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2020-07-14熊筱依
熊筱依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在开展致富规划,并制定了新的农村振兴战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规模正在扩大。统一的发展形式导致了各个村庄景观出现的相似性,村庄的原始和地域特征已不复存在。更有一些乡村的景观功能也被严重削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必要乡村景观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规划。力求突出农村的区域特色,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设计分析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乡村景观的规划、管护者始终都是乡村民众,乡村民众充分掌握当地土质条件,农业项目发展规律等,可以说,他们与乡村景观能够和谐共存,因此,在实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期间,就需要以乡村民众的角度出发,体现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水平。
一、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景观是最广泛分布的景观类型,不同于城市景观和自然景观。它是在整个村庄的地理区域形成的嵌体。在形成过程中,它不仅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且受人类商业活动的影响很大。按照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农村景观是由农村,果园,林地,农场,水域和农村等不同土地单元组成的嵌入式区块,主要反映农业特征。它很复杂,因此嵌入式块的形状,大小,配置和属性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经济,社会,生态,审美价值和乡村景观的结合既有农舍,农田,果园,也有自然景观,又有与之紧密相连的乡村人文景观。这种乡村人文景观主要以农业活动为特征,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特征。
二、乡村景观存在的不足和特征
1、不足
在这个阶段,在规划农村景观的过程中结合城市化建设标准,反映了两点不足:首先,化学材料造成的景观缺乏归化,不能突出区域特征。其次,由于未能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当地植物种类和气候特征等生态条件,原有区域已经过度翻新,植物系统自主生长的能力已经严重削弱。
2、特征
建筑呈现明显的分散,这也是乡村景观的典型特征,同时民用建筑与当地景观相结合。在农村生产活动影响的影响下,农村景观的乡村景观转变为农田景观、梯田景观、景观和运河景观改造后的鱼塘。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乡村社会文化特征,是一种能够反映农村日常生活氛围、反映农村生产活动特点、通过农村长期发展来表达特定地方情结的特色文化。
三、农村振興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1、城乡统筹
在设计乡村景观时,有必要充分考虑村庄所在地区城乡产业发展模式,相应配套服务设施,土地利用布局和生态的相互关系。准确定位村庄,预测农村发展模式,通过准确合理的布局,使农村景观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发挥更大的效益。
2、因地制宜
乡村景观设计应考虑到规划或设计的村庄的自然环境条件,村庄的经济发展,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民族风情。尊重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和规划或设计生活环境的目标。
3、节约资源
乡村景观设计应保护现有水系,农地和生物资源,节约资源,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建设和共享有条件的区域设施。
4、突出特色
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是乡村景观的灵魂。要塑造秀美的乡村景观,就要保护和突出当地自然、地域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等特色。
5、尊重民意
尊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土地使用等主要地位,以人为本,建设项目和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观。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展望
1、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规划都是建立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的。技术人员和当地相关单位需要充分注意这些框架式规范造成的景观之间的相似之处,乡村景观规划的风格应以农业为基础,乡村民众可以说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指导者。
2、保持各村原有景观的风格,农业生产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证。无论乡村景观的风格如何,都要充分保证当地农业生产模式的稳定发展。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关注视觉美,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根据村庄的原貌,当地风俗和农业生产规则来规划设计景观。在保持原有景观风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不仅如此,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还必须充分反映当地的文化特征,结合当地地貌和气候特征等客观条件。
3、在保持村庄原有风格和不影响当地人民稳定生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一些客观条件,适当建立一些旅游项目,实现城乡旅游资源共享,建立共同的城乡合作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持村庄的原始风格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通过这种方式,广大农村人民的智慧和当地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传播。
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大周谢家湾为例
大周谢家湾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场地是一条850m的水系,以及水系两侧的村庄,项目总面积约35公顷。针对该地区的地理条件、乡村景观和地域特色,将水系作为规划设计的重点,围绕现状水系,打造一河两岸景观,设计了一带、七片区的功能结构。其中,“一带”是指相关旅游景观带,“七片区”为一河两岸区、民宿体验区、汽车营地区、共享菜园区、沿河商业区、老屋体验区、未来产业区。
1.一河两岸区
该片区主要水湾和名谣为核心。水湾是当地的天然环境,大周、谢家湾位于河流的两侧,水系曲线优美,自然环境优越,是良好的天然景观;名谣则是文化线索,当地出过很多的名谣,这是当地重要的文化,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在实际设计中采用了一条景观步道联结两个自然村路,沿线各景观节点全部取自名谣故事,形成一条名谣文化线索,沿线设置了奇幻岛、幽灵木屋、水湾印象、水岸沙滩、安河桥和风铃桥等景点,分别取自《孤岛》、《幽林深处》、《外婆的澎湖湾》、《水岸沙滩》、《未名湖是个海洋》、《安河桥》和诗经《风》。
2.乡村民宿实施策略
大周、谢家湾位于葛仙山风景区,可以依托风景区大力发展民宿,打造秀美乡村民宿示范点。乡村名宿建设在沿河附近,该区域景观好、视野佳,方便游人到达,提高游人的居住体验。
3. 汽车营地
为了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在沿河两景观区域设置汽车营地,打造一河两岸的景观效果。
4.共享菜园
考虑到游人来乡村旅游,多有体验农村生活的想法,以及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因素,设置共享菜园来满足游人需求。一方面,可以提供直接配送有机蔬菜的服务,另一方面提供私家菜园,人们可以选择来自己管理菜园,有农场提供农具和水、电等,并提供指导,也可以选择全托管,由农厂负责日常管理,而自己来采摘。共享菜园的设计分近期和远期规划,初期规划50亩,视后期发展情况再进行远期规划,拓展面积。
5.老屋体验区
老屋体验区是为了让游人更好地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
6.沿河商业区
沿河商业区设置在水系中部,满足游人的购物需求。
六、经验总结与优化策略
1. 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大周谢家湾民谣水湾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即曲线优美,自然环境优越的水系,整个美丽乡村项目的建设都围绕水系开展,设计构思和乡村的地域环境得到了有效地结合,最终项目建成后不仅宜居、宜游,而且实现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
2.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主要目标是为村民创造了相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设计规划时,不能够仅仅着重于景观打造、文化挖掘等,还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改造,通过对当地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找出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不利于景观打造的限制条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
在大周谢家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就发现当地存在水灾的问题,通过深入探寻水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解决了困扰当地的水灾问题,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
3.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
“一村一品,要有乡土气息,要有当地文化内涵”,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体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这样才能够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在大周谢家营美丽乡村项目设计时,就面临了文化挖掘困难的问题,先期确定的“知青文化”这一文化线索,由于当地知青文化并不浓郁,而且不具有独特性,该县域已有其它乡村做了“知青文化”,因此“夭折”,后其又经过大量的走访,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找到了“名谣”这一线索,成功打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地域和当地特色的名谣水湾,使得该项目获得了成功。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时,必须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所应用的文化线索不仅要体现去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七、結语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景观规划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正确判断每个地区的不完善之处,制定符合农村发展特点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秀萍.浅析乡村游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J].农业考古,2012(3):181-183.
[2] 张宇翔.美丽乡村背景下运城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 牛广元,孙丽娜,董爱晶,吴莱钢,宇思默.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29-136.
(作者单位:四川创想博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