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探微

2020-07-14黄玉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

黄玉婷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建设的今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尽管各地的教材版本不太一样,对于鲁迅先生作品的选择在选文主题、目的和难度方面也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是鲁迅先生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意义,这也是我们现阶段培养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提升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鲁迅先生作品的特点,其次就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先生作品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意义展开了讨论,最后就具体的教学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微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其作品和思想都对我国中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启发意义,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将鲁迅作品的教育特点更好地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有着一定的时代特点的,而我们现代社会的中学生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在作品思想理解方面的感悟不够深,十分不利于学生对作品背后深刻思想内涵的学习,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深刻反思中学语文中鲁迅先生作品的教学现状,并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也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1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特点

既然本文主要是讨论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现阶段中学语文内容编排中的那些鲁迅先生作品存在的特点。首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编了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孔乙己》,并且将《朝花夕拾》作为了名著导读的重要内容,这个里面包含着不同时期鲁迅先生的所思所闻所悟,还包含了适合中学生理解和学习的回忆性散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鲁迅语言极具装饰性,主要体现在其绘画性和色彩感上,比如整体围绕两幅画来写的《故乡》,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另外,鲁迅语言所包含的镜头感、创造性和个性化也是我们中学教育中能够对学生培养的重要的文学素养。

2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教育意义

那么,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呢?首先,我们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有所提到,鲁迅先生的作品充满着装饰性、创造性和镜头感,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作品就是一场盛大的心灵盛宴,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对于学生有着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而更直接地来说,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的创新性教学也是我们新时代发展下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建设以及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都是十分有帮助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极具个性化,这对于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中学生而言的吸引力也是比较强的,改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教学效果,也是整体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3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中的教学现状

当然,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之前,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多蕴含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忧患意识,其实的历史使命感是比较厚重的,那个时代背景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典型特征,这就决定着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在最直接的教学中对作品产生共情,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但是,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中学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安排中鲁迅先生的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不高,仍然是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对文学思想进行感悟,使鲁迅作品的教学效果打折扣,这是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教学现状。

4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育教学方法

4.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文学感知氛围,创造心与心互动交流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直面鲁迅作品中蕴含着鲁迅精神,并将其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此外,中学语文教师在相关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也一定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有效的文学感知氛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学作品进行感知和体会,最后,中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前导读、课堂提问、实践活动组织等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学习的参与度,创造师生之间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心与心交流的机会。

如中学语文教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在课前导读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纪录片,使学生对散文里描写的具体景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之后安排学生就自己小时候读书或者玩耍时的趣事进行分享,之后再引入少年鲁迅的童年经历,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特点,观察文章中两个地点之间的转换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发起讨论会,师生一起讨论在本文阅读之后的所思所感,最后,安排学生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可以是读后感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并向班级里的其他学生进行展示,全面营造文学培养氛围。

4.2 提升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创设文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另外,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多多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些文学体验情境,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如中学语文教师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或者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播放一些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封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所處的社会背景,并使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从中进行文学创作方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特点以及其教育意义,然后分析了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最后从教学理念、文学氛围、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文学情境等多个方面探索了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伯阳.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探微[J].2011(9).

[2]  钱理群.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J].2012(1).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能力训练的重要成果
关于《中学语文》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