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14曲健

西部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诗词思政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 国育才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打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育之间的“孤岛效应”。中国 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厚的爱国情怀、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明确的道德准则。当代教育者要 善于借助古代诗词,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手段,采用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自信,创新诗词教学方 式,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古代诗词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古代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9-0081-03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 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 对此高度重视,他在 2019 年 3 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 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 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 总书记的 重要讲话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 代专业课程教师提出了新使命。在认真传授专业课知识 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打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之间“孤岛效应”,成为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又一重 要任务。本文仅就课程思政视域下古代诗词教学策略作 一探究。

一、古代诗词中的隐性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正是要让教育回到‘人这 一根本目的之上,‘立德树人便是这一理念簡明的表 达。”[2] 在此视角下审视古代文学教学,特别是古代诗词 教学,就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 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 纽扣。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 期,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时,要加强主流思想价值 观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二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 组成部分的古代诗词,凝聚着古代先哲千年不息的精神 文化传承,挖掘古代诗词中的思政资源,有助于厚植爱国 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如何找准古代文学教学与主 流思想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契合点,是打通有效进行专业 课程教学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藩篱的关键所在。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文艺术类课程,在人文精神渗 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古代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是激励了一代 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将这些课程资源中独特的 思政元素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在坚持文本细读的基础 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文化 自信,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 一、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统一、教书和育人有机统一。

(一)深厚的爱国情怀

综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无论是在繁华稳定的汉唐 盛世,还是在外族侵扰的宋、明时期,爱国主义情怀一直 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也深深地印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 传承之中。在中国古代文学灿烂的历史长廊中,涌现出 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屈原、杜甫、陈与义、岳飞、陆 游、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文天祥等著名作家,创作了 许多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词,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我们 展示了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生生不息的奋斗画卷,使得爱 国主义情怀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 诗歌创作的源头,其中有许多诸如《采薇》《无衣》等反 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屈原作为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 诗人,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忠君报国的思想集中地通过浪 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其作品《离骚》中得以体现;一代“诗 圣”杜甫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使其作品成为记录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诗史”;辛弃疾 将个人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在南宋王朝 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下,用诗词来书写报国之志。这些丰 富而鲜活的文学作品,为古代诗词教学进行思政资源挖 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而在古代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发 挥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广大学 生坚定文化自信。

(二)旷达的人生态度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发展 不仅需要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综合型人才,更对竞争者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强健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以及高尚的道德 为竞争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学生正 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承受能 力较弱、视野不够开阔、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升等不 足。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育勇 于应对风险挑战的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则显 得尤为重要。

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词,以多姿多彩的思想内容 向我们展示了在传统文化熏陶之下培育出来的严谨的处 事原则与通达的人生智慧。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儒为主,而私人空间或审美领域则 以释道为主;或者以儒家进取治世,以释道护生全性 [3]。 在封建社会相当长的时期内,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相对独 立的基础上,实现了相互依存而共生,从而形成古代士人 独特的人格类型与人生态度。这些独特的认知与价值观 体现在古代诗词中,就形成了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文 化瑰宝,深深地影响并沉淀在中华民族主流的价值体系 之中。我国古代文人深受儒释道三家学说影响并将其很 巧妙地用于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 知与体悟,这其中应当首推宋代文坛盟主苏轼。苏轼仕 途上虽有春风得意之时,但一生三次被贬,从黄州一路向 南,最远被贬到海南的儋州,一次又一次被迫远离统治中 心,政治仕途上的失意不言而喻。但苏轼以自嘲的口吻 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 儋州。”苏轼以旷达的人生态度对答人生突如其来的打 击与磨难,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与不断向前的力量。当代 大学生要从苏轼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中汲取养分, 敢于直面挫折与失意,泰然处之、宠辱不惊。教师善于抓 住古代诗词教学这一课堂主渠道,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 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形成。

(三)明确的道德准则

文学即人学,文学源于生活,是作家生命体验的绽 放,它可以引导学生以情入文,去探寻作家本身的生命体 验,获得对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 素养。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 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对人类生存意义 和价值的关照,是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涉及价值观、人 生哲学、道德精神等诸多方面。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课 程资源优势,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有着强大的引领示 范效应。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词中有许多精粹对于个 人性格养成、行为准则、立德修身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君子以诚信 正直为要;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客重诺仗义精神深深吸引读者去品味、去仿效。古代 诗词教学中这些宝贵的思政资源经过历史的洗涤、沉淀 愈发弥足珍貴,充分利用古代文学课程隐性思政资源,挖 掘内在促进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有益因子,将极大地助力 大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效的开展。

二、思政资源显性化策略探究

(一)加强教师理念引导

“文学是为生命打底色的课程,而不是为考试为就 业而学的知识,以生命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以心灵滋养 为最终目标的诗性教育,才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最高境 界。”[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 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每 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好培育 祖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 念则显得尤为重要。不同阶段的学生,其向师性在具体 内涵上会存在不同,但其本质都体现出教师这一角色在 学生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具体组织 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引领和引入思政资源 进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先觉意识,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 前提下,探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学元素,以 积极的心态、严谨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充满正 能量的精神风貌,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正向引导,真正做到 “为人师表”。充分利用古代诗词教学的独特优势,在教 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找准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 的契合点,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形成 协同效应,构筑多层次、多圈层的育人机制。

(二)创新诗词教学方式

古典诗词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体味诗词 特有的声韵之美,在加强吟诵上多加探索;另一方面要启 发学生认真感知诗词深邃的意境之美,增强学生的诗词 鉴赏能力。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平仄、押韵等方面的优 势,在吟诵上有独特的优势,这一点在当下备受关注的文 化类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便可看出。 寓教于乐的诗词阅读与分享形式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审美 体验的同时,极富韵律的诗词又在吟诵的过程中起到了 滋润心田、启迪智慧的功效。古代诗词教学要充分借助 诗词的这一独特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吟诵指导,引导学 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之 中,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在潜移 默化中提高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 养。同时,结合现代教学的客观需要,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古代诗词教学,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容量增加,为课 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如何合理、适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 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探讨的一 个重要方面,也成为摆在当代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代诗词多重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独特意境,需 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感用心去体悟、感知。在课堂教 学中,采用音频、视频、情景特效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 够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启发学生调动自身丰富的 联想,或是采用一些特效技术,强化诗词情景再现,带来 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意 境的体悟与感受,在思想上、行为上形成对作品的情感认 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三)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是一 个地区多元文化的高度融合,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地区历 史的变迁与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当地人民丰 富多彩的生活图景,是激发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感与认同 感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素材。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当 地地域文化资源,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与文化的自信,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启发,不仅 可以加深其对文学作品的体悟,从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而且可以提升对地域文化的探索兴趣,为进一步进行情 感、价值观的提升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善于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特别是地域红色文化资 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域文 化的魅力和价值。古典诗词作为承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 体之一,体现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生活图景。在古代文 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这一鲜活的教育资 源,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平 台,采用“历史还原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将古典 诗词中地域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原到当时的历史 文化环境之下,引导学生鉴赏、品味诗词之美,感受地域 文化的美学意蕴,从而自觉加深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与尊 重,有力推动古代诗词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发展。

三、结语

与继承培育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其所描绘的社 会价值、精神追求、审美趣味等真实再现与还原古代社会 生活的图景与风貌。古代诗词更是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 递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感,传诵至今。如何传承这一人类 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囿于只针对古代文学范畴进行教学, 找准与当代文化的契合点,特别是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因 子,阐释当代文化生态下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成为当代 古代文学教师的重要使命。每位古代文學教师都应有高 度的责任感,不断增强思政资源的融入意识,借助古代文 学,特别是古代诗词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当地地域文化资 源优势,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手段,采用多种途径增强学生 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自信,打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 之间的藩篱,努力实现两者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上的讲话 [EB/OL].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318/t20190318_524547148. shtml.

[2] 邓朝晖 .《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研究 [J]. 西南科技大学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

[3] 过常宝 . 古代文学教学要维系文化传统 [J]. 中国大学教学 , 2019(4).

[4] 李雅君 . 以文学的方式教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10).

[5] 戴建业 .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 [J]. 华中师 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4).

[6] 李骏 , 党波涛 . 公共艺术课程融入高校“大思政”教育创 新体系研究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1).

[7] 李俊红 , 刘军 , 扈雅璐 . 古代文学教学凸显区域文化特色之 我见——以河套文化教学实践为例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 ( 教育科学版 ),2014(8).

作者简介:曲健(1990—),女,汉族,山西定襄人,山西师 范大学临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 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诗词思政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思政课“需求侧”
关注诗词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