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2020-07-14张军峰
张军峰
摘要: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完善并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被作为重要部署提上议程,同时也提出了“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5G时代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如何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实事求是、高效高能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完美队伍,对于完善和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在“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方面应如何锤炼,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这是作为新闻记者应明确的问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新闻工作者 四力
習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媒体融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锤炼“四力”,一方面守正创新,继承我国新闻工作者一贯的优良工作作风;一方面与时俱进,练就专业真本领,在传播领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为己所用。
练就强有力的脚力:实施线上线下两结合进行社会调查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会调查是党的新闻舆论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工作更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强有力指导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服务群众,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媒体融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更要练就有力的脚力,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观察民情,走进群众,走到地头,亲自去实地调查。这是锤炼自身基本功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保证新闻舆论最真实的途径。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还要深入互联网舆论场,了解网络传播情况,从而将线上的调查做到位,也即要将“无形的脚力”练就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要让技术赋能成为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学会观察和分析事物,还要参与其中并亲自体验,否则便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体察新时代网民之所想、所思、所感。
当下社交媒体平台较多,短视频社交平台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青睐。因此,短视频社交平台是新闻工作者需重点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场域。近年来,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以其丰富而又生活化的视频内容吸引了数亿用户的关注,成了如今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主要点击内容。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应抓住这个兴趣圈层并深入其中,进行线上社群调查。目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已在这些社交平台开设了账号,传播相关内容并与网民展开良好互动。由此可见,媒体融合的今天,新闻传播需利用大数据、短视频等新科技向着基层拓展,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群众心声,向人民群众靠拢,最终才能取得强有力的传播效果,所打造出的产品才能拥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需练就强有力的脚力,实施线上线下两结合进行社会调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反映民众呼声和社会实际情况,做到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从而使宣传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练就超敏锐的眼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社会调查的视角
眼力决定着格局与境界。在新闻工作宣传中,工作者唯有“心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未来”,才可事半功倍地完成工作任务。新时期,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中心,着眼大局,自觉承担起凝聚民心、育化群众、兴盛文化、树立形象等历史使命。所以,新闻工作者应眼中有全局,在把握国情、党情、社情及民情的基础上,眼观世界发展局势及科技发展态势,怀着一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把调查视角拓宽,不断扩大自己的眼力和境界,更好地为新闻宣传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传统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文字、摄影及广播电视等手段和媒介技术宣传思想,反映社会与世界的新消息。而如今,新媒体技术的诞生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新闻工作者可借助无人机进行拍摄、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利用VR/AR临场进行呈现等,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通过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练就一双敏锐的“火眼金睛”,更好地为新闻工作服务。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要练就超敏锐的眼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宽社会调查的视角。唯有如此,新闻工作者才能够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成为一名有“眼力”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练就超强度的脑力:利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
新媒体融合下,新闻工作者要练就超强度的脑力,是指其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时代浪潮中坚持初心、砥砺前行,不仅具备高超的判断能力,更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定力。新闻工作者心中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分析、判断事物。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本着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出发点,以人民的利益作为行动的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使主流思想舆论得以巩固和壮大。在媒体融合的今天,受互联网碎片化和移动化特点的影响,新闻工作者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方能在媒体融合时代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强大舆论场。
当今新闻工作者应巧妙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己所用,因为新媒体技术拥有强大的知识资源,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无限量的知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已然十分成熟,这些都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脑力”强有力的助手。未来人工智能辅助下,自动化新闻已然是客观趋势,并已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势头。机器人写稿也是大势所趋,智能语音转换已然实现。这些表现已经在向新闻工作者发出挑战,未来新闻工作者要适应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要练就超强度的脑力,利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新闻工作者在增强自身超强度的脑力外,要充分利用主流价值导向,很好地向互联网“云脑”学习,并借力互联网“云脑”,有效提升新闻传播水平及舆论宣传力量。
练就超精彩的笔力:夯实基础培育一专多能的“全能记者”
新闻工作者的“笔力”具体体现为在新闻报道中文字的水准,体现在报道的一篇篇作品中。优秀新闻工作者必定具有一支“健笔”,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能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不断推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英雄讴歌的好作品,以此来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我们国家需要讴歌英雄的作品,需要传播正能量。”近年来,新闻宣传工作中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符合新闻工作者宣传的舆论指导方向,其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在语态方面倡导接地气、生动而活泼,所以诞生出一批批精品力作,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媒体融合时代,优秀新闻工作者除了要文笔好之外,还要转变形态,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工作者要适应互联网语态及全新传播形态的表达方式,同时转变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人的要求。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全媒体传播信息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将自身的基本报道语言功底打造得厚重,尤其要让语言变得平实,在报道新闻内容时要言之有物,能够实实在在、准确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要练就超精彩的笔力,努力让自己转型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记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使自身的表达思维和技巧符合新时代需求,最终实现受众或用户愿意看、看得懂、喜爱看,从而实现良好新聞报道传播效果的目标。
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需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四力”上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工作中对于新事物的恐慌,能够熟练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让自身尽快转型为全媒体时代的全能记者。(作者单位:长治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元元:《试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塑造》,《采写编》,2017(2)。
2.刘建明:《新闻舆论工作者社会角色的现实定位——习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阐释》,《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3)。
3.魏茹芳,宁克强:《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伦理冲突与调控》,《道德与文明》,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