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护文化生态多样性角度谈汝窑的定义与分类
2020-07-14赵俊璞
摘要:汝州瓷器烧造始于唐,盛于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地位显赫。汝州陶瓷的烧造成就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充满智慧的先民。汝州陶瓷、汝瓷与汝窑的概念一直争议颇多,究其原因,无非是北宋末年汝窑器的名声太盛,甚至盖过了整个汝州千百年来所有的陶瓷之和。汝窑可分为广义的汝窑和狭义的汝窑。广义的汝窑可与汝州陶瓷的概念相同。狭义的汝窑则专指北宋末年进贡皇室的专用汝窑器,即传世汝窑器。汝州陶瓷企业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多种优质资源,在学习和借鉴发达瓷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传承和优化汝州历史陶瓷品种。
关键词:文化生态;汝窑;汝瓷;发展
“汝窑”一词为后人所定,未见于北宋文献中。北宋末官员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文中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亦未直接出现“汝窑”一词,而是写“汝州新窑器”。
就目前所知,首次直接出现“汝窑”一词是在南宋周辉撰写的《清波杂志》中,记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亦有提及,《武林旧事·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另有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贡窑”“官窑”或者“民窑”,“汝窑”一词在北宋时都未被直接提及。然而就文献记录和考古实物来看,汝州在北宋时期就烧造了名闻天下的“新窑器”。汝州烧造陶瓷历史悠久,陶器时代以仰韶时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最为著名。瓷器时代以汝窑青瓷成一代经典。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二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进步的制瓷技术。
陶瓷的发展与文明演进同步进行。一种技艺被发明后,在人类生活的千百年中,不断创新、融合与演化,逐渐完善并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同时培育出与之相辅相成的产业链,最后成为一种完整的文化生态。就陶瓷而言,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配方和烧成方式下,能产生几十、上百种不同的釉色,加上制作工藝的不同,最终制作出来的产品种类多样。这些产品,单单釉色的表现形式就有很多,如黑色、白色、青色、红色、棕色等。它们的色彩会受人类喜好的影响,被不同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喜爱,甚至痴迷。但不管它以什么形态存在,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人类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它们在创造、生产与改良的过程中,融合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喜好和先进科技,通过一代代制作人的努力,在泥与火的洗礼下,涅檗重生,以尽可能完美的形态呈现给我们,成为了我们民族代代相传、赖以生存的多样化生活陶艺。
每一件陶瓷都是涅槃重生的精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多样性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和其他文化一起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以及我们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的描述,“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某一个地区,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很丰富。正是陶瓷文化的多样性给予了陶瓷艺术无穷的魅力。
一、汝州陶瓷文化的产生、演进与多样化发展
汝州市位于豫西伏牛山余脉的丘陵地带,境内陶瓷矿产资源丰厚。陶瓷烧造历史悠久,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中山寨遗址和槐树伊遗址等均有原始陶器发现。特别是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市纸坊镇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伊川类型缸的杰出代表,做工考究,上面描绘的陶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大、最早、最完整的一幅陶画。大张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质地坚硬,采用轮制方法制造艺术。汉墓群中,发掘出了常见的陶器和模仿铜器造型的器皿,施以薄釉,属于陶器到瓷器的过渡类型。
汝州瓷器烧造始于唐,盛于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地位显赫。唐宋时期,汝州境内窑厂密布。特别是北宋时期,汝州成为北方烧造青瓷的中心,因当时汝州管辖有鲁山县、龙兴县(今宝丰)、郏县、汝阳县(今伊阳)等地,四方烧造瓷器的古窑遗址众多,仅青釉色系就有天蓝、月白、天青、豆绿、翠绿等丰富多彩的釉色。如“官命烧造、玛瑙入釉”,烧成后青如天、面如玉,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汝瓷最为珍贵,成为一代名瓷,使汝州陶瓷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
(一)汝州陶瓷艺术的多样化演进与科技贡献
历史上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朝代的科技进步都会在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时,对其他行业也会产生促进和影响。当人们在原始社会学会使用火时,不仅改善了伙食,同时也催生了陶器的诞生。通过泥用火烧之后产生可以盛放食物和水的器皿,这被人们称为陶器。在陶器上面装饰图案后,既可以使千篇一律的陶器有所区分,又能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特殊地位的彰显需要。在长期的陶器烧造过程中,由于窑炉结构的改善,带来了温度的升高,陶器更加坚硬。在烧造陶器过程中,当飞起的草木灰与窑炉顶部的泥土,通过高温结合后滴落在陶器表面,形成釉面,使陶瓷光滑、实用和美观,原始釉也就随之诞生了。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当人们很好地掌握氧化氛围烧制瓷器的本领时,白瓷应运而生。而当人们又通过不断实验,熟练掌握还原氛围烧制时,青瓷就迎来了完美的春天。再后来,当人们学会用色彩迥异的无机颜料在陶瓷表面随心所欲地描绘丰富多彩的画面时,陶瓷的世界变得色彩斑斓。
汝州陶瓷的烧造成就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充满智慧的先民。在形式多样的汝州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烧了陶器时代与瓷器时代最顶尖的两件代表器物“鹳鱼石斧图”彩陶类型缸和北宋汝窑。汝州陶瓷人通过千百年的辛勤努力,书写了半部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彩陶缸的烧制技艺十分成熟,彩绘艺术开启了中国画艺术的先河,简约的图案表达了祖先在那个启蒙时代的艺术理念,也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审美基调。
人类制作陶瓷的过程从拍打成型到慢轮制作;从原始坑烧到窑炉技术的成熟;从粗泥制作到精泥提炼;从无釉裸烧到满釉匣钵精制;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成熟能使宋人塑造出“青如天、面如玉、薄如纸、芝麻钉”的北宋汝窑。汝州陶瓷所创造的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带动生产力的同时,提升周边瓷区的生产技术。同时,在南北民族大融合中,汝州的先民们带着这些先进的科技,走到他乡,创造了更多的陶瓷艺术。
(二)历史文化融合带来的陶瓷艺术创新与多样化裂变
文化融合是指本地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吸收、消化的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汝州地处中原,战乱频发,历经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在人口迁徙的过程中,陶瓷制作技术也随着技术工人的流动,不断引入和输出。南方的青瓷烧造技术与北方的白瓷烧造技术在战争中开始流亡,形成跨区域的交流。当大一统时代来临时,就会在安定的环境中孵化成熟,极大地提升了技术的演进。同时,由于审美理念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裂变出多种多样的新釉色、新品种,开启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汝州的很多陶瓷窯口,都不只是烧制一种瓷器,他们兼烧青瓷、白瓷、黑瓷和其他品种。随着时代审美和实用需要而不断变化,从产业化、多样化的角度服务当时的社会生活。即使是被定为官窑性质的窑口,也在官窑烧造时期,前后烧造很多种陶瓷品。清凉寺窑遗址和张公巷窑遗址都出土了很多种不同的陶瓷品种,这种陶瓷艺术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多样化也是汝州能成为陶瓷之都,在宋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关键。
二、汝州陶瓷、汝窑与汝瓷的概念和格局
汝州陶瓷、汝瓷与汝窑的概念一直争议颇多,究其原因,无非是北宋末年汝窑器的名声太盛,甚至盖过了整个汝州千百年来所有的陶瓷之和。然而,从根源上来讲,无论北宋末年汝窑器有多辉煌,它也只是汝州陶瓷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不是全部。“汝窑”诚然可贵,但如何让这个杰出的大儿子带动相对赢弱的其他儿子,补其短板,使汝州陶瓷全面发展,保护汝州陶瓷大家庭的文化多样性,促进产业均衡发展,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汝州陶瓷、汝窑与汝瓷的定义浅析及意义
汝州陶瓷指历史上汝州范围内烧造的所有陶瓷的统称,包括陶器时代和瓷器时代的所有陶瓷品种和类型。汝窑的定义相对复杂,按类型分,可分为广义的汝窑和狭义的汝窑。广义的汝窑可与汝州陶瓷的概念相同。狭义的汝窑则专指北宋末年进贡皇室的专用汝窑器,即传世汝窑器。汝瓷的定义在狭义层面与汝窑相同。广义上指汝州陶瓷概念里的瓷器部分,与汝陶概念相区分。
汝窑的概念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在于理解、站位、关注点和欣赏角度的不同,这些都对汝窑概念的认知产生了影响。诚如上文所述,北宋并无“汝窑”的明确指向。自南宋始,世人就对北宋末年汝窑器颇有青睐,从而将“汝窑”定义为北宋末年进贡皇宫的汝窑器。而对当时汝州产量很大、品种很多的其他瓷器则少有记载。时至今日,已造成这些同时期的优秀陶瓷品种无名可用,影响文化传承和产业多元化发展。当站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思考时,我们非常需要明确和确立汝窑的定义。
(二)汝窑文化发展的走向与汝窑系格局
从叶真《坦斋笔衡》中的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窑为魁”。和“据传为徽宗皇帝说要求的汝窑釉色诗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两则记载来解读,汝窑之所以被皇室和世人青睐的重要原因是其釉色和工艺,并非语焉不详的保健养生。以经典釉色和特殊工艺为切入点,创新表现形式,按照宋人的极简风格再造汝窑,这是可行的思路,因为宋人喜欢的也是国人骨子里最喜欢的。
汝窑的仿烧始于明代宣德年间,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高峰,主要集中在江西景德镇。虽然所仿烧的汝窑均不如宋代汝窑,但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新的青釉品种,蔚为大观。近世仿烧始于解放后,以汝州国营汝瓷厂为基础,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时至今日,在一代代汝瓷人的努力下,成果斐然。汝州、宝丰等地已有汝瓷企业上百家。近年来,日本、中国台湾和沿海地区的福建、潮州以及景德镇仿烧汝窑企业层出不穷,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可观。其实,无论是原产地还是海内外瓷区,所有的企业、匠人和汝瓷爱好者因为喜爱汝瓷艺术,在其魅力影响下对汝瓷仿制所作的所有尝试,都是“汝窑系”逐渐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汝瓷重新影响和引领世界陶瓷艺术的信号塔。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对汝州陶瓷传承发展的意义
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汝州是陶瓷历史名城,要想擦亮“汝窑”这块金字招牌,政府和行业内部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坚定保护好“北宋末年汝窑器”这个宝贵历史品牌的基础上,多元发展,深挖历史上其他优秀本土陶瓷文化资源,保护文化多样性,丰富陶瓷艺术品种,支撑瓷都品牌。
当下,汝瓷产区一些企业囿于技术和能力的限制,非常喜欢与相对发达的瓷区进行合作,以脱胎换骨的方式牵强附会原产地汝瓷的外在形象,以博取卖点,这是不可取的。汝州陶瓷企业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祖先留下来的多种优质资源,在学习和借鉴发达瓷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传承和优化汝州历史陶瓷品种。这既可以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又可以谋求多元化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要差异化、独特化创新发展。让汝瓷产业在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基调上,结合时代发展,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并与宋人遥相呼应的当代“汝州新窑器”。
参考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2]郭杰,等.汝州市汝瓷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赵俊璞,汝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
编辑:姜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