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07-14王静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王静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最新要求,即在让每个孩子学习到所需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实践和解惑,通过这一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小学教育应该改变课堂中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搜集处理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学生如果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对于困难问题勇于质疑。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过去的“要我学习”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习”,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在此,笔者将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通俗来说,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不依赖教师,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它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极高的个人综合能力。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常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毅力,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对自身学习效果加以客观的评价。学生如果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无异于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即便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实际应用;但如果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会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在实践中提出疑问,并经过思考将知识融为自己真正的能力。当然,学生的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培养,换句话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教师的引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师承担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小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对策。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俗话说“水滴穿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成的,它需要循序渐渐、慢慢积累。作为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为主。小学生刚刚接触学校教育,处于懵懂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們可塑性通常较强,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抓好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书本上的内容,学会书本上的习题解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不求甚解,怠于思考,往往通过死记硬背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教师传授的,教师只能加以引导,如何养成这一习惯,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勤思考、勤琢磨。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单一,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造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境,这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启发式教学与传统填鸭式教学在教学成果上有极大的差别,教师如果想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关键在于教学场景的创设。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真的进行备课,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教材中教授的新知识相结合,将数学学习中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等特点,通过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例如,在给小学生讲授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一群小兔子在野外种萝卜的画面,教师向学生提问画面中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很快便能进入场景模式中,有的学生会发现右边有3只小兔子,左边有5只小兔子,一共是8只小兔子;有的学生则会有白色的兔子有2只,灰色的兔子有6只,一共也是8只;还有的学生会说长耳朵兔子有4只,短耳朵兔子也有4只,一共是8只小兔子。这时教师只需要在一边进行引导,通过兔子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找到其数量,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加入讨论,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增加课堂动手体验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课堂动手体验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图形和形状时,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例如,向学生讲授什么是圆形的时,可以拿出皮球,讲授什么是正方形的时候,可以拿出魔方;另外教师可以将乒乓球、牙膏盒、积木等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一个口袋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让学生伸手进去摸一个出来,并说出这个东西是什么,是很么形状的。这样教师一方面抓住了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下面的内容充分感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鼓励小组合作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与同伴进行团队合作是人们在当今社会中必须拥有的能力,而现今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保护意识十分强,孩子在幼年时期很少有机会能与其他孩子一共交流,因此多数小学生入学时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小学生的天性又活泼好动,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过于严格的课堂要求往往会将学生好奇心和探索学习的兴趣压制下去,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的空间。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与同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设立一个生活场景,例如,可以让学生设立超市的场景,一个学生负责卖货收钱,一个学生负责买货付钱,这样中学生都能够锻炼相应的加减法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对加减法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意愿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意愿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爱包围学生,让学生先喜欢上数学教师进而喜欢学习数学,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问,问题回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成允许补充,遇到不同意见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提意见,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不再害怕上数学课,另一方面学生甚至喜欢上数学课,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较好的自主学习性。

(五)运用多媒体等适宜创造力发展的现代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和幻灯片教学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片,动画和声音都可以作为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六)组织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小结

最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小结,课堂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可能被很快的遗忘,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就必须科学有效地进行自主复习。同时及时进行自主复习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旭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小学探讨[J].作家选刊,2013(10).

[2]李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J].科技教育,2013(29).

[3]赵蒙成,朱苏.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6(09).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