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丢的“三宝”
2020-07-14王得魁
王得魁
【摘 要】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便于把学习与学生生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真正的语文教学必须从三个落实做起:人声鼎沸的晨读,手写的板书,亲自写的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晨读;板书;范文
无庸置疑,伴随软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方便快捷、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犹如钢铁洪流一般涌入课堂。多维、立体、图像、动画、声音和色彩,让学生们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精气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速度。革故鼎新、求新求异的新课改成为时代潮流,传统教学的优秀成果被极剧地边缘化、形式化了。比如传统语文教学中人声鼎沸的晨读、手写的板书、教师亲写的范文,——我姑且称之为“三宝”,现在已是七零八落,寥若星辰,多具形式而乏实质,甚至被有的老师弃之如敝履。真乃可叹可恨!其实,这“三宝”主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正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它们对培养学生喜欢朗读、写字、作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加以传承和弘扬,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人声鼎沸的晨读
设想这样一幅语文晨读课的情景:座位上、过道里、讲台上都有学生,或坐或立或行;他们双手捧书,精神饱满,全身贯注,摇头晃脑,旁若无人地大声诵读,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整个教室“声”气腾腾,就像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所描绘的:“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人有心,文亦有心。诵读者的心和文章的“心”心有灵犀,心心相通。这种人声鼎沸的晨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痛快淋漓,于此为最。它释放了学生爱热闹不喜拘束的天性,调动学生口耳身心全副参与,对于语文教学的朗读来说,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这本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语文晨读的常态。然而,如今你司空见惯的晨读景象是: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各自的位置上,静静地默读,偶尔有人出声,马上就有老师或课代表提醒他不要出声。因为缺乏激情,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学生甚至昏昏欲睡。真是悲哀啊!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人嫌“太吵”、“太乱”。其实,那又何妨?——把学生带到宽阔的操场上去,优美的花草,清新的空气,熹微的晨光,自由的诵读,那又是另一番美好的场景了!你如果有幸去参观衡水中学教室里的晨读课,一定会震撼到你,一定会激起你“我也要这样做”的冲动!
二、手写的板书
语文教学以汉语和汉字为载体。汉字的书写美观和一定的书写速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语文老师要不辞辛苦,认真书写板书,展现教师的人文涵养、艺术水平和教学基本功,感染和引导学生喜欢练字,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增强直觉印象的教学效果,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绝不是多媒体技术可以替代的。魏巍在《我的老师》里写道:“我们见了蔡老师不由地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铅笔字和粉笔字都是硬笔字。)中学时教我语文的赵敬德老师,每节课都有一板精心设计和书写的板书。他的字体是行楷,略显竖长方型,挺拔舒展,富有阳刚气息。他写字时攒足精神,如打太极拳一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疾徐有致,轻重有别;洁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划过,那动听的沙沙聲响满了整个教室。下课后,我们都还舍不得擦掉他写的板书呢。多年以后,我当了语文老师,也坚持写板书,字体一如我的恩师赵敬德老师,学生们也一如当年的我,迷恋地欣赏和摹仿老师的板书。据新闻报道,近年来,济南市中区高度重视初职教师培训工作,每年6月举行新教师教学通用基本功(“两字一画一话”,“两字”即粉笔字、钢笔字)考核,数百幅各有千秋的漂亮板书走红网络,别说学生,就连广大的网民都赞叹有加,莫大喜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0多岁的教授梁昌洪,几十年坚持手写板书,被网络刷屏,网友称赞“比PPT还好看”、“最美板书”、“值得钦佩”。梁教授说:“教学就怕认真二字,教师为一堂课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在学生的成长上看到多少回报。”反观现在许多语文老师,又有多少能坚持手写板书呢?不能不说这是新课改的一大损失。
三、亲自写的范文
传统教学中,语文老师每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自己就要先写一篇相同要求的文章,边读边点评给学生听,就像“王婆卖瓜”。但学生一听,思路就有了,也有话可写了,也知道叙议怎么结合了。然后,会有一节专门的作文讲评课,学生各展“大作”,自评互评,写作文的兴趣和水平自然与日俱增。还记得有一次新学年伊始,校长让我写几句勉励学生的话,手写到楼厅的大黑板上。我写的是《新学年寄语》:“如同流星划破寂寥的长空,如同脚印镶嵌坚硬的冰凌,生动而充实的,是课堂上认真的演算与记忆,是课间轻松的嬉笑与追逐,是放学途中惬意的呼吸与蹬动脚踏,甚至是办公室里耳提面命的鞭策与教导,甚至是晚饭前妈妈不厌其烦的唠唠叨叨……/韶光正好,美景如画。我们年轻而进取的心啊,消弥了童稚与幻梦,满怀着憧憬,洋溢着朝气,在师长的指引下,凭借着知识和信仰的力量,在生活的激流中,排山破浪,向着衷心热望的彼岸,冲刺,冲刺!……”之后,吸引了很多前来报到的家长和学生驻足观看。我把它投到《少年文史报》,很快就被发表了。语文老师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学生是不服你的,是不愿写你布置的作文的。现在许多语文老师“述而不作”,下笔难成文。一到写论文,就成了“生吞王昌龄,活剥郭正一”的“高手”,成了“资料搬家”、“改头换面”的“抄文公们”!这又如何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向他学习呢?清人唐彪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写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写乃切实求己之功夫也。”做为语文老师,就应该为奠定学生为人做文的坚厚基础而笔耕不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我们固然不应该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但也绝不应该只要创新不要传承。语文教学的课改,必须慎重审视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贝”,珍惜,重用,比如:人声鼎沸的晨读、手写的板书、教师亲写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