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体验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020-07-14印尤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小学体育教学

印尤琴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体育教育环境,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设施,创新教育方法,便有利于他们的体育发展。丰富学生的身体体验,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学习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身体体验,也让学生有了自主性,积极锻炼身体,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身体体验视角;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引言

身体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的身体能力,面貌探索和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自己与世界关系的过程。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不健全的时期,小学体育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全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是小学体育教育的理念。通过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学生可以更多更好的身体体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小学生自身身体体验存在局限性

小学生身体体验受到身体发育水平和活动经验水平影响,身体知觉和行为有局限。例如,小学生在感统觉方面发展缓慢,导致身体行为受影响。而且无法独立完成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因为他们对自身身体的自主控制能力不够,需要在观察他人的身体行为下才可以完成,通过对身体知觉和身体行为相结合才可以融合到自身的身体体验。这种制约需要他人的帮助共同完成,因此他们的身体体验是被限制、被壓抑、不自由、不自主的。因此,要重视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有效的降低小学生自身身体体验的局限性,在自身身体知觉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新的体育运动。

1.1本能反应

小学生的身体体验是身体知觉和身体行为同时产生的过程。小学生的身体体验主要是身体接触体育运动为先,然后身体知觉和身体动作行为同时发生。因此,小学生经常处于本能的做出动作,不会思考原因,体育动作先于体育思维的特殊性是体育动作学习中的特点。正如,小学生在听到节奏明快的音乐响起时,会情不自禁的扭动身体迎合舞曲的节奏,但他们却不知道扭动身体的这个动作,也不会思考音乐的由来和作用。再比如小学生在接触足球时,先感知足球是圆的,然后踢开,踢远,踢准,而不会先去思考球飞行会和传递的原因和轨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谨慎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顺序,正确引导以达到教学效果。

1.2没有规则约束

小学生的身体行为具有本能冲动和容易模仿学习活动的特点。社会活动经验受限的情况下,身体活动不自在,身体能量得不到释放。如果过分压抑,会产生逆反和破坏心理,让身体处于极端压制和不自在状态,越容易不受规则约束,因为身体一直受限等待着彻底释放。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养成守规则的体育学习习惯,把握好规则的尺度。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要简单易学,养成规则意识的同时不压制他们的天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2小学生身体体验的认知和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身体体验的认识,让我们了解到小学生身体体验的具体原因,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改进有很大帮助。一方面,让学生自由发挥天性,多进行身体接触,把受限制的压制的身体彻底释放,得到更多的身体感知,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拓展有效的教育平台,丰富身体体验,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在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身体始终在对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心灵,世界达成统一。身体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经历从“认同到体验再到领悟”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经过身体体验,才能更好的化为对运动项目的理解。

3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改革建议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内容与实际学习能力相适应。体育运动的强度有很多种,不同强度对小学生不同年级和层次的要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合适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锻炼了身体素质,发展了身心健康。不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差,学生的身体体验也变的消极。在体育学习的开端,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身体知觉,未来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运动姿势和行为,乃至技术。因此,体育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形象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需求,注重取材民族体育项目,发挥锻炼意义,传承民间体育运动。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有限,需要把他们带入实践中摸索,通过身体接触得到身体行为记忆,有一个全方位身体体验。

3.2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创新。一方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大家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因为不同的体育游戏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身体体验,提高他们的身体感知觉能力。同时游戏学习可以淡化比赛中的竞技关系,转为合作共赢,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规则意识。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体育教师学习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在体育教学中借助媒介工具,将声音,画面和运动相统一融合,提高学习质量。借助媒介工具,传播体育运动,影响更多的人学习体育运动。

3.3教学形式的适合性

教学形式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形式。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科,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一般拘泥于课堂教学,但这种体育课教学起不到积极作用。一是不安全,课堂障碍多,容易出现混乱场面,增加安全隐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班级人数多,组织不当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基础技术需要真实的身体体验才可以找到身体感知,课堂活动还是有限的。因此,推出小班化教学是改革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各个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别组织。既提高了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丰富学生的身体体验,提高感知能力,积累活动经验,增加安全系数。小班化教学主要采取分组和个性分离的形式,分组教学就是小班化,而个性教学是更微观的小班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使用,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3.4教学环境的完善

教学环境需要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由多种要素组成,这两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于教学活动,并作用于教学效果。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学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体育教学环境已经不再是破旧的体育操场和单薄的体育器材,学习环境安全舒适。但是仍然不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营造需要在物理环境的基础上和改变上。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同样的没有教学质量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就是在做无用功,重复低水平的教学活动。教学环境的完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成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教学改革是永远是一个时代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改革话题。目前,中小学体育仍在改革的路上,新课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但是体育改革不仅要有远大的目标,更重要的要落实到实处。每一次备课,都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之路。我们要确定改革的内容,方法,形式,才能有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教学主体的特点,提出以学生“身体体验”改革的中心思想,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环境四方面入手主动构建良好的小学体育学习系统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惠新.身体哲学视域下现代体育教学的具身认知[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8)

[2]  帅鹏飞,顾一铭,孙政,王艳琼.浅析体感游戏特点对青少年体育兴趣养成的借鉴意义[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3)

[3]  杨秀珍.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J].  亚太教育. 2019(10)

[4]  孙晨.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2)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小学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更具有趣味性
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