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周恩来发展农业生产思想探析

2020-07-14严九发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业贷款灾害农民

摘要: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农业生产,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主要包括加强 党和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升农业的灾害防治能力;发放农 业贷款以扶助农业生产等。周恩来系统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对新时代践行以乡村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为内容 的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周恩来;发展农业生产;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108-03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工作的中心由农业转向工业建 设和发展。由于经济建设经验的缺乏和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影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出现了偏重城市而忽视 农村、重视工业而轻视农业的现象。尽管周恩来提出以 农业为基础来发展工业,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基础弱和 底子薄,农业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工业的发展。为此,周恩 来指出要系统地发展农业生产,使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农 业生产体系,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农业发 展道路。

一、加强党和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

1948 年底,周恩来强调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的唯一领导力量,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首要原则 [1]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加快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极 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 展,同时,价值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深。周恩来 明确指出,必须使其“服从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2]135。

在领导农业生产的实际工作中,周恩来要求各级党 组织和政府重点领导农民、合作社的春耕、冬耕的农业生 产工作。建国初期,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多次发布 加强党和政府对农业领导的指令,要求在春耕和冬耕期 间将农业生产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为了凸显国务院对农民春耕和冬耕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视,他在每年的 春季和冬季都会召开农业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并以国务 院的名义发布关于春耕和冬耕生产工作的指示。在春耕 期间,周恩来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将工作中心转移至“领 导春耕生产”[3]152,工作中要时刻将“组织群众完成春耕” 的生产任务作为第一要务 [4]188。在冬耕期间,基层党组 织和政府的工作计划应以冬耕生产为重点,应将主要的 工作时间服务于冬耕生产。周恩来特别强调,基层党组 织和政府要改进他们领导春耕和冬耕的工作方法、作风。 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制定领导春耕和冬耕的工作计划必 须来源于群众,符合群众的实际情况,“不能妨害农业生 产”[5]297。

周恩来还明确了党和政府领导农村合作社的三条具 体内容:一是指导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制定春季和冬 季的农业生产规划。二是指导合作社制定农民耕作的管 理制度、农民牲畜的使用制度,并根据该地农村的具体实 际情况制定与本地区适宜的重点生产计划。三是指导合 作社积极发展农业副业生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 定社员家庭各自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规章制度。

二、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粮食是人民群众生产发展的首要问题,粮食是否充足是衡量农民生活的重要指标。新中国建立后,农业税 收的减轻和相对稳定的税收,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解放战争结束后,社会稳定,粮食需求急剧增长。满足人 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是进一步巩固党在人民群众中领导 地位的迫切需要。周恩来指出:“粮食问题,丝毫疏忽不 得”[5]62—63。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党和政府解决人民群众 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根源于农业种植田单位面积产 量的提升。周恩来指出,粮食亩产量的提升通过“深耕、 细作、积肥、锄草”等农业耕作方式的改进来实现 [1]172。

增加农业种植物的肥料供应,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的有效手段。农业所需的肥料既要政府积极发展工业肥 料,增加肥料的供应,也要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聚养猪、 养羊的粪料,或者积聚其他自然肥料。正如周恩来所言, 供应方面要“发展肥料工业和争取多进口化学肥料”,同 时也要开展养猪、养羊积肥、制造绿肥和自然肥料的群众 性运动 [3]362—363。他还认为,需将增积厩肥、制造堆肥、漚 压绿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增加土壤的肥料供应,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理论,统一制定兴修水利的工作计划,也要牢牢把握水患 灾害的突发性特点。季节性和临时性爆发的水患形成的 内涝对农业生产危害甚大,水利工作人员要运用水利工 程防止内涝危害农业生产。水利工作的长远计划要涵括 流经地域的统一调度、将“危害严重的河流”作为治理 的重点。水利工程修整后,结合当下的农业生产、工业生 产,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经验和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工农 业的用水质量和防治水患的能力。

周恩来认为,要修建农村的小型蓄水工程,减小干旱 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对森林 滥采滥伐和农民在陡坡地过度开发荒地,森林资源遭受 巨大的破坏。森林涵蓄雨水和防止旱涝灾害的功能被破 坏,增加了夏季发生干旱灾害和雨水侵袭的风险,严重影 响播种和禾苗的生长。他不仅要求禁止滥采滥伐、保护 森林资源,还要求在夏季收割和插秧时,各地区的领导机 关要高度警惕干旱灾害,务必发挥群众智慧与群众力量 来防止突发的旱涝灾害。他还发出了开展防旱、抗旱运 动的指示,要求全国的农村开展积蓄雨水和地面上水流[9]285实现农业耕作技术的现代化,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群众性运动。他还针对南方和北方不同的降雨情的有力保证。周恩来认为,要在农业的播种、插秧和收 割的过程中使用现代新式农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 和保护优良的种子 [6]313。农业生产要吸收科学的试验和 研究成果,并推广当地农民在生产中行之有效的先进耕 作技术与栽培方法。他要求农业技术的改进,既要“反 对主观主义”,又要反对“不顾当地条件,机械搬运的做 法”[7]315。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技术的 推广必须因地制宜的逐步推行,无疑是既契合农业实际 又照顾了农民的利益。事实上,为了预防新的农业技术 与当地的农业实际不相符合,他还要求在推广农作技术 中要结合当地农田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农民几千年来 形成的耕作习惯,特别是详细地询问和征求当地“有经 验的老年农民的意见”[3]363。为了减少农民因推行新技 术而带来的损失,他要求各地国营农场和农事试验场在 推广新的耕作技术时“必须起带头示范作用”,并联系当 地的农业技术指导站,以加强对农作技术的研究和经验 总结 [7]315。

三、提升农业的灾害防治能力

周恩来认为,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 防治水旱灾害最有效的手段。近代中国长期处于政局 不稳、战乱频发的年代,农村的水利事业经久未修,仅在 1949 年受水灾影响的农田就达到一亿亩。他指出:“农 业方面,要水利与农业生产并重”[1]27。大力开展治水工 作,必须聚集全国的水利专家,同时要制定兴修水利的长 远计划 [8]25。从根本上防治水患灾害,不仅要创新治水的况提出了蓄水的具体措施。南方地区修整、养护原来的塘堰,组织农闲时的农民修建小型蓄水库。由于北方地 区的降雨量呈现季节性和不均匀,他要求修建水井的深 度不能超过地下水水位,使地下水位升高促成土壤盐碱 化 [9]285—286。他要求各地的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加强水量 使用的管理,珍惜农田灌溉中的用水量。

周恩来认为,农作物易受虫害的侵袭,加强农业生产 工作中的虫害防治工作,是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生产的重 要任务。提升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不仅要提升农业 生产力水平和变革农村旧的生产关系,还要战胜各种病 虫灾害。由于农药技术的落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害虫 繁殖极快。如在当时的河南、山西南部和陕西的小麦深 受麦蚜、红蜘蛛的危害。为了防止虫害威胁进一步扩大, 他要求各地“以防治害虫为当前中心任务”,抽调全国各 地了解虫害知识的专业人才和干部组成检查小组,对各 地的农作物进行具体检查 [10]297。

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水稻农作物,容易爆发蝗灾和 螟虫灾害。周恩来认为,要消灭蝗虫和螟虫的虫卵,从源 头上杜绝蝗灾和螟虫灾害。他要求各级政府组织干部和 动员群众检查蝗虫的产卵情况,侦察蝗虫卵的孵化情况, 保证在蝗虫卵孵化前将其消灭。水稻农作物容易引发螟 虫灾害,必须坚持“一年四季”的消灭螟虫,首要的工作 是从消灭螟虫卵开始,“做好捕蛾、采卵工作”,将螟虫消 灭在虫卵之内 [10]298。当然,关于害虫的防治工作,不仅要 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要发挥 科学技术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力量。针对棉花容易遭受蚜虫的危害,他要求中央合作总社指导各省合作社筹制大 量的棉油皂,以预防蚜虫的危害。

水旱灾害和虫害灾害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天气的变 化,尤其是水旱灾害,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灾害性天气。 实际上,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经纬度跨度大,农业长 期受台风、寒潮、暴风雪和霜冻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袭 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运用苏联的气象学知识和技术建立了气象观测站,对于 影响农业的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基本上可以在二十四小时 以前作出预报,甚至可以在四十八小时以前作出警报。 周恩来要求各级气象台、站,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必 须力求“迅速、准确”[11]122。省、县、区各级气象台、站在 播完天气预报后,相应的人民广播电视台应定时播报灾 害性天气的相关信息。由于极少农民拥有收音机,他要 求各地的报纸设置登载天气情况的专栏,在灾害性天气 来临之前刊登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要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广泛传送灾害性天气的时间、地点, 同时派遣干部组织人力、物力,对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 损害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抢救,以减少和减轻农业生产 以及人民财产的损失。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气象资料 比较缺乏,他还特别要求中央气象局与水文、农场等方面 的台、站和沿海的船舶、渔轮进行密切合作,以准确掌握 天气的变化情况。

四、发放农业贷款以扶助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每年发出大批的农业 贷款,以扶持农业生产。农业贷款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 用取决于农业贷款的政策是否适当、贷款发放是否及时、 群众是否需要。至 1953 年,周恩来通过调查认为发放的 农业贷款对农业生产的扶助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由于对农业生产贷款发放政策了解的不全面,或机械的 照章执行,導致农业贷款存在不少问题。中央主管部门 和各银行系统的条块分割,加之过分强调农业贷款的专 款专用,如生产工具的贷款,只能购买新式农具,由于工 业的落后,市场上的新式农具供应不足,农业贷款显然脱 离了农民的生产计划。不少的乡镇银行发放贷款的手续 和审核过程比较复杂,引起农民强烈的不满,还有的农业 贷款为了落实“有借有还”的原则,只向富裕农民发放 贷款,不给贫苦农民发放贷款。农业生产贷款出现的问 题,导致农民缺乏资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直接影响了建 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针对农业贷款未发挥扶持农业生产的作用,周恩来 领导制定和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放农业贷款的指示》, 规定必须及时向农业生产中缺乏购买生产工具、肥料、种 子和农药资金的困难农民群众发放贷款。他要求农业生 产的贷款发放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把所有的农业贷款都向合作社发放,制定合理的贷款分配比例。 比例依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变化进行相应的调 整,重点向发展农业生产需要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 困难需要资金购买生活资料的农民群众发放。他还要求 农业贷款不能局限于专款专用,而是对农民发放更多的 一般性贷款,贷款方式应结合群众的意愿,多发放现款而 不是实物 [5]101。向农民发放现款,是为了让农民能够依 照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应的农业生产资料。他要求各级政 府部门尤其是各级合作社必须在贷款投放的农业生产季 节供应充足的农业生产物资 [5]102。

五、结语

上述关于系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表明周恩来 在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农业发展道路。系统地 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使中国的农业因地制宜地建立了 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迅速地恢复了建国初期的农业生 产,农业产量快速上升。周恩来系统发展农业生产的思 想,对新时代践行以乡村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为内容的 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 周恩来经济文选 [M]. 北京 : 中央文 献出版社 ,1993.

[2] 华中师院政治系党史教研室 .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 第

20 册 )[M]. 武汉 : 华中师院政治系党史教研室编译 ,198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13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2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9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11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8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8] 周恩来 . 周恩来选集 ( 下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4.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7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6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 第 10 册 )[M].北京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作者简介:严九发(1986—),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单位 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 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马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周恩来农业思想”(编号:MKS1821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业贷款灾害农民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福建省农业贷款深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
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新疆农业贷款影响研究
《灾害来临怎么办?》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