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在儿科整体护理中应用体会

2020-07-14邓晓燕卢丹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体会

邓晓燕 卢丹艳

摘  要:目的  探讨儿科整体护理中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临床分析,找出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并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以便护理计划顺利进行。结果  通过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家长能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使患兒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以便护理计划顺利进行。结论  对患儿家长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儿科整体护理;患儿家长心理护理;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序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1]。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我们通过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良好的效果。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序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但家长与患儿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例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2]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探讨。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2]

1.1  焦虑和紧张

1.1.1 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1.1.2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耽心医护人员遗漏病情变化。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虚;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  恐惧缺乏安全感

1.2.1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

1.2.2 由于心疼孩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躲开的行为。

1.3 怀疑和不信任

1.3.1 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语言、着装等外在条件及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治疗能力。

2 患儿家长的其他心理表现

2.1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患儿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

2.2 依赖感或同病相怜感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对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

3 护理措施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 家长焦虚心理的护理

3.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虚,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

3.1.2 对由于疾病不了解或对病情病化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向家长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对医疗方案放心。

3.1.3 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现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 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3.2.1 对在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 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3.3  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职方案有差异引起的治疗方案,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和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弥补硬件上的不足。应主动与患儿家长交流,赢得家长的信任。

3.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3.4.1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  要向家长提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 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或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  并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有利护理工作的开展

4、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4.1 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 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4.3 要有良好的、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认真解答疑问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接受护士的护理,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强了护患间的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文洁,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303~306

[2]  王英,儿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73-76

作者简介:邓晓燕(1968年8月——),女,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教学。

卢丹艳(1984年10月——),女,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党支部组织纪律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教学。

猜你喜欢

体会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班主任工作体会
明确教学目标,狠抓课堂教学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