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时空观念素养对初中生讲好历史故事的作用

2020-07-14王齐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王齐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是很好的教学形式,要讲好历史故事学生必须具备良好时空观念,因为时空观念的学科用语,可以让历史故事更具规范性;时空观念的内在逻辑,可以让历史故事更具整体性。

【关键词】历史故事;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历史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课堂上通过学生讲历史故事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學,然而笔者在积极尝试中发现初中生在讲历史故事的过程中缺乏时空观念,导致故事不够严谨,历史故事不同于一般故事,它有独特的时间和空间坐标,因此通过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讲好历史故事。笔者经过实践认为良好时空观念对初中生讲好历史故事有一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时空观念的学科用语,可以让历史故事更具规范性

以笔者自身实践经历来说,在课堂上就曾出现过这一问题,学生在讲历史故事时,口语化严重,比如在讲述故事经过时常用“先”、“然后”、“接着”、“过了一阵子”等词语表示时序,在讲朝代建立时有学生说“汉朝建都在西安”,“南宋定都在杭州”等,这些语言多了,历史故事就难免显得不严谨、不规范。讲历史故事一定要规范历史时空用语。

历史时空专业用语,是历史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这些专业用语后,才能将历史故事讲得更规范更准确,在初中阶段学生经常接触的时间用语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体详细的历史时间及时间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⑴公元纪年,如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美国1776年7月4日宣告独立,⑵干支纪年,如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这里用的都是干支纪年。⑶帝王纪年法,如康熙十五年,乾隆元年等。这几种时间表达形式比较直接,也很明确,学生也易于掌握,在故事中准确运用这些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历史故事的口语化。

另一类是跨度较大的时间段,这种时间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⑴用重大历史事件表示时间段,如文艺复兴时期,二战时期。⑵用年代表示时间段,如18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等,学生了解了这些关于历史时间的概念和其所表达的含义,知道不同时间表述的先后顺序,才能以时间为轴将不同史料串编起来,为讲述历史故事作铺垫,如果学生这些基本的时间概念没能搞清楚,很容易造成历史故事中的时序混乱,导致故事讲述效果不佳。

空间用语,内容很多,初中阶段主要是一些历史地名,其中特别要注意那些古今名称不一样的地名,比如在学生的故事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文成公主去西藏和亲”,这里面就把古今地名混淆了。西藏,在古代不同时期名称不一样,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朝归宣政院管辖;明朝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文成公主是唐朝人,所以,这里应该表述为“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长安与西安,建业、建康与南京,等等。历史地名一定要与时间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构建出更清晰,更具体的时空坐标,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他们把故事讲得规范严谨。

二、时空观念的内在逻辑,可以让历史故事更具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故事要首尾贯通,将纷繁杂乱的史实整合成一个有序的整体。[1]有的学生在讲历史故事时,思绪混乱甚至颠三倒四,这时,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故事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发生的,历史故事脱离时空的话,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特定的时空给了历史故事特定的背景。因此,要讲好历史故事,先要引导学生先理清楚故事发生的特定时空,从而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才能更加清楚的理解历史故事发生的过程以及结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讲历史故事只注重讲故事的过程,而忽视了故事的背景和结果。如有学生在讲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的故事时,上来就讲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多次巡视上海租界。其实这里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租界”这一词,他们会产生疑惑,左宗棠在自己的地方巡视有什么好讲的。所以在讲故事经过前应该介绍一下上海租界的由来,上海租界的由来:先是《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再是《虎门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最后1845年达成开设英租界协议。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均是学过的内容)又交代了故事背景,一举两得。另外该学生以“左宗棠以后再来租界,洋人以升清朝建龙旗,鸣放礼炮等形式迎接他”来结束这个故事。故事这样讲固然可以升华左宗棠的英雄形象,引发学生的爱国共鸣。但是初中学生往往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这么结束故事,不免会让他们觉得:中国近代丧权辱国就是缺少左宗棠这样有血气的人,这样就会陷入“英雄造时势”的误区。所以笔者认为故事最后可以留一个问题: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的确扬我国威,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左宗棠一个人能不能改变中国“弱国无外交”的事实。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理性思考的空间,又使得故事更好得融入近代这个整体背景之中。

“时空”是历史的存在方式,是历史的本质呈现,是认识历史起点,重构历史和对历史的解释都离不开“时空观念”。[2]学生讲历史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历史解释,自然也需要时空观念。如果学生在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不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或者改变了事件发生先后顺序和地点,那他讲的就只是故事,而不是历史了。

参考文献:

[1]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马维林.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M].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03).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故事历史教学
镜头中的组诗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