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学生社会实践课中的有效运用
2020-07-14施加成
施加成
【摘 要】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经历、感受成功、尝试创新、融于社会,让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入物联网技术能使实践活动变得更加互动、开放和自由,尤其对以探究性为主的实践活动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阐述我在社会实践活动课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一些做法,旨在促进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课。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空间;直观;探究;家校
青少年社会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经历、感受成功、尝试创新、融于社会,让实践活动课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在社会实践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能更大程度地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知识世界。如何基于物联网技术来开发、设计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在种植饲养方面怎样用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观察等等,都是我们基地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我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读者。
一、物联网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校去年引入物联网设备,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后,我们基地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我们基地承担张家港市2万多名学生实践活动课。如每批学生都会在我们基地里面种植一些植物,像蔬菜,树苗呀;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兔子,鸡鸭等等。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种植,领养”活动完了,基本也就宣告活动结束了,即缺乏后续的观察植物、小动物的生长的过程,以及对后期植物或动物成长的进一步观察和记录,更谈不上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全程参与、体验与感受。现在有了物联网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地说,“种植、养殖”在实践基地的动植物,不是简单地只在实践基地里了,而是利用摄像仪、移动摄像头、网络连接到基地平台,连接学生家用电脑,电视或手机上,即学生在基地种植或饲养的动植物真实地放在物联网平台上。这样带来了几个优点,一是不同学校的动植物,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分类展示,进行资源整合,学生进入平台了解班级他人、自己的种植饲养实时状况,了解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的实验目的、过程、意义等等,向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二是资源共享,将学生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实验过程,以及相关生物知识,甚至链接到生物探索等电视纪录片,将资源最大化的利用。三是无形中形成一种学习内驱力。学生通过网络观察和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动植物,容易形成好学求问的氛围,以及探索精神,对它们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会向他人或老师主动地提问,或自己从网上寻求知识来解决问题,延伸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最后,物联网技术也提供了双向互动。学生在家里,在空闲时间,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就能即时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或提出建议或留言,我们老师随时提供解答。
二、物联网技术呈现了直观的生动场面
基地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玩有所乐,动有所获。如老师在学校一直灌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等大道理,学生听了耳朵都起了老茧,效果不是很好。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学会规则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也就是将团结友爱,集体协作意识不自觉地转化为学生的行动,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社會基地实践课刚好弥补了学校这方面教育的不足。如“一圈到底”游戏,即全班学生一起手拉手围城一个大圆圈,老师将呼啦圈套在其中两位同学手背上。规则是:不能用手心碰触到呼啦圈,只能用手背抖动,如果其中一个同学的手松开了就要从头开始,过程在2分钟完成。老师用摄像仪拍摄下全程,记录下同学们兴奋、担忧、快乐、遗憾的各种表情。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置“生死与共”、“两人三足”、“信任背抖”等团队活动。另外,学生参与救生、攀越障碍、分组野炊、劳动场面的一些活动,老师也将拍摄全过程,通过物联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团结协作意识。
再如在做花青素遇酸、碱的实践活动中,以往是依赖酸碱度的PH指示剂和通过PPT展示比色卡来要求学生感受酸、碱的概念,这样有突然的感觉。如果运用了物联网设备中的PH测试仪,能很好的突破这个难点,通过数据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结合遇酸、遇碱后的变化,学生自己总结出花青素遇酸、遇碱的基本规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在动手,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而且数据也更准确。全过程用摄像仪,可移动摄像头拍摄,学生可以网上观看或下载视频,直观感受精彩过程。
三、物联网技术让探究更深入和内容多样性
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做过一些植物和小动物探究。由于学生在实践基地停住4-5天时间,基本上对种植一些植物,喂养小动物的探究只能停在表面,活动结束意味着探究停止了。利用物联网技术,我们通过其中的传感器等设备,不仅进行长时间探究,而且设计多样性的探究活动。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就有《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探讨,其中之一是关于温度影响豆芽生长的对比度的实验。以前在实践基地,由于没有借助物联网设备,学生只能用传统的方法,将一盆豆芽放在阴凉处,一盆豆芽放在烈日下,温度的测量需要同学分组分班次的进行测量和记录,而且实验中的温度还是变换的,不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早晚还得把豆芽搬进搬出,阴天就难以进行实验,费时费力,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直接影响整个实验。自引入物联网设备和建立玻璃棚后,将豆芽分别放在玻璃棚阳光直射的地方和玻璃棚阴凉处,我们较好地解决了早晚温度差,刮风,阴天等不可控的因素,学生在基地4-5天就能做好实验,而且效果较好。除此,我们还探究了关于“土壤、光照、水分影响植物生长”的实验,很好地弥补了学校实验不足,丰富了学生的实验。达到了基地实践活动更科学化,活动的内容更丰富。
四、物联网技术促进了家校和社会的互动
正如前面说到的,对饲养动物、种植植物,学生通过家里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实时观察。这种情况无形中就将学校和家庭联系了起来。家长自然而然地也会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家长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在家里指导学生,也可以与老师互动,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无形中也就扩大了基地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有趣的发现:当家长加入到实践活动中,学生都很认真,学生对相关科目特别感兴趣,家庭也比较和谐,因为家长的重视度会影响到学生,甚至有些家长会为基地教学提供一定帮助,如解决教学上的材料,或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实践活动“飞行器制作”活动,学生在基地科学实验室拿着半成型飞行器在组装、试飞,很多学生不太会,由于人多老师有点顾及不到。有位学生告诉老师说他爸爸是市里航拍摄像师,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家长立刻开车到基地,指导他的孩子和其他学生,还带了一些先进的小型遥控飞机。这位家长与老师与孩子一起孩子试飞航模飞机,这样的实践课效果不言而喻了。此外,物联网设备要学生立刻掌握如何在手机或者平板上进行操作,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还需要家长的加入,帮助基地完成从学校实践活动延伸到家庭继续拓展实践活动的这样一个衔接和过渡。
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不需要进行赘述,目前我们只是在常规的社会实践课中进行拓展。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设备和技术用在最适合的地方,怎样不断地开发更多更广阔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主题课;依靠技术支撑,让活动的实施更加深入和多样性;用设备提供的更直观生动的场景作依托,支持学生社会实践结果;通过技术促进家校互动,扩大活动影响力。这样才能真正地让物联网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推进我社会实践基地活动达到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程曼,王让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地理信息世界,2010(08).
[2]江媛.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J].电子测试,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