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2020-07-14孙可陈秀南曹明哲

美与时代·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场景设计传统艺术

孙可 陈秀南 曹明哲

摘要:传统艺术在动画场景中的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大闹天宫》之后,动画片《大鱼海棠》的成功无疑是对国产动画片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又一次肯定。《大鱼海棠》作为一部充分运用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电影,因其唯美的中国风意境被广为称赞。

关键词:大鱼海棠;千与千寻;传统艺术;场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3987009Y)研究成果。

动画场景设计是动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画影片中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而场景设计的风格直接影响到动画片整体风格的形成。动画场景设计不但要强化主题、渲染气氛、铺垫故事背景,还应对塑造角色、表现角色性格及心理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中国传统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包罗万象,如中国结、漆器、剪纸、敦煌藻井图案等。中国国产动画的发展与这些传统艺术元素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场景中都得到合理的广泛运用,比如《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邋遢大王》等,此外,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也有很多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

《大鱼海棠》讲述的是一个异界少女报答人类男孩——鲲“救命之恩”的奇幻故事。其灵感源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千与千寻》讲述了少女千寻意外来到汤屋老板控制的奇特世界,为救出爸爸妈妈,经历了诸多磨难的故事。二者场景设计皆有向传统艺术文化致敬的本意。本文就是以二者为例,从场景设计的角度进行细节分析,分析传统艺术元素在中日动画片场景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国产动画片能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一、传统艺术元素

在《大鱼海棠》动画场景中的合理运用

在《大鱼海棠》的场景中,传统艺术元素有诸多体现,如“如升楼”的大门门锁。“如升楼”是象征阴阳交汇的地界,其大门有一个红色的“猪头锁”(如图1)。当椿摇响手中有着双鱼纹样的核桃铃铛,猪头便睁开眼睛,左眼为绿右眼为红;“猪头”打开后里面是太极图阴阳鱼样的锁,与核桃的鱼形花纹对应,鱼锁打开便可以进入如升楼。《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就是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而鱼不会眨眼睛,“阴阳鱼锁”便可昼夜不停地看守门户。这是将中国的阴阳学说与道学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化大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双圆文化”的直观表述[1]。阴阳共同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表示阴阳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都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也与如升楼收藏人死后的灵魂,数百年之后继续投胎往复不息、阴阳合一的观点契合。

再如椿手里的“解锁器”——有着和阴阳鱼一样的双鱼花纹的核桃铃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艺术反映古人取“核桃”谐音为“祸逃”,以祈求吉祥吉利、遇难呈祥。不仅如此,在椿存放核桃的抽屉里(如图2),仅一个画面就包含了六七件中國特有的小物件,如骨笛、陶笛、香囊、绒线球以及有传统纹样的化妆镜等。合理运用这些传统艺术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内容,使观众眼前一亮,更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大鱼海棠》中除图形、图案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大量场景中作为背景出现的建筑元素亦是如此。《大鱼海棠》整个故事主要发生在被称之为“神之围楼”的“承启楼”“朝源楼”“如升楼”等几个场景中。这些场景皆是以中国的传统建筑——“福建土楼”为创作背景,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

“承启楼”出现在影片的5分38秒,是开启“海天之门”仪式(在影片中,到了十六岁这天,椿要参加成人礼,到人间巡游七日,七日之后要及时返回)的重要场所以及居民共同居住的生活环境。影片中的“承启楼”与现实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土楼王”——“承启楼”名字一致,外观也几乎与“土楼王”一样(如图3)。

福建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土楼有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类型,三至四层高且大多为圆形。土楼结构精巧,造型别致,土楼与土楼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土楼内的居民联系密切,像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这样的建筑设计完美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概念。“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中国汉族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天圆地方”并不是简单地把天看成是圆型,把地看成是方型,而是一种道的理念:天道圆,地道方;天为阳,地为阴。天地有别,阴阳相依。

影片中的承启楼与现实中的“土楼王”相比,内部形制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全楼依旧是三圈一中心,外圈上下四层,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如图4);依旧是青色瓦片堆成的房子、红色的灯笼、木质的围栏,只是外加几缕红色丝带增添了中国风的气息(如图5)。

动画中,椿为了拯救鲲的生命,乘坐三手的渡船,穿越了漫漫云海,来到了位于六海灵湖中央的如升楼。如升楼由灵婆掌管,这里寄存着所有人的灵魂,是人类生命轮回的起点和终点。电影中的如升楼对现实中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依然能够一眼认出(如图6)。

“朝源楼”出现在影片的18分26秒。异界少女椿化身为鱼独自在人间游历时被渔网缠住,少年鲲为了救椿而死,椿从人间返回后感到痛苦万分,于是来到爷爷的住处寻求慰藉。爷爷所居住的“朝源楼”就是仿照现实中的朝源楼。朝源楼始建于1865至1867年,是一个长方形的土楼。土楼高三层,以片石砌成,唯一的一个大门坐西向东,楼内共有51个房间,现在仍居住着4户人家共21口人。相比承启楼浩大的建筑规模,朝源楼的体积就小了很多。电影场景中的朝源楼对现实中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依然能看出惊人的相似程度。

影片中类似的场景众多,场景建筑的外观和名称都延用了现实中的土楼,无论是从外观建筑还是内部装饰都富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由此可见,《大鱼海棠》以传统中国风为设计基调,着重体现出传统图案和建筑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契合;作为同样运用了许多传统元素的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又和大鱼海棠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区别。

二、传统艺术元素

在《千与千寻》动画场景中的合理运用

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自播出以来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篇动画片电影奖、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第9届好莱坞电影节最好动画片奖等许多著名奖项。

影片中动画场景主要发生在“油屋”(如图7)——一个众神灵用锅炉爷爷调制的加药洗澡水洗去身上的疲劳和污秽的场所。“油屋”的灵感来源是日本东京建筑公园里的“子宝汤”(如图8)——极具日本代表性的钱汤,钱汤是日本的公共浴室,可以理解成中国的洗澡堂。日本人把泡澡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所以钱汤这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在日本被保存了下来。《千与千寻》中的“油屋”对“子宝汤”的建筑形式有所保留也有所更改,“子宝汤”本是一幢两层建筑,而“油屋”则是一个有着十几层楼的巨大建筑;“油屋”的外观颜色也由黑白色调变成了红墙绿瓦金漆的中日结合式建筑;门外的大树和烟囱也为油屋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虽然在《千与千寻》的动画场景中对日本传统文化“子宝汤”的名称和建筑形式有所更改,但仍能看出对传统文化的热衷和保留。

《千与千寻》场景中还加入了许多异国传统艺术元素,但影片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同国家艺术元素的融入而显得杂乱无章,反而更加突出了日式风格。如在进入“油屋”内部之后,千寻乘坐电梯到油屋顶层汤婆婆的房间,这个过程大大融合了位于底层的东方艺术风格和顶层的西方艺术风格两者之间的元素。最明显的便是电梯的门框从传统木质变成了欧洲多立克式立柱;汤婆婆的御殿入口处的天花板采用中国传统元素的澡井装饰图案(如图9),不过其方格网的形状又与欧式石砌墙面及地面纹样的方格形一致,所以不会显得很突兀。在场景的来回切换过程中,西方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通过画面的不停切换与颜色的协调搭配非常和諧地出现在同一个场景里,而作为场景的主体构成元素依旧是具有强烈日式传统风格的场景,比如锅炉房、澡堂、员工们的起居室,等等。这正是宫崎骏神奇高妙的地方——既不排斥他国文化也保留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予以创新与强化,创造出一个新鲜奇特的动画世界与艺术王国。

三、结语

《大鱼海棠》一经上映,正负面的评论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更有甚者说它是抄袭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虽然故事的大背景确实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这样的盲目否定,无疑是对《大鱼海棠》的不尊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无知的一种体现。“大鱼海棠”唯美的中国风画面令很多人赞不绝口,传统艺术在其中得到极大彰显,建筑样式也源自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其中更是引用了《诗经》等众多典籍为人物设定建立宏大背景。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大鱼海棠》直接照搬“福建土楼”的建筑形态和名称,很多场景中涉及的艺术元素也较倾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及道教文化深入了解的人,对于外国友人或一些低龄儿童就很难理解了,受众面较窄。而《千与千寻》作为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它融合了许多中西方文化元素,比如日本的澡文化、传统建筑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比较容易让各个层次的观众接受。

综上所述证明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很多人说看《大鱼海棠》就是为了“看画”,由此可见,《大鱼海棠》的精美制作是让观众非常满意的。在充满浓郁的中国风场景中,虽然叙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可能略有欠缺,但是,《大鱼海棠》已经是国漫的再一次“雄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动画产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拥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苗丰.《大鱼海棠》“言、意、像的传播形态及意义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作者简介:孙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视觉与传达设计专业。

陈秀南,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视觉与传达设计专业。

通讯作者:曹明哲,硕士,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艺系讲师。

编辑:刘贵增

猜你喜欢

场景设计传统艺术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试探赣南采茶戏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材质表现与应用研究
三维技术在二维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