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道家文化镜的初步观察

2020-07-14高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8期
关键词:阜阳铜镜观察

高影

摘 要:统计、分析阜阳地区出土历代铜镜材料,可发现镜图与铭文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受到来自道家思想文化的强烈渗透与影响。与周邻地区的同类铜镜材料比较,阜阳地区出土道家文化镜的数量占了高达42.9%的比例,这种显著而稳定的地域道家文化色彩,应该是皖北区本為道家思想的发祥地以及本地域繁荣发达的道家思想文化辐射影响所致。

关键词:阜阳;出土;道教文化;铜镜;观察

阜阳、亳州所在的皖北区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发祥地。约略自春秋以来,道家思想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习俗、时代艺术风尚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物质文化载体中打上浓重的烙印。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阜阳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镜标本(含今亳州市辖区出土铜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爬梳、整理出与道家思想文化相关的物证材料,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观察、探证,意在从一个侧面说明自秦汉以来道家思想对阜阳地区文化产生的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1 基本材料的统计分析

据笔者统计,阜阳地区各级文博单位收藏有历代铜镜761枚,其中在阜阳、亳州境内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镜412枚。本文仅考察412枚确证为阜阳、亳州境内出土的标本。

上述412枚出土铜镜按时代分,计有战国镜4枚、西汉镜68枚、新莽镜29枚、东汉镜86枚、六朝镜11枚、唐镜78枚、宋镜52枚、金镜34枚、元镜7枚、明清镜43枚。以下按时代先后顺序,做分类统计说明。

战国铜镜4枚,其中“山”字纹镜2枚、蟠螭纹镜2枚,无铭文,镜图内涵与道家文化无涉。

西汉铜镜68枚,其中蟠螭纹镜3枚、蟠螭博局纹镜2枚、草叶纹镜3枚、星云纹镜6枚、连弧纹镜34枚、四乳四虺纹镜18枚、四乳禽兽博局纹镜2枚。此期铜镜出现铭文,蟠螭博局纹镜有“大乐贵富得所好,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铭文;草叶纹镜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长乐未央,常毋相忘”等铭文;连弧纹镜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洁清白而事君”“延年益寿去不祥”等铭文;蟠螭纹镜、星云纹镜、四乳四虺纹镜、四乳禽兽博局纹镜图式中不见铭文。这一时期镜铭仅见“千秋万岁,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去不祥”等三例辞句与早期道家文化内涵相关,其余标本图像、铭辞均与道家思想无涉。

新莽镜29枚,镜图以禽兽博局纹为主,主题物象“四神”“五灵”纹大量出现,并多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规制配置于“T”“L”“V”组成的四方八极博局框架中,同时镜铭及十二地支铭也开始大量配置于镜图中。较流行的铭辞有“尚方作镜真大好(佳且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豊泉”“上大山,见神人,驾蛟龙,乘浮云”“新有善铜出丹阳,和(杂)以银锡清而明,左龙右虎主四旁,朱雀玄武顺阴阳”“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详,朱雀玄武顺阴阳”等。29枚铜镜中有铭文者17枚,其中与道家思想相关的铭文镜11枚,其余图式物象与道家思想内涵相关的14枚,表明此期铜镜无论是图式物象还是铭文内涵,都融入了浓重的道家阴阳五行说和“服食升仙” “仙人不老”思想。

东汉镜86枚,其中禽兽博局纹镜21枚、四乳禽兽纹镜13枚、多乳禽兽纹镜5枚、日光连弧纹镜16枚、画像镜4枚、神兽镜11枚、龙虎镜12枚、变形四叶纹镜4枚。禽兽博局纹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日光连弧纹镜共55枚,有铭文者31枚,流行的铭辞多为“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豊泉”“左龙右虎辟不详,朱雀玄武顺阴阳”之类的辞句,其中有24例直接反映了道家思想文化内涵。若从构图物象内涵看,55枚铜镜中表现道家文化内涵者计有39例。此时期画像镜、神兽镜中,大量出现东王公、西王母的对偶图式及其他对偶神图式,流行铭文“蔡氏作镜真大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赤诵子”“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刻制禽兽悉皆在,寿如金石终不老”“众神见容,天禽衔持”。此时期所见的15枚画像镜、神兽镜均可归入道家文化镜的范畴。12枚龙虎交媾镜,图式物象、铭文内涵是对阴阳平衡、五行和顺等道家思想内容的形象表达,亦属典型的道家文化镜。

魏晋南北朝铜镜11枚,其中7枚神兽镜、画像镜均配组有东王公、西王母或刻绘天界神禽异兽图式,铭辞亦与仰慕神仙生命不老的题材相关,可归入道教文化镜的范畴。

唐镜78枚,其中描绘神仙生活题材的例镜31枚,计有仙骑镜19枚、飞仙镜2枚、月宫故事镜2枚、真子飞霜镜1枚、王子乔吹笙引凤镜1枚、五岳图形镜2枚、八卦镜4枚。这些例镜除真子飞霜镜配置有道家文化色彩的镜铭外,其余标本中几乎不见镜铭。

宋镜52枚,其中属于道家文化镜范畴、直接表现修道成仙或神仙生活题材的铜镜有仙人龟鹤镜3枚、仙人驾鹤镜4枚、飞仙镜2枚、仙人渡海镜1枚、仙人弹琴舞凤镜1枚、仙人楼阁镜1枚、月宫镜1枚,另有以道教八卦图式为主纹的道家文化镜4枚。

金镜34枚,属于道家文化镜的标本不多,其中最具特色的神仙故事镜1枚,另有6枚柄形镜中有松鹤、龟鹿、人物组图,因镜图漫漶隐约,无法确考是否属于道家文化镜。

元镜7枚,其中八仙祝寿镜1枚、神仙人物故事镜1枚、八卦星象镜1枚,属于道家文化镜。

明清镜43枚,其中八仙人物镜3枚、仙人楼阁镜1枚、仙鹤人物镜3枚、薛晋侯铭文方镜1枚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镜。

以上统计结果,列简表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阜阳地区不同历史时期道家文化镜的大致分布规律与特征:①由于掌握的出土地点明确、年代可靠的实物标本数量极少,抑或因于春秋、战国时代铜镜铸造业自身发展的特征使然,目前尚没有发现战国以前道家思想学说对阜阳铜镜文化的直接影响因素;②西汉早中期铜镜图式、铭文中的道家思想内容罕见,表明这一时期道家思想学说还没有对阜阳铜镜文化的形成发展构成强势影响;③新莽至东汉时期,无论是构图选材还是铭文配组,阜阳铜镜文化中都大量融入了道家思想内容的因素,道家文化镜在整个镜群中所占的比例之高,在阜阳铜镜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表明这一时期道家思想学说对铜镜文化产生了强势影响①,成为支撑铜镜文化发展演变的主流因素;④魏晋南北朝时期,阜阳铜镜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因素仍然占主导地位存在着;⑤唐、宋两代,阜阳铜镜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作用十分明显,并通过生动活泼的神仙人物、神禽异兽物象组图,更加世俗化、大众化地表现出来;⑥明清之际,道教思想文化在阜阳铜镜中以更为清晰的宗教形态呈现,道教文化镜是整个镜群中的主要镜类之一。直至清王朝终结,阜阳铜镜文化中仍保留了部分道教思想内容。

2 阜阳地区出土铜镜承载的道家思想文化解析

两汉以来阜阳地区出土铜镜铭文与图像中大量融入传统道家思想文化的内容,这是皖北地域文化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以下择要对镜图、铭文中承载的道家思想文化内容分类解析。

2.1 修道养生、延年益寿,进而实现生命不死愿望的思想

阜陽地区出土西汉早期蟠螭博局纹镜中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辞句,西汉晚期禽兽博局纹镜图式中有“延年益寿去不详”镜铭,此应与早期道家提倡的修道养生以使生命无限延长的思想影响有关。早期道家学说认为,个体生命的无限延长与再生之术在于修炼者善行养生之道。《老子·道德经》:“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庄子·刻意》:“吹吼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好也。”行气导引、安神固形以归根复命,便可实现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生命不死的愿望。

更生动表达通过道家养生修道以进入生命不死境界内容的标本,还见于唐代真子飞霜镜。①本式镜图式中,修身得道的高士“真子(真人)”远离尘世,安详地端坐竹林下悠然操琴独奏《飞霜》曲,凤鸟应曲和鸣,近处水荷寿龟,远处飞鹤、仙山、祥云,俨然向世人描绘了一幅清丽高雅、呼之欲出的道家修炼成仙图。

2.2 神仙信仰与升仙不死思想

两汉以来,道家迷信、热衷于传播升仙不死之说,导致社会生活领域神仙不死说风气甚盛。多数人已不再尝试实践传统意义上的通过肉体、精神的清苦修道成仙之术,转而狂热迷信道家所宣传的更为捷径的炼丹术,以企通过服食羽化而飞升入仙,进而实现生命无限延长与再生的愿望。阜阳新莽至东汉时期的四神禽兽博局纹镜、多乳禽兽纹镜中便出现了许多与羽化升仙和仙境生活相关的、带有浓重道家文化色彩的图像②,摘要介绍如下。

2.2.1 羽人

羽人多长头长耳,体被羽毛或生双翼,细长尾,有的还有鸟喙形尖长嘴。羽人即传说中的仙人,《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洪兴祖《楚辞补注》:“羽人,飞仙也。”汉代人迷信羽化升仙说,《道虚》:“好道学仙,中生毛羽,终以飞升……为道学仙之人,能先生数寸之毛羽,从地自奋,升楼台之陛,乃可谓升天。”此类“鸟状羽人”或“鸟兽合体”的仙人形象被真实地保留在阜阳汉镜图式中。

2.2.2 羽人饲龙(虎、凤、雀……)

“羽人饲龙”配组物象中的羽人,多见屈体前倾、伸头引颈,后肢或蹲屈、或跪地,手前伸持芝草、三株果、桃形仙果等物,与青龙相对,也有羽人起舞等其他图式。同类物象配组还常见羽人饲虎、羽人饲凤、羽人饲雀、羽人饲雏鸡等图式,它们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都寄寓了汉代人渴望通过服食不死仙果进入神仙世界的愿望。

2.2.3 羽人骑鹿(羊、麒麟、凤、龟……)

羽人骑鹿的形制较为规范,鹿四肢腾空前奔,昂首引颈,嘴小而尖细,头顶竖两耳,腹部肥硕丰满且多饰圆斑点,尾短小而上翘。羽人长头长耳,颈部多有长羽后飘。鹿是神话中习见的升仙乘骑,《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汉乐府诗集《长歌行》:“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春秋命历序》:“神驾六飞鹿,化三百岁。”镜图中还常见羽人骑羊、羽人骑麒麟、羽人骑凤、羽人乘龟等物象配组,所承载的都是仙人出行或得道之人乘骑升仙的思想内涵。

2.2.4 羽人“导引”

镜图中的“导引”,是指修炼者屈伸俯仰“引体令柔”的各种动作,这也是道家提倡的重要升仙术。《仙赋》:“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夭矫经引,积气关元……仙道即成,神灵攸迎。”马王堆汉墓《导引图》保留了汉代“导引”术图式。《楚辞·九歌》:“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连蜷,巫行神导引貌也……言巫执事肃敬,奉迎导引,颜貌矜庄,形体连蜷,神则欢喜,必留而止。”

2.2.5 人面鸟

人面鸟长头长耳,长发后飘,颈细长而弯曲,躯体形同禽鸟,呈展翅直立状。汉代人认为修炼成仙的标志是羽化飞升,因而神仙形象多为羽人图式。《论衡·无形篇》:“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雷虚》:“飞者皆有翼,物无翼而飞谓仙人,画仙人之形,为之作翼。”人面鸟同羽人一样,实则是汉代人想象中的神仙形象。

2.2.6 灵芝、琅玕、三株树

灵芝、琅玕、三株树是道家升仙说中常见的仙禽神兽所食不死之物。灵芝见于《尔雅》:“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三秀。”《说文》:“芝,神草也。”《论衡》:“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该仙人之所食。”琅玕是传说中凤鸟所食仙果。《庄子》:“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以璆琳琅玕为食。”《说文》:“琅玕,似珠者。”《山海经·海外南经》载西王母所居昆仑山赤水上有三株树,“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也是长生不死之物。镜图中常见一种体呈三枝状、顶端饰圆珠果、被习称为“三株果”的泛指物象,如为凤鸟所食,应是文献中所称的琅玕,如为其他仙禽神兽所食,则可能是灵芝或三株树。镜图中另见有两托叶的“桃状物”,也应是汉代神仙说中的“仙桃”之类的长生果。

2.2.7 玉液琼浆

镜图中常见一独角翼龙两前肢捧举敞口容器的图式,容器敞口,圆唇,腹由上而下渐内收,近似于现在的酒杯或大口盆。容器内所盛物应为神仙世界里仙人饮用的玉液琼浆。玉液琼浆又叫“玉醴”“澧泉”“玉泉”,是用甘露、玉屑及其他“仙药”拌在一起久酿而成,食之可延年不老、化入仙镜。《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糜以为。”《抱朴子·对俗》:“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汉武帝曾派方士用铜盆承接雨露,用以和玉屑服食,以为就此可与天同寿。阜阳汉镜常见“渴饮玉泉饥食枣”“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澧泉”铭辞,说明古人相信服食玉液琼浆就是仙人生活。镜图中配置独角有翼神兽高举琼浆做奉献状,应与神仙思想及升仙说有关。

阜阳出土镜中还有大量与道家神仙说相关的铜镜铭文,如“尚方作镜真大好(佳且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豊泉”“上大山,见神人,驾蛟龙,乘浮云”等,这些镜铭的出现与流行是当时道家神仙说强势影响的结果。

唐代飞仙镜、仙骑镜、月宫故事镜、王子乔吹笙引凤镜,宋代仙人驾鹤镜、仙人龟鹤镜、仙人渡海镜,明代仙人楼阁镜、八仙人物镜、仙鹤人物镜等图式,表达的均是道教文化中神仙信仰的内容,不赘述。

2.3 世俗之人升天成仙场景的生动呈现

阜阳出土神兽镜、画像镜图式中,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汉魏六朝道家神仙说中世俗之人从现实生活世界步入天界仙境全部过程。即通过“惜别家人”“车马出行”“车马临天门”“拜谒西王母、东王父”“仙境乐舞宴饮”等几幅前后情节连贯的组图再现修炼得道之人升天成仙的全过程。①有些组图中还配置了羽人、蟾蜍、玉兔、九尾狐、三足乌、凤鸟、桂树等仙界特征标识物。部分神兽镜组图中还排列出诸神图像谱系,镜铭则多为对镜图神仙世界内容的解读。

2.4 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阜阳禽兽博局纹镜图式中,博局天宇构架下四方方位的“四神”、五方方位的“五灵”配置,构成一个遵循阴阳五行规制的和谐稳定世界,以及铭文“左龙右虎主四旁,朱雀玄武顺阴阳”等辞句,表达的均是与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有关的内涵。神兽镜、画像镜中夹纽对称配置“东王公与西王母”“青龙与白虎”“朱雀与玄武”“日轮与月轮”“金乌与蟾蜍”“九尾狐与三足乌”等对偶人物与神禽异兽图像,体现的也是道家学说中阴阳平衡和顺思想。还有一类流播较广的龙虎镜,图式、铭辞表现的均是道家阴阳思想,亦属于典型的道家文化镜。

3 结语

阜阳地区出土铜镜的图像与铭文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来自道家思想文化的强烈渗透与影响。道家思想文化的流播、社会作用及其兴衰演变轨迹,在阜阳不同历史阶段的铜镜实物载体中有较为明晰的印证。与周邻地区的铜镜材料比较,阜阳出土铜镜中的道家文化镜数量占比42.9%,这种显著而稳定的地域道家文化色彩,应该是皖北区本为道家思想的发祥地及本地域繁荣发达的道家思想文化辐射影响所致。

猜你喜欢

阜阳铜镜观察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古代的铜镜
浅析阜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