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在节目主持中的运用探析
2020-07-14曹峻
曹峻
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崛起,使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其中,以“短频快”为特点的新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当下及未来的传媒体系中,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俨然成为了主持人面临的新挑战,除了娴熟运用有声语言之外,合理的副语言运用也有助于拉近受众距离、营造节目氛围、提升主持人魅力、增进节目效果。对此,主持人应加强内在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并在备稿时有意识地加入副语言。
关键词:节目主持 副语言 运用艺术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的表达是第一位的,但副语言传递也不可小觑。在节目中恰如其分的副语言呈现,会使信息的传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邦说:“在人际交流中,占第一位的是姿势55%,其次就是声音38%,而人们最为留意的语言、措辞只占到7%。”除声音传递信息外,众多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也不容忽视,使信息传播更加完整生动。同时,副语言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特色。
副语言的特点
关于副语言的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对副语言特点的研究层出不穷,大致分为狭义副语言和广义副语言这两类。
狭义副语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D.Christel认为,不同音域的语言如音高、重音、音度等均为语言形式,其与普通语言的区别在于发出声音时音调较高、音量较大、音频较小,与此类同,其他的非常规音段的声音表达均为副语言。
广义副语言,也即非言语交际。我国学者毕继万认为,广义的副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非语言的行为动作,另一种是非语言的模式形式。他将广义的副语言加以详细区分,具体涵盖四类语言:第一,身体姿态式非语言,如人的身体仪态、礼仪姿态、动作所蕴含的信息等;第二,副语言式非语言,如不说话、语气词、话语中间的停顿等信息;第三,个人装扮类副语言,如皮肤状态、体味修饰、服饰、随身物品、家装、交通工具等蕴含的信息;第四,环境类副语言,如时空、建设物、装修、灯光音响、色彩搭配等蕴含的信息。学者李杰群从信息表达工具的角度,将副语言界定为以下类型,分别为表情类副语言、运动类副语言、环境类副语言、个人装扮类副语言、时间类副语言、环境类副语言等。
副语言在节目主持中的作用
现在许多节目中,部分主持人过分重视自己的有声语言,不断地重复诉说,反而使得节目参与嘉宾和受众产生厌烦感,弱化了节目效果。还有部分主持人手势动作全程夸张化,副语言超过了正常的“度”,表演痕迹很明显,难以真正打动受众。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忽视副语言的缘故。
副语言有助于节目氛围的营造。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发展成为现在的人际传播,电视这种传播方式与面对面的交流十分相似。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的表达在节目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举止、服饰和演播室的背景布置等,也同样能体现文化特色。再如,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所有主持人都会身着红色或金色等亮丽服装,展现喜气的中国红元素也是副语言的一种表现。《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每次上节目的服装都是“稀奇古怪”“五颜六色”,可以说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了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感觉,他将传统辩论赛中的时间概念转变成了一个特殊含义的副语言——敲木鱼,使受众眼前一亮。从整体来说,《奇葩说》大块撞色卡通场景与传统的黑白辩论场景大为不同,还未开始就很“奇葩”。
副语言有助于主持人个性的塑造。“主持人的舞台上万紫千红,黑白分明的就是我”,这是主持人大赛选手的一句介绍语,主持人不能都千篇一律,必须塑造不同于其他人的形象,才能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和认可,要避免主持人同质化,副语言的合理使用必不可少。如主持人白岩松、陈鲁豫、何炅,是擅长通过合理运用副语言打造个人亮点的高手。
第一,机敏睿智的白岩松。从副语言上来说,白岩松在主持时总是保持笔挺的坐姿,在嘉宾连线时微微侧倾,给人感觉十分稳重得体,其面部表情很少有微笑,经常皱眉,给观众一种时时在思考并准备发问的形象,他的手势总是简单而有力量,营造了严谨、大气、睿智的气场。在服装设计上,总是一件黑色西装配上一条有跳跃感的领带,显得沉稳而不沉闷。从形象上说,白岩松在帅哥美女如云的央视主持人当中并不打眼,但他的讲述总是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够迅速揭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背后的意义,并且能够通过语言节奏使语言直抵人心,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博学多才和思维敏捷。
第二,情感真实的陈鲁豫。在访谈节目《鲁豫有约》里,主持人陈鲁豫在与嘉宾采访交谈中常常用手托着下巴,看着对方的眼睛,静静地用心倾听,并且神情随着嘉宾讲述故事时喜怒哀乐的心情变化而改变,营造了一种朋友之间真诚、亲切交流的氛围,有助于采访嘉宾打开心扉。有时因采访嘉宾的故事触动到了自己,陈鲁豫在节目现场落泪,也直接打动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这样的副语言对情感流露、表现真我、塑造个性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亲和幽默的何炅。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节目定位是艺人明星的模仿秀,何炅在主持这一档节目时也与艺人嘉宾一起化妆,进行模仿秀的表演,除了展示精湛的有声语言之外,还通过幅度夸张的动作进行表演,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添了娱乐的元素。主持人何炅面部总是带着笑容,给人一种阳光大男孩的感觉,容易拉近与观众、嘉宾的距离。
副語言有助于主持人和节目定位的统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是节目呈现时的最后一道关口,节目开始之后,节目进程都由主持人进行把控,屏幕呈现出的一点一滴都是反馈给受众的信号。《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公益节目,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依据其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在2017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主持人董卿在采访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时,明明可以站着采访,但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董卿选择跪着仰望聆听他细细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被网民称赞“跪出了最美的中华自豪”。这是对尊敬师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对同学们的开学第一课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跪着这个副语言即与节目的定位有机统一。
主持人对副语言的训练
合理运用副语言是每位播音员、主持人都应掌握的技能。副语言是一门学问,其表达要符合节目主体叙述风格,也要与演播室空间及周围环境相配合。主持人对服饰的选择需符合受众的审美,个人审美与受众审美不仅要尊崇传统文化的约定俗成,而且要符合受众的审美习惯。
加强内在修养。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论在台上和台下,言谈举止一定亲切自然、朴实大方、场合适宜,情感的流露一定真诚且不做作,这样才会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常常看到部分主持人在电视荧屏上手指观众或不顾场合地哈哈大笑,更有的动作粗俗。言谈举止很多時候是不刻意为之的自然表露,而不是为了迎合现场惺惺作态,这就要求主持人只有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把自己同国家命运和人民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情、言之有物。
提升审美能力。电视台的主持人、播音员并不仅有自身形象,还有社会形象,主持人的品味即节目的品味,要面对社会的广大受众。从副语言的角度来说,合适的妆容、服饰会提升主持人的魅力,如《朗读者》主持人董卿的穿着就非常知性且充满着优雅的魅力,无数观众争相模仿。反之,不合适的衣服、妆容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不一致时,会在无形中弱化节目效果,进而降低收视率。不同的节目要配合不同的风格,既不能千篇一律,又不能为了博眼球而“不管不顾”。主持人既要多读经典书籍,了解绘画、音乐、建筑、摄影等艺术文学作品,又要领略生活自然之美,提高综合审美能力。
在备稿时有意识地加入副语言。首先要有意识,有意识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能更好的创造。在每次进行节目创作之前,主持人在备稿时可有意识地运用副语言。比如,我在说这个句子的时候加上手势动作传达出来的效果会不会更好,是加入手势还是音乐,怎样加入会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感知等;在播报灾难新闻时,播音员通过什么样的眼神、表情、语气,才能使感情倾向表达到位,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长期这样的思考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副语言的使用会越来越得体,传播效果会令人更加满意。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将副语言运用得当,主持人必须勤加苦练,不单单只是专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运用,逐渐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运用副语言的能力。上文说到从人出生开始就会有各种各样属于自己的副语言,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自己与生俱来的技能发挥到更好。例如,在遇到陌生人、在结交新朋友的情况下,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时候一个微笑或是一张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的脸部表情都是属于自己的副语言,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表情类副语言,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小技巧,但是能意识到并且运用得当需要下功夫。
(作者单位:丽水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