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2020-07-14刘君
刘君
〔摘要〕项目式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其跨越学科壁垒,强调资源整合与团队协作,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着极强的适用性。项目活动在进一步加强良好师生关系,推动和谐互信师生关系的建构的同时,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且推动了初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初步发展,综合实现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目标。本文结合活动课例“走近老师”人物访谈活动项目,具体介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项目式学习是如何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30-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不断自主生成的成长体验的过程,其内容和课程实施空间的相对开放,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张扬开放和互动相融的空间和平台,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教育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基本达成如下共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对象是全体成长中的学生,它主要通过团体成員的互动,对共同关心的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互提供资讯,通过认知功能间接改变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促进团体成员的共同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活动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它鲜明地体现了罗杰斯的“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杜威的“教育既生长”的教育主张,即高度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并以活动为中介促进学生感悟与发展[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满足同龄青少年学生群体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创设了团体互动的融洽氛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课程保障。但结合国外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的经验与成果,再反观国内的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主要应用在学生的个体层面上,非常缺乏具有整体框架的综合性实践项目[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活动体验和感悟交流,但是下课之后,并没有其他的行为练习和活动应用来巩固教学效果。而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获得针对性的训练和具体能力的提高,值得借鉴吸收。
一、项目式学习简介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观察和体验为基础,以增强学生实际体验与心理感悟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自行发现问题,并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去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沟通与协作,锤炼思维与性情。项目可以来源于社会性的议题,或者是学生身边需要解决的困扰,应该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并且能够操作和实施的[3]。
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因其跨越学科壁垒,强调资源整合与团队协作,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广泛被中职教育所采用,还常常出现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中。项目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强调学习中要含有设计、制作、实施等工程学要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体验性,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强调学生在团体互动的活动体验中自主生成的特征,因此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有着极强的适用性。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框架主要包括选择主题(问题引入)、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总结展示4个阶段,这4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紧密关联。因此在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整个项目有整体系统的理解,形成项目框架。在具体实践时,可以从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入手,使项目式学习能够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匹配,从而确保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因此,在设计心理课的项目活动时,我们必须考虑它是否能够承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帮助解决学生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或者协助应对接下来可能遭遇的困惑。
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在校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正处在青春期身心迅猛发展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人生阶段。从发展心理学讲,他们正好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第五个阶段,因此努力完成和实现“自我同一性”,是个体进入中学阶段自我了解和自我追寻的必经历程。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教育情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有助于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而良好的学业适应能力和学习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因此围绕“人际交往”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处在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和社会化发展。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项目活动内容还要带有某种前瞻性,以预测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提前掌握应对的策略。与学科课本知识相比,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甚至会涉及多个领域的认知和技能。因此在教学情境中,当学生开始面临一个复杂的生活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思考,那么这个时候需要提前引入包含相关背景和经验的学习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情景剧表演、故事分析等,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与该问题或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组织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主探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并且尝试去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由于项目实施的时间较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有的甚至脱离项目最初制定的目标,从而降低了教学活动效果。为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时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综合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阶段性小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整合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4]。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信念,体验到积极开朗的情绪,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等健康心理品质。下面笔者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课例“走近老师”人物访谈活动项目,具体介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项目式学习是如何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
该课程项目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要求学生以团队(3~8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老师的访谈,最后进行5~6分鐘的成果展示。围绕4个项目阶段,按照每周1课时共设计6个课时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见表1。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实践趣味,培养合作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促进个性发展。
阶段1也可以称为项目介绍。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充满了老师对自己进行“访谈”的经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他们有计划、有目标,以团队方式主动去“访谈老师”并汇报展示,则是新异且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通过“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先前相关经验,营造班级共同参与的活动氛围。进而展开“头脑风暴”,启发学生思考项目的具体目标或主题,也就是“问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引导学生构建问题解决式的思维,进而对整个项目活动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期待。
方案制定阶段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员分工,涵盖团队建设和任务分配两个内容。在学生自行组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好人缘”“奇思妙想”“个性品质”“一技之长”等都可以成为同学们考虑的因素。针对组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实困难如某个学生“落单”的情况,教师可邀请学生个人、班级负责人、活动负责人等班级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供解决办法,从而充分发挥和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活动中通过故事分析、头脑风暴、讨论交流、纸笔练习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我表达、沟通协调、选择决策的能力,有序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自觉维护团体合作秩序,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项目实施阶段通过情景剧学习如何采访,课后实施采访计划。总结展示环节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情绪调适能力以及元认知得到提高的有效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各种开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作品,包括海报、PPT、短视频成果鉴定会等,同时鼓励学生结合项目活动展开分享和提问,形成相互学习、平等交流的氛围。
最后一个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是交流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推动自信、阳光、积极人格的培养。班级或年级范围内的总结展示,再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规则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专业、相关的职业以及老师,都有可能成为同学们的访谈主题或目标。 此外,该项目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采访、拍摄、视频编辑的机会,让学生对多元化的专业发展和行业工作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思考。因此该项目活动在进一步推动和谐互信师生关系建构的同时,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且推动了初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初步发展,综合实现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目标。
四、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该教学模式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反映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整个实践过程都由学生亲身经历,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教师要在开放的教育空间中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发挥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的双重教育教学素养,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程组织,使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项目式学习活动中阶段性任务的划分是教师将课堂转化为学生“活动体验、思考生成”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讨论交流、展示评价等具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团队建设、方案设计、展示交流等任务,同时将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反思、感悟等一并展示出来。例如,有的学生在分享感悟“原来采访一个人,要提前做这么多准备”时,很多有相同感悟的同学纷纷举手表示认同,引发班级团队间互相的理解、支持和互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共同的分享和讨论实现自我成长。
项目式学习从项目活动本身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而连贯的生活体验,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认识和感知了人际沟通、同伴合作和师生交流,加深了对教师、影视、媒体等相关职业的了解和尊重。活动中体验和运用文字、音像等传播方法做汇报展示,这种切身的经历随着学生个体及同伴间的迭代生成而不断发展,直至深入学生心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到课内与课外,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生态,一直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要着力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讨论的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的综合实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环境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克服缺乏连续性、完整性的缺陷提供了经验借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相信在今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实践中,还有更广泛和深入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总结。
注: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基于项目管理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JKDY70)的研究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务实[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 席居哲,叶杨,左志宏,彭雅南.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6): 149-159.
[3] 陆启威.项目式学习亟须理清的几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19(32):10-13.
[4] 孔德靖.项目式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师,2019(10):100-10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广州,51144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