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2020-07-14马莉
马莉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的人文类学科,其伴随着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对于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天性活泼好动,课堂教学的约束使得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导致教师在课上采取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取得预想中的效果。为了迎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必须是具备趣味性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应该是放松的、和谐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减少学生对语文枯燥乏味的刻板现象,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掌握语文知识。趣味性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和单一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应用教学策略,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中的趣味性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工具,充分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作为与现代教育行业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制作课件,或借助教学内容添加音乐、图片、视频等,使学生对课堂中知识的了解更加立体。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鉴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旅游经验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去过海洋馆或者参观过海底世界,他们对于海底的生物充满了好奇,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海底的奇异景色。因此,笔者在课前准备剪辑好在网上搜集的相关素材,最终以短视频的形式在课上为学生播放。除了短视频的播放以外,还涉及很多海底的生物和美丽景色,视频播放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并导出生物的相关介绍,以丰富学生对海底的认识。
二、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情境教学法集趣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能够借助情境式的表演或具体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等创造条件,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識的提取程度,也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建构知识。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鹿角》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镜子和小鹿的头饰。首先,按照正常的授课流程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在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道具拿出来。根据学生的举手情况,将小鹿的头饰合理分配到学生手中。随后,要求几个学生将课文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同学都能够扮演小鹿,借助镜子这个道具来代替池塘。通过学生在课上的积极表演,整个课文以情境的方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不论是参与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鹿在遇险前后对鹿角和鹿腿的态度变化,便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也能够增强本堂课授课的趣味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字词,还能够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以及阐述的道理。
三、课上课下相结合,积极与学生交流
趣味化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到课上的教学情况,教师还需要在课下与学生积极交流,包括谈话或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交流,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或学生近期的学习态度等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能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自信。
例如,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新颖的方式,用幽默的回答指出学生答案的对错,给予学生更多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便于学生接受教师的意见。尤其是针对语文学困生而言,其实学生在小学入学阶段不存在学困生这一定义,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优势或劣势。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交流,选择让学生开心愉快的场地,借助教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赖,从而吐露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帮助学生分析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拉近了,学生也能够更加信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公来看待,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知识,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课下教师通过鼓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 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2-63.
[2]张娜. 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