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疫情复课后的教学衔接
2020-07-14梁贵生王林保
梁贵生 王林保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寒假延期,学生无法按时到校参与学习。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下,各学校针对学生实际开展线上教学,让学生在家中学习知识。但是这种方式,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沟通,无法及时感知学习效果。因此,这种学习方式效果究竟怎样,目前还不能全面测试。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后,我国疫情得到全面控制,逐渐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新阶段,全国各地都在平稳推进复学工作。学生到校后,怎样将教学工作顺利过渡到线下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将心收到课堂上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在这种模式下,探讨疫情复课后教学衔接具有实用价值。
一、高度重视第一课,平静学生内心
有些学校不重视到校后第一课,认为不就是回学校上课,将线上教学再次转回线下而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具有片面性。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也具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各种事物都具有自己的观点。经历这场疫情后,学生走进课堂,表面看依然活泼可爱,春光美好,但是内心肯定汹涌澎湃。如果将这种心态带到学习中,自然难以静心学习知识。因此,必须要上好线下教学第一课。应该说,疫情过后的第一课,是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必须要充分挖掘疫情中各种课程资源,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堂课的意义,对其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疫情信息量与渠道差异,各地区、各年段学生感知疫情也不同。因此,可收集疫情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此次疫情有一个整体感知。可将重点放到致敬白衣天使与被病毒吞噬的生命,以及分析疫情对生活的影响上。还要让学生了解防控隔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科学思考、理性面对及明辨是非能力,认识病毒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
在第一课上,还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顽强。面对此次疫情,全国上下共同抗疫,心系疫情,防护隔离到位,所以疫情防控效果极好,大多数人都没受到伤害;大家能够安然回到教室上课,是党和政府领导有方,更是全国人民齐心防疫的结果。因此,作为新时代学生,必须树立健康意识,必须要心怀感恩,在身体健康基础上要报效国家。同时,学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学好知识,同时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以后报效国家奠定基础。
学生只有对此次疫情具有全面的科学的认知,才能快速平复心情,安心投入到学习中。而且,通过第一课还要让学生明白,抗疫斗爭的胜利,是国家领导有方、指挥有序,全民参与、科学防治措施到位。但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疫情中,许多去世的患者都身患其他疾病,身体素质较弱。在病毒的攻击下,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被击垮。通过这种认识,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健康生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和习惯。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恢复学习状态
线上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体验。从学生线上教学实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验。许多学生虽然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还是不高,无法长久坚持。从一些学生反映的情况看,有一些同学是将手机打开听课,但是却在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为线上教学无法进行师生互动及学生交流环节,这种教学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而且从家长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一些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而家长又无法给予合理解答,导致学生心中有各种疑问无法得到解释,心情极其烦躁,常常发呆及沉默寡言。这些现象极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必定成为线下教学的障碍。
因此,学生返校后必须要重视这些影响因素,要化解学生内心疑问和不良心态。当学生返校后,要重视班级活动建设,通过班级活动来活跃氛围、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让学生摆脱对手机及荧屏的依赖,尽快回归到课堂氛围中。当然,班级活动开展方式较多,可以借助团队建设、小组合作及个性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互动兴趣。让学生讲讲疫情故事,谈谈居家感受,也可以谈谈今后打算及学习方向。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率。
当学生返校后,教师不能认为本学期学习周期短,学习任务重,就无视班级文化建设,天天都是上课、学习新知识,而不重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还有疫情对学生的心态影响,效率极低,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少教点新知识。因此,学生返校后,必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纠正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各种陋习,重新打造班级文化,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树立一个最佳学习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安心参与线下学习。
三、摸清学生在家情况,做好知识衔接
虽然线上教学所教授知识不少,可以说和线下教学基本相同,但是线上教学无法监控学生学习情况,也不能及时给学生解疑答惑。因此,学习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当学生返校后,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上的衔接,必须要摸清学生情况,为知识衔接做好充分准备。
1.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因为师生没有面对面交流沟通,极难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在正式开展线下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做好摸底工作,要搞清楚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要梳理线上教学知识的重难点,检查学生学习笔记,从中找出疏漏之处;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每堂课的重难点,是否有开着视频而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各科可采用综合性摸底测试、现场抽查、分组听说读写等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从中分析学习中的疏漏与薄弱环节。
2.找问题,查漏补缺。通过前面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不能听之任之,还必须要从中查找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漏补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摸清情况后,就应对学生学情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当然并不是将所有内容从头重讲,而是挑重点讲解。教师可有针对性提供一些复习资料,与学生共同分析个人线上学习中的失误,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这种方式,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劳逸结合。尽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全球疫情防控角度来看,防疫任重道远。对于学校来说,人员集中、辐射面广,涉及青少年、各家各户,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松懈。学习要坚持,体育锻炼、视力保护、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学校要把各年级尤其是非升学年级的教学进度作为重点来合理研究,力求达到学业水平与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目的。
总之,学生寒假假期延长,学生无法正常到学校进行学习,打乱原有教学计划,依据“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学校开展了一些线上教学,教育信息化得以大步推进。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各学校依照中央及省统一部署,对学生分批分次开始复学。学校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让学生回到学校后能够尽快恢复心情,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及时思考和探索。希望本文能对一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所帮助,能让各级各类学生平稳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
(作者单位:太原市尖草坪区教育局/《山西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