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冲绳的历史与文学

2020-07-14丁跃斌

文存阅刊 2020年5期

摘要:若要研究冲绳文学的发展历程,势必要回归历史,因为冲绳的历史汇集了冲绳文学精神的本质。文学是跨越时空的历史叙述,冲绳文学不仅是对冲绳历史的回顾,更是冲绳作家对冲绳历史的认知。冲绳作家将文学书写纳入历史维度,在历史真实之上建塑虚构的诗性关怀,在文学与历史间,引入精神向度,畅谈对民族命运的时代思索,最终揭开历史面纱,直面不容忘却的个人与集体的历史记忆,完成主体性的重建。

关键词:冲绳历史;冲绳文化;冲绳文学

冲绳的历史可谓久经沧桑,曲折跌宕。经历了“琉球处分”,成为保护日本本土和天皇的一道防线,冲绳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冲绳民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殉葬品。战后的冲绳又沦为日美谈判桌上的弃子,成为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一个在夹缝中生存且被异化了的“他者”,已然承载了太多不能言说的创伤。冲绳的历史,并不依赖于其见证者持之以恒的奋力疾呼,更多的是黯然无语两行泪所诉说的沉默。这个世界并没有为冲绳预留属于她的表述空间,所以,在当今东亚的知识格局中,冲绳的学者和作家们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叙说自己的历史,必须从打造自己的话语权开始,于是现代冲绳文学便应运而生,顺势而立。

一、冲绳的前世今生

每当冲绳的“三线”响起时,那婉转哀怨的旋律仿佛向世人诉说着她那不尽的苦难与哀愁。若要真正读懂冲绳,就要熟识她的前世与今生。

(一)战前的历经沧桑与荣辱浮沉

冲绳是琉球国的今生,而琉球国是冲绳的前世。琉球国在古时是一座海中的小岛,面积狭小,交通不便,长期政教合一,经济落后,百姓贫穷。琉球自明朝时期与中国正式建立邦交关系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明朝的扶植下,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岛国,一跃而成为“以海舶行商为业”,号称“万国之津梁”的贸易中转国,并不断地走向繁荣,达到鼎盛。[1]然而,与古代中国相反的是,日本早就想吞并琉球。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并把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国王尚宁等主要王子大臣都俘虏到日本。直到1611年,才把国王尚宁释放回国。日本借此割据了奄美大岛在内的萨南诸岛,并让琉球国向日本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这时的琉球实质上已被掌控在萨摩藩的统治之下,但形式上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与古代中国仍然保持着册封的关系。“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外部加紧了侵略扩张的步伐。琉球国王尚泰有病在身,士族们群聚抗争,无奈在强悍的入侵者面前,卧病的国王被迫退出了王宫。百姓哀号四起,反抗的气氛蔓延全岛。日本政府不顾琉球全国上下的誓死反抗,仍然强行通过“琉球处分”,于1879年4月将其正式吞并,“琉球国”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琉球的语言、风俗、信仰等也在改良的名义下被变相取缔。这前后270年的岁月,见证了琉球人受日本的压榨与歧视的历史,见证了琉球人的辛酸史,也见证了琉球国的覆灭。

从“琉球处分”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鉴于对中国军事、外交上的戒备,日本试图对原琉球统治阶层采取怀柔政策,有意延缓了在内治方面的近代诸项改革。日本还将将阿伊努人、琉球人、台湾原住民和爪哇等人种称为"土人",并在馆内演示其特殊的生活习性,展示其"恶风蛮习"等,以供观览。日本政府并没有真正把冲绳人作为自己的国民,只是一味在冲绳实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同化政策,一方面加紧普及日语,对冲绳人进行奴化教育;另一方面,将冲绳排斥在近代化进程之外,肆意对其进行歧视与侮辱。此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冲绳的命运却依然没有改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日为争夺冲绳岛,展开一场极为惨烈的厮杀,整个岛屿变成人间地狱。两个月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对于冲绳人来说,苦难甚至恐怖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二)战后的满目疮痍与悲欢离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冲绳被美军接手后,强行将冲绳民众置于暂时由帐篷搭建的临时收容所。收容所的环境极其恶劣,不少人因感染疟疾等传染性疾病而死亡。配给的粮食也严重不足,致使很多人都营养不良。冲绳民众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开始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生活。直至1946年10月,冲绳民众才陆续回到原来的居住地。

由于在冲绳战中受到日本本土的不公平对待,冲绳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得到日本本土的真正认同,于是寄希望于美军,期望通过美军的统治回到昔日的安宁。但事与愿违,美军接二连三的暴行令冲绳民众大失所望,强奸、偷竊、抢劫、入室、纵火及公开猥琐等犯罪事件屡屡发生,冲绳人大多只能隐忍作罢。在官方与民间双重力量的努力下,1972年5月15日,冲绳“复归”日本。冲绳“复归”日本后,日本政府加快了冲绳硬件设施建设的步伐,并给予某些经济援助,欲将冲绳打造成度假圣地。然而,碧海蓝天之下,冲绳复归光鲜的背后,历史遗留的基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还增添了新的烦恼。“复归”之初,冲绳特有的经济、文化与日本本土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观存在着很大差异,日渐明显的文化冲突使日本人从对冲绳的关心逐渐转变为歧视。除此之外,虽然美军的地租费用逐渐增高,但是美军的犯罪、环境污染、演习事故依然没有减少。最初标榜的“与本土看齐”的口号也显得苍白无力,冲绳民众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冲绳人想要获得话语权,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抗争。时至今日,冲绳依然在美军基地的包围中,头顶上的战机的日夜轰鸣,让冲绳人时刻都不得安生。

二、冲绳文学与日本文学

冲绳文学的前身是“琉球文学”。琉球文学包含了琉球13世纪开始到17世纪的叙事歌谣、琉歌和玉城朝熏的组踊,以及整个琉球岛屿的民谣。琉球文学总体上是用“琉球语”(包括汉语、日语以及福建闽南语等多种语言)记载的。1879年日本全面吞并琉球后设立“冲绳县”,此后该区域的文学称之为“冲绳文学”。冲绳文学一直处于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边缘。直到高桥敏夫在1988年版的《增补改订新潮日本文学辞典》中加入了“冲绳文学”词条,冲绳文学这一定义才明确出现。[2]之后,“20世纪90年代《岩波讲座》的专家学者在重新整理归纳日本文学史的实践中,打破以往以日本本土文学为框架的格局,首次将冲绳文学、阿伊努文学正式纳入到文学史的叙述中。”[3]冲绳历史的特殊性,冲绳语言的异化性,促使冲绳现代作家在多语言的纠葛中,磨练了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冲绳风格。

冲绳文学在日本文学的舞台登场较晚,原因有三:其一,冲绳历史的独特性。特别是战后,冲绳屈居于美国占统之下,与日本彻底隔绝,无法受到日本文学的辐射,冲绳作家的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冲绳文学近现代化的进程也因此受阻。其二,冲绳方言的独特性。冲绳的语言具有相对独特性,与日本本土的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作品中掺杂的冲绳方言,在本土作家看来极具陌生感。其三,冲绳文化的独特性。冲绳的巫女文化,基地文化等,固有的文化差异阻碍着日本本土对冲绳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战后冲绳作家对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冲绳文学已成为日本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冲绳作家涉足各种体裁,他们的作品几乎在日本文学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在诗歌方面,冲绳诗人山之口貘、高良勉等人是日本诗坛的重要存在,他们的诗篇大大拓展了日本诗歌的领域。在戏剧方面,知念正真、大城贞俊等人的剧作给日本剧坛吹来了一阵新风。在小说领域,冲绳作家的创作及其作品为战后日本文学添色不少。

战后冲绳文学作品,作为政治、文化诉求的文学表达,在冲绳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同时也受到冲绳批评家的青睐。但是冲绳文学作为“他者”“边缘”文学还没有受到日本本土的广泛关注,读者依然不是很多。毋庸置疑,固有的文化差异阻碍着日本本土对冲绳文学的认识与理解。部分日本本土人依然用歧视、偏见的目光看待冲绳、冲绳人、冲绳文化和冲绳文学。作为冲绳民众最为敏感的群体——冲绳的作家们便肩负起历史使命,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将冲绳的创伤记忆和话语诉求通过当代日本文坛扩展开来。[4]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冲绳战”是许多冲绳作家无法逾越的鸿沟,无论是在美军占领时期,还是“复归”日本以后,冲绳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在其文学作品中涉猎到“冲绳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叙事手法的多元化,他们的作品更具有爆发力和冲击力。日本本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一部分人开始用同情的眼光来看待冲绳文学,但仍然没有深入思考战争惨剧背后的责任承担问题。同时,富有节奏感的冲绳方言也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文学的表现力。在战后灰暗的岁月里,冲绳作家们用诗歌喻情于志,用戏剧传递心声,用小说表述内心深处的悲愤与压抑。冲绳文学的出现,使日本文学绽放出异常的光彩。冲绳文学的崛起也离不开冲绳作家的精神诉求,而这种精神诉求与冲绳历史息息相关。在战后灰暗的岁月里,冲绳作家们用诗歌喻情于志,用戏剧传递心声,用小说表述内心深处的悲愤与压抑。冲绳文学的出现,使日本文学绽放出异常的光彩。冲绳文学的崛起也离不开冲绳作家的精神诉求,而这种精神诉求与冲绳历史息息相关。

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的冲绳文学相关资料后,不禁思索:战争对冲绳民众意味著什么?冲绳民众的牺牲对日本来说,是国民的殉国还是被殖民者的死亡?二战中饱受战火煎熬的冲绳民众如何消解战争记忆的痛苦、抚慰自己的灵魂?“复归”日本后的冲绳人有着怎样的迷茫与彷徨?至今仍受到本土日本人歧视的冲绳民众有着怎样无法言说伤痛?冲绳悲惨的命运是怎样体现到文学作品中的?笔者将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探索冲绳文学之路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杨邦勇.亚洲视阈下的琉球兴亡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丁跃斌.“他者”语境下的冲绳文学解读[J].外语学刊,2017(2).

[3]王成.战争的记忆与叙述[J].读书,2005(3).

[4]丁跃斌.复归”后冲绳文学的“岛屿”主题与文化认同——以崎山多美《水上往还》为中心[J].文艺争鸣,2017(12).

作者简介:

丁跃斌(1982-),黑龙江绥棱人,文学博士,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