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教师人文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2020-07-14车海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教学效果

摘要: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文形态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维护课堂纪律,确立正确科学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学历,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第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第三,力求改变教学方式,时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形态;教学效果

一、绪论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我国未来劳动大军主力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还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水平,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最有效且最普遍的途径是课堂教学。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及资料。

二、人文素质的涵义

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层出不穷,“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已近十余年,“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争斗”中艰难上升,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不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可谓任重而道远。庆幸的是有志的教育专家们坚持不懈的研究着,然专家们的研究角度的不同,有些简单的概念弄的越来越复杂。就连简单的“人文素质”概念,也因学者们研究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最近,中国人民大学的石亚军主编的《人文素质论》中系统分类梳理了近十年著名学者们的“人文素质”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理论依据,重新定义了“人文素质”,我们认为颇有见地,所以在此主要引用《人文素质论》中的“人文素质”概念。

“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形态联系和转化的有机整体。人文素质具有三个介质: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素养,三是人文形态。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细胞,人文素养是人文素质的内胎,人文形态是人文素质的外形,各自分开来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人文素养和人文形态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人文知識属于意识范畴,是人们在探索和改造自然以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直接间接经验的积累,形成和掌握的有关社会的存在和意识及关系;人文现象、人文活动、人文文化;人的愿望、人的作为、人的成就的认识成果和观念形态的总和。人文素养属于品质范畴。人文素养表现在人文精神境界、人文心理体验和人文情感包容以及人文关怀操行四个方面。人文形态是行为范畴,是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

三、教师人文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第一道门槛—最重要的环节是人文知识的传授,通常普遍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即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媒介把所掌握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完成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道环节。那么,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怎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起作用的呢?

(一)教师的人文知识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道门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教材及网络等媒介,将学生过去不了解或者没有系统了解过的人文学科的原理、范畴、观点等移植到学生的认识界面。人文知识的传授拉开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帷幕,启动了人文素质养成的初始程序。在这里,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受了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的话语体系,从中开始意识到社会关系层面种种吸引人的奥秘,开始了解到关于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开始感受到在专业教育中不曾有过的人文心理反应。所有人文素质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无一不是首先从人文知识的传授开始的。人文知识传授的步子走好了,路子走对了,人文素质教育往下发展才有了符合既定目标的路径和速率,相反,人文素质教育就会被引入盲目低效的轨道。

俗话说“若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应有一桶水”。作为传授者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这正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举一个例子。高中语文第三册有一篇冯骥才写的散文《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游历埃及金字塔的经历,阐述了古埃及人迷恋现世生活、尊重生命的生死观,同时批判了现代人轻视生活、不尊重生命的人生观。这篇文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想讲透这篇文章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两个方面的知识铺垫,一是古埃及历史及法老的专制统治,二是包括古埃及人在内的古代人的生死观。尤其是后者,必须讲清楚古埃及法老为什么修建金字塔,即这里渗透着强烈的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金字塔充当了天梯的作用,供法老以及众神上下天界之用。广博而专业的历史、原始宗教知识引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其懵懂了古代人的“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观念、农业之神奥西里斯神话,了解了法老建造金字塔的奥秘,这正是分析《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时必须要突破的难点。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是维护课堂纪律的关键。

人文素养属于品质范畴。高雅的人文素养表现为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境界、有深度的人文心理体验、有大度的人文情感包容和有宽度的人文关怀操行。概括起来人文素养无非是真、善、美、和谐、尊重、宽容、关爱、诚信等积极的品质。课堂传授知识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知不觉中首先要通过学生们的“面试”。如果教师的人文素养顺利通过学生的“面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留下深刻地第一印象,方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顺利传授知识;反之,老师的知识多么广博,讲课多么精彩,都将成为教师的一厢情愿,孤掌难鸣。

记得第一次上课,站在讲台看着坐在教室的学生,心里有点怪怪的,可以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他们:玩手机的、看杂书的、吃东西的、斜坐着瞪着我的、往后靠着半躺着的、托着下巴想事的、爱谁谁唠嗑的、有好奇的、有趴着睡觉的……千姿百态,刚开口说了一句用不用点名,有个男生不屑一顾愤愤地说:“想点就点呗!”在这种尴尬的氛围里我并没有暴跳如雷当头给个“杀威棒”,而是极平和的讲完了一堂课。我知道这些孩子们本身就是很可怜的受害者,大多是因为家庭不幸(父母离异)和经济状况不良等才选择到我们学校,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喜欢、尊重他们,真诚地关注、拥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打击、埋怨。想到此,在之后的讲课中,不仅备课时增加知识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利用课堂阅读机会找学生们小声闲聊,或轻轻地拍打他们、关心他们,做到了从内心深处容纳他们、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喜欢他们。慢慢地学生们也开始喜欢我,打开封闭以久的心灵之窗接纳我。“面试”过关了,课堂秩序有了较大的改观,最起码他们不再大声喧哗独树一帜了,上课有违规行为叱责两句,他们也都乖乖地听着绝不顶嘴。有时无声的宽容、关爱、尊重比“高频喇叭”更有用、更有效。

(三)教师的人文形态是学生确立正确科学观的关键。

人文形态属于行为范畴,是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在做人、做事、处世中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人文形态既不同于人文知识这种对象性存在,又不同于人文素养这种本质性存在,它是一种实体性存在,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发挥着表达和显示作用。端正的生活态度体现着健康的生存情趣和乐观的奋斗愿望,表现为追求充实的生活内容,择取有益的娱乐方式,向往端庄的生活格调。得体的话语表达体现着深邃的文化和多彩的,表现为交谈的内容、造词、语气、强度、节奏和效果都恰到好处,既能如实表达交流的愿意,又能创造互动之间的良好效果。严谨的行为范式体现着严格的自律和豁达的施予,表现为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处理事务通情达理,与人共事不卑不亢,对待自己不骄不躁。概而言之,教师的做人、做事、处世的“三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爱情观、社会观,不容小觑。

我们在讲课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勤奋和毅力成就未来”。学生也深知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从哪儿开始学,总认为到我们学校来已经是没有希望了。于是上课之余我就给他们讲我们的学习、生活经历,希望他们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刻苦学习掌握一技之长,长能过上丰衣足食安安稳稳的生活,同时能为他人、社会、民族和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平时稍微留意就不难发现不少学生谈恋爱。说实话这是学生处在青少年爱情萌动时期的正常现象,也是学生长大成熟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一棒子打死”,呼来喝去一顿批评教育,这只能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事以愿违。按理应循循善诱往好的方向引导。为达此目的,平时利用上课空余时间经常给他们读或讲一些《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的有关青少年谈恋爱的文章,让他们深刻明白“爱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激情过后还得面对生活”的道理,使其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總之,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维护课堂纪律,确立正确科学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呢?

四、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策略

毋庸置疑,教师人文素质的缺乏势必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型人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认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历,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力度。教师自身应主动涉猎一些人文方面的文章、书籍、资料等,开阔自己的视野。另外,听音乐会、看艺术展、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意识地和不同领域、专业的人士进行交往沟通,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能力,使自己更好地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而逐渐提升文化品味。

2.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校园文化以人文为主形成一种高格调的文化氛围,从而主导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学校面向师生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以及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组织和参加与活动。这样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可以陶冶教师情操,完善教师人格,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3.力求改变教学方式,时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时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意味着开展人文课堂。开展人文课堂强调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与学上的互动关系,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关系更融洽、更平等,从而避免了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由老师与学生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角色而带来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师唱独角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师还应当将人文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因为相对于枯燥的专业知识而言,大众化的文化知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从专业知识中挖掘人文教育的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发展前沿、史料知识,让从学生熟知或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去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教育。开展人文课堂教学,也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五、结论

孙中山先生在《女子教育之重要》中提到:“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提高学历,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③力求改变教学方式,时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石亚军.人文素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彩霞、张君.人之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韩静.高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6).

[6]何杨勇.教师人文素质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7]马英霞.教师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9).

[8]卢云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作者简介:车海锋(1976.09-)男,民族:朝鲜族,籍贯:辽宁新宾,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朝古代文学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