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2020-07-14马吉提热合曼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马吉提?热合曼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人们对初中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很多老师都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情感教育的实践就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理应得到重视。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情感教育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现状及措施

1 情感教育的概况

情绪发展是个体成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打开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篇篇优美的朗诵,一位位触及学生内心灵魂的鲜活的榜样……无不蕴含着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新课改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带着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

2 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从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道德与法治课作用非常重要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普遍显示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不重视的学生公开喊出60分万岁;有的学生干脆不学。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从而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边缘化。其具体表现为:

2.1 教学目标上,重认知目标轻情感目标

完善学生的人格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表现为以下四方面: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许多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在教学中只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德行分离的结果。

2.2 教学方法只重视教条式讲解而忽视情感投入

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很反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面:教师上课滔滔不绝,学生趴着呼呼大睡、课堂教学效果微乎其微。我曾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情况作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值得一学,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很少,一味地说教,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3 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3.1 道德与法治课的特色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兼有教育品德和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就是解决“知-信-行”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信”是关键,“行”是目的。而达到教育目的关键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让学生“动情”又是解决“信”的问题的关键[2]。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达到最终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课程本身的要求。

3.2 培養创新人才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相关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情商”这个概念是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成才智商占20%作用,而情商占80%的作用。人的情商包括性格、兴趣、意志等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很重要,如定向、调解、启动等等。

3.3 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但又不稳定,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3.4 渗透情感教育是突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瓶颈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局限于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和思想觉悟的培养,这种情感问题漠视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的失真[3]。

4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4.1 将情感充分体现和渗透到教备课中

第一,老师进行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到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的贯彻,更要考虑到师生情感的培养,所以备课时除了准备基础的道德与发展教学知识内容以外,还需要准备一些促进师生情感的内容,如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际教学时要留取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行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2 将情感教育体现和渗透到导课中

老师要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用愉快轻松的语气导入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率[4]。

例如,在对《做更好的自己》进行教学时,老师除了以轻松愉快的语气介绍即将教学的内容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播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歌曲,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4.3 将情感教育体现和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第一,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第二,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认真解答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例如,在对《享受学习》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直接将课堂实践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学习的观点,“是痛苦还是快乐的”,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进入了激烈的辩论中,整个过程不断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生生之间的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5]。

4.4 将情感教育体现和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要适当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故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

例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及学生学习情况,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和课堂游戏等课外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喜爱之情。

5 结束语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和道德的激发、法治的认知息息相关。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入发展,情感教育的表现力一定更加突出。教师要做一个情感饱满的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和风细雨的教学态度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走好初中路。

参考文献

[1]  许诚全. 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时代教育,2017,(8):157.

[2]  郑士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52.

[3]  谭晓芳.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科学咨询,2020,(4):104-105.

[4]  陈星宇.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的含义及实施[J]. 中学政史理(教学指导版),2019,(11):11-12.

[5]  薛清林.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剖析[J]. 读与写,2019,16(32):4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