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2020-07-14阿黑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操作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阿黑

摘  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进而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在新形势下,教师不能将所有知识以填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被动地掌握,而是需要将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进而使他们在灵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怎样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操作活动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學习习惯的起始时期。然而,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将数学知识以“一言堂”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长期发展,对他们学习习惯也产生负面的效应。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学习场中,使他们的“学、思、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展开分析。

一、构建生活情境,学用结合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小学阶段,由于数学知识呈现出基础性、应用性的特征,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无非是增加“学用结合”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应抓住数学知识这一特点,并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产生内在情感共鸣,还能够增加他们的应用意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

以“小数乘整数”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放风筝”的情境,使学生醒目地观察到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这一场景将课堂置于生活化的大背景下,并引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买三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这一生活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自己的原有认知和经验列出算式。有的学生在计算结果时运用加法计算,有的学生将“元”化成“角”进行计算,这时,笔者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小数乘整数的思考过程,以此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法。通过生活化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学会联系生活思考问题,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多面化发展,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设置课堂问题,学思结合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课堂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产生有效联结,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以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以问题作为唤醒思维意识的助燃剂,使学生联系自我认知和经验,以此达到“学思结合”的目的。

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笔者首先设置课堂问题,即:你今年几岁?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这里的n表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字母将其表示出来。于是笔者揭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情境图,并再次提出问题,即:小红和爸爸在讨论年龄的问题,你能够了解哪些信息?尝试着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这些式子,每一个都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简单的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通过表格,学生能够快速地列出“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这一算式,但“小红的年龄”很难写出,于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此提出“运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结论。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不仅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还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在小学阶段,相比较个人活动而言,学生的操作行为更加倾向于小组、集体的活动。对此,教师应根据某一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还能针对某一问题,使得不同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以此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有机结合。

以“图形的运动(三)”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并明确其含义,笔者首先展示风车、钟表旋转的实例,随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并以“旋转的含义、旋转中心”为主题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感受到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并对“逆时针、顺时针、旋转角度、旋转特点”等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旋转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促进了小组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四、重视操作活动,知行结合

认识和实践是不可分离的,认识要和实践相统一才能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操作活动的展开,一方面,操作活动是学生深入认识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操作活动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上升到实践的过程。由此可见,操作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过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展示“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通过数格子的过程中得到初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时,有的学生提出“将表格的左边一部分移到右边”这一想法。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使长方形转化为了平行四边形,进而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并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操作活动的展开,不仅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有了进一步理解,还使学生掌握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此外,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中,使得他们的感知觉、想象、思维等认知结构同时参与,进而完善了他们的认知。

综上所述,“学好数学”不仅仅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教师需要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激活他们的思维意识,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J].未来英才,2016(16):85-85.

[2]  黄萧雅.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J].小品文选刊:下,2015(6):104-104.

猜你喜欢

操作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优化操作提高数学探究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