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艺术中的多感官体验
2020-07-14刘起来
摘要:数字时代下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这种形式,使我们从欣赏传统艺术的单一视觉感官向多感官体验转变,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迸发出生机,也为观众带来更好更多感官的体验,观众沉浸其中更好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多感官;沉浸感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基于数码科技和艺术创新结合的新型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的变化和更新是根据科技发展和媒介迭代更新而不断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下科学与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不仅为传统的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形成了新媒体艺术发展生长的土壤。新媒体艺术的正在飞速发展,这种艺术形态的影响,已遍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也是越渐明显。多感官的媒体艺术近年来在艺术界炙手可热,不仅是原本从事媒体艺术实践的艺术家,以往从事传统媒介创作的艺术家被此类型的媒体艺术所吸引,转而进入这个领域开始创作的人不在少数。不仅在创作者方面,大众对于多感官体验的媒体艺术同样热情高涨,我们天生具有五感,视觉感官、听觉感官、触觉感官、嗅觉感官、味觉感官,然而在博物馆中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大多时候只能通过单一的视觉感官在欣赏作品,观众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文化背景不同很难理解一件艺术作品想要真正表达的含义与观点,很难与创作者想要表现的寓意达到共鸣。新媒体艺术作品与传统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作品更加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和连接性,使观众在欣赏新媒体艺术作品时从传统的单一感官的体验向多感官体验转化,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为沉浸式的体验,能够更为容易的理解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1、视觉感知体验
视觉感知体验不仅在传统艺术中占据统治地位,在如今新媒体艺术中依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和展现作品,增添沉浸感和感染力让觀众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艺术作品上,拥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感。日本东京大学新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每到一个地方办展就会掀起一段热潮,受到世界观众的追捧,作品《Moving Creates Vortices and Vortices Create Movement》将展厅被打造成为一片汪洋大海,当观者快速移动的时候,会形成流体漩涡。这种流动的视觉效果,是通过计算大量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追踪粒子的轨迹,从而出现连续的线条样式将整个空间打造如同汪洋大海一样,观众在上面行走时候脚下的光流也发生转变,如同在海上的船只一样,光流的变化是随机生成的,每一个观众看到的光流都是不同的,在增加观众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与作品的交互性,观众的行动轨迹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与观众共同打造的这一作品。
2、听觉感知体验
听觉感官体验是在视觉感官体验之后最重要的体验,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作品是视听不分家的,声音即是艺术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符号,作品《声音·北京》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主创同时联合音乐学院研究生创意研发的,是一个结合音乐和灯光的新媒体艺术装置。作品收集了北京最具有代表性、地标性、时代性和文化符号意义的声音,代表性声音:京腔、市井的叫卖声、公园;里晨练声、鸟叫声;时代性声音:建设工地、工业农业、股市金融、学生读书;地标性声音: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公共交通、堵车;符号性声音:京剧、民乐、交响乐、歌剧、电子音乐。这些声音经过作曲家的加工处理后,以独特的声音艺术形态展示了今日的北京。全曲分为“北京晨曦、北京节奏、北京交响、北京梦幻”四个乐章。在24声道的全方位音响空间中,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中的北京城领略经历北京声音。这件新媒体艺术作品是科学与社会的一种融合碰撞,是一次跨学科跨领域的尝试。
3、触觉嗅觉和味觉感官体验
新媒体艺术作品将视觉和听觉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与此同时想要加深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触觉和嗅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目前阶段味觉感官体验案例相对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会占据新媒体艺术中的重要地位。触觉是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如生活中常见通过对手机的点触滑动来操控手机,同时手机通过画面变化及振动对我们的触碰进行反馈。加拿大交互艺术家赛克拉·斯福斯特创作的交互影像装置《身体地图》它将人体影像以俯视的角度投影到一块特质的白色天鹅绒表面上。这个表面就是交互介质,人们用手触摸影像中的身体,随之而来的是影像中身体或战栗,或无声地蠕动,使得整个作品带给观众不一样身心体验。该互动装置艺术借用身体传达所要表达的社会信息,通过观众的碰触来表达观念。观众参与其中通过触碰来共同完成作品。新媒体艺术中加入嗅觉体验绝对观众参观作品是否拥有非凡体验的重要一环,嗅觉感官体验如著名艺术家 Olafur Eliasson创作的《The Weather Project》是一个空间气象装置,在展区内艺术家用灯泡、镜子、湿度、颜色制造种“海滩日落”的天气和空间景观,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与自然、天气之间的关系。除了头顶看起来暖洋洋的视觉感知,作者还在空间加大了空气湿度,并在空气中融进了蜂蜜和糖制作的一种香气,让观众在体验的时候更加放松,让观众充分的去享受这次体验。
4、结语
新媒体艺术中的多感官体验给观众带来很深的沉浸感,使观众可以跨越语言及其文化的障碍来体验和理解作品的寓意,同时新媒体艺术作品拥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够带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及其沉浸感,作品是由观众和作者共同来完成的。与此同时新媒体艺术作品也面临很多问题如过分的强调声光电的视听效果导致感官透支及其模块化严重缺乏实际寓意,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作者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新媒体科技效果和思想寓意将会达到一个平衡,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新媒体艺术作品,带来全方位的多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锦.沉浸式互动影像装置 ——多感官体验的场域表达[J].新媒体研究.2019,5(15):24-25.
[2] 姜超迁.联觉效应在新媒体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分析中的运用初探 ——以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声音·北京》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3):143-146.
[3] 谷晓.通感体验下的新媒体交互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97-98.
[4] 方芳.互动装置艺术在数字展示中的特性研究[J].美术大观.2017,(7):136-137.
作者简介:刘起来,男,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