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数学

2020-07-14罗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习数学区域活动指导

罗丽萍

【摘要】数学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材料的投放,如何投放材料,才能既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又彰显和实现材料应有的教育意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理念: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舞,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

【关键词】区域活动  学习数学  测量  互动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143-02

一、追随式的互动策略。

教师在数学区域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测量工具(绳子、吸管、尺子),一开始幼儿给桌子、椅子面量量有多长?之后有些幼儿量量植物有多高?通过每天测量,记录数据,每周一比较,细心的幼儿对于植物生长的数据不同,发现了植物的生长秘密,逐渐的,有些幼儿不满足于短距离、小范围的测量,开始对其它物体——钢琴、玩具柜等进行测量,但是在测量过程中屡次发生一些问题,由于测量工具没有选择好,测量技能也掌握不够好,因此幼儿对这区域活动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幼儿对测量的持久兴趣?测量活动是比较枯燥的游戏,不易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教师推出了新材料,准备了两三颗粗细高矮大树,让幼儿量量大树有多高的区域?由于设置具体情景——测量大树粗细,幼儿有了继续探索的兴趣。一系列的调整,使原本看起来略显枯燥,玩法单一的测量活动变成了一个趣味玩法,丰富的活动,教师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积极追随结果。

二、及时捕捉和解读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幼儿都存在着“习惯化”的心理现象,即对于区域材料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不断淡化,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反馈、或语言引导,或调整活动材料,使得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一步步深化。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测量概念,而技能的建构也获得了激发和促进。一天,文文、恩恩、琪琪三位幼儿穿着漂亮的裙子,她们想比较一下谁的裙子更长?拿着皮尺量裙子长度,最后得出了结论。边上的两个男生想比比谁更高?亮亮举起双手变成了一棵大树,让同伴量量“大树”有多高?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合作、模仿。把表现材料换成了幼儿的身体活动更受欢迎,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给幼儿创造了合作活动的机会。幼儿们对这一活动材料兴趣逐渐回升。随着游戏的推进,许多幼儿都能熟练地用自己的好办法来玩游戏。一次,区域活动中晨晨拿了一串回形针给“亮亮大树”测量,我上前询问测量结果是什么?他很茫然,我意识到个别幼儿对测量根本无意识,只是单纯的用工具去围合大树,我尝试引导他数一数所有使用的回形针数量。之后他们互换角色,对回形针数量进行了统计,晨晨兴奋地发现了自己的回形针,比同伴的多了六个。玩了几轮之后,晨晨觉得有点热了,把外套脱了,这下有新的发现呢?测量结果比原来的少了5个的回形针,同伴也把外套脱了,再次进行测量,发现也少了8个的回形针,于是两个好朋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三、借助材料和同伴——间接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往往是借助于材料和同伴的“间接指导”。集中分享时,亮亮说: “老师我量的大树为什么跟末末的不一样呢?”(同时量一颗大树)亮亮记录是15,而末末记录是8,涵涵说:“其中一个小朋友没有量对”,“我量了几次都是15”亮亮肯定的回答,末末马上说:“我也对呀!”文文说:“你们再量一次,给我们大家看看吧!”亮亮与末末再量一次。细心的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不同量出的結果也不一样。讨论的结果是:记录表的推出。数学区“大树”树干上增设记录表展示,孩子们把自己的记录表贴在大树树干上;还会跟同伴介绍记录表;通过交流、观察还会发现新问题:为什么我们记录的是同一棵树,结果不一样呢?当他们发现不同后,就会自己去验证。教师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借助记录表进行间接指导,幼儿对于测量区域又有乐趣。这才是幼儿自己喜欢的游戏。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耐心观察,准确把握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抓住时机,及时调整,重新焕发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材料应有的教育意义,帮助幼儿锻炼测量技能,建构测量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管旅华.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数学区域活动指导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