交通运输、财政、卫生健康、宣传、市场监管、林业、城管监督等相关部门作为应急队伍主体的应急指挥机构,设立常设性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和办公场所,与畜牧兽医部门合署办公,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工作。畜牧兽医部门成立重大动物疫病专家组和应急工作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专家组为突发疫情提供专业的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应急工作队下设现场处置、紧急免疫、诊断监测、检疫监管等分队,负责指导、协助启动预案,实施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工作[2]。
2.2 构建养殖地理信息化平台
定期调查摸排县域内畜禽养殖情况,详细掌握镇、村养殖分布情况,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一场(户)一档,公示养殖场(户)名称、业主和兽医人员、养殖种类、饲养规模、地理位置(经纬度)、动物防疫条件等信息,利用地理信息化技術制作县域养殖情况电子分布图。
2.3 持续完善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组织动物疫病专家和卫生、应急管理专家科学研究制订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并制定、执行和修订计划。面对突发的重大动物疫情,要结合应急演练和疫情处置遇到的实际问题,迅速调整优化应急预案,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对应急预备队伍进行演练培训,提高疫情处置工作能力。平时应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应急预案、应急实施方案和以往疫情处置、监督检查、监测预警、无害化处理等环节遇到的问题,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做好本地预案和实施方案的修订,切实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
2.4 完善应急监测预警预报机制
一是科学树立疫病防控导向。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不惟疫情论英雄”理念,树立“发现疫情是水平,处置好疫情是成绩”的工作导向,引导“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应急处置-恢复生产”良性循环,有效解决有疫不报、迟报、谎报、瞒报等问题。二是畜牧兽医部门结合当地监测预警和防控需要,科学制订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的分类监测方案。三是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林业等部门加强市场流通环节肉类产品、人间动物源性传染病、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沟通衔接,构建科学完备的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四是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和举报核查制度,加强省、市、县、镇、村五级防疫网络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等的全域动物防疫网络,鼓励公众如实反映和举报疫情,完善核查核实和举报奖励机制[3]。
2.5 强化应急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需要紧急调拨大量资金和物资进行保障,应不断健全应急资金和物资管理体系。一是各级政府应将动物疫情应急储备金列入财政预算,可由涉及的卫生、兽医、林业等相关部门调配使用,确保应急应对所需。二是探索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风险防范基金,实行滚存管理,形成高效处置疫情与支持行业恢复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各级政府将应急物资储备所需的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分类、适量、有效的原则,实行政府与企业、实物与生产力、不同灾种等多元化储备,定期修订完善储备物资分类及产品目录,健全地区间储备联动机制。
2.6 强化动物疫情风险应急管理意识教育
一是加强疫情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各地动物疫病防控战略框架,前移应急管理“关口”,推动疫情防控从控制扑灭疫情向预防减少疫情、避免发生疫情转变,应急管理从事后被动型向事前主动型转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养殖场(户)、屠宰人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动物运输从业者、无害化处理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快形成政府主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效的全社会防控动物疫病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功民,吴 威,李 琦,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4):1-3.
[2] 徐仲凯,毛桂莲,马考成,等.东营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9(7):49-51.
[3] 徐 丹.湖南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