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4吕彩惠
吕彩惠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应用故事教学法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在识字的过程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爱好,另外由于他们喜欢听故事,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文字知识,并提升语文涵养。本文主要分析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探究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故事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利用有趣的故事进行教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忆字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文字学习的感情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占主导位置,学生仅仅是听课学习,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故事导入缺少有效性
故事的导入环节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非常重要,能够降低小学生对故事的接受程度,提高他们对文字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有一些教师也比较注重导入故事的环节,但这一项环节的结果不是很有效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并将它应用在低年级的文字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听觉和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导入故事环节中,教师除了对故事的主体、内容以及故事情节这方面的介绍,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想法以及文字教学的主题,否则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导入的故事没有任何印象和好感,也就变成了强制性的学习,因此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性[1]。所以,尽管有时对故事进行了导入,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依旧不容易,甚至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好的印象和记忆。
1.2故事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在低年级小学生的初始教学阶段中,将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愿望、审美以及兴趣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因此,必须对以前把识字结果作为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和教育结果相比,更应当重视教育过程。在某些现实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对故事教学方法并不重视。其中一些教师主要以朗读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朗读的时候也不够活泼生动,亦没有抑扬顿挫,缺少朗读的激情,即使是故事的内容情节颇有趣味,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虽然对故事进行了讲解,但对故事教学法并不够了解,对故事中的生字和一些抽象问题并不够了解,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不理想。
1.3作业内容缺少拓展性
故事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增加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以及延伸。目前来说,在使用故事教学法之后布置的作业,最应突出的问题是作业内容比之前更为简单。例如,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故事结尾,但不考虑学生对故事的延伸特点未知等,仅仅让他们设计结尾,却没考虑故事的初始和中间的情节,因此减少了学生对故事的创作灵感和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结果。因此作业的内容以及拓展性的有限对于学生学习文字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为了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呈现文字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显著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故事《司马光》中,因为文中“光”和“缸”两个字读音几乎相近,有的教师故意把两个字的发音读错,引起学生对文字产生的注意力,并指出教师的错误,以此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字或词,教师在读这个字或者词的时候故意读错或故意停顿一下,有利于引导学生记住重难点字词,等故事的全部内容讲完之后,学生就会把教师引导的那些重难点字词全都记在了书本上。
2.2用故事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对于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更加顺利。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对事物有好奇心是他们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实际的教学,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故事《乌鸦喝水》中,里面有很多简单的字,小学生可能已经熟悉并认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探着读了试试,在小学生读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还有很多汉字不认识,但是又特别好奇这个故事的完整情节,此时就会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迫切希望老师教会他们认识那些生字。这时候,老师在要求学生认读学写课后汉字“只、石、多、出、见”,同时也要认识“乌、鸦、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这些字。结合故事让学生积累汉字识字量,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
2.3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掌握文字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文字的记忆。例如:在教师讲述“山”这个字时,先展示与山对应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观察其相似之处,接着再代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山”字的印象,还能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到愚公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以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文字,还从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對汉字的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故事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学会讲故事的有效方式以及如何将精彩的故事情节引入到课堂的教学情境。除了运用合理的讲述方法,利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外,还要注意故事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使故事和汉字能够巧妙地融合,在提升小学生整体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强低年级小学生的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陈振海.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3):116-117.
[2]王静.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54+70.
[3]张瑞青.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