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广州彩瓷项目之中小学衔接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07-14庞宇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

庞宇丹

摘 要: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将教育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小学和中学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基础知识,对于后阶段的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广州的彩瓷项目已经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浓厚的南粤特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立足于非遗广州彩瓷项目,深入探索中小学衔接过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非遗广州彩瓷项目 中小学衔接 教学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开始逐渐走入校园,受到了师生的关注。作为一种宝贵的民间传统美术艺术——广州彩瓷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璀璨的一笔,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该项目引入到了中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极大地丰富了課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性的了解广州彩瓷相关艺术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中学和小学具有不同的美术课程设置,因此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升学过程中面临着课程上的不适应,对于这方面展开更加细致的研究也是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

一、关于非遗广州彩瓷项目的概述

我国是瓷器大国,瓷器艺术创作也十分盛行。广州彩瓷指的是在对已经制作成的白色器皿进行彩绘,将特定的图案创作成为瓷器的装饰元素。这些图案拥有十分浓厚的中华传统特色,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以鲜明绚丽为主,因此也引起了海内外的重点追捧。明朝时期,我国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就已经拥有了十分精致的制造工艺,在国内作为高端瓷器的代表,同样在欧洲国家也十分盛行,市场潜力巨大。明朝时期我国大力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商务贸易,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来自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售卖出去,一部分商人将白瓷器运送到广州地区,然后根据欧洲文化风格来仿制西洋画进行彩绘。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广州当地已经形成了十分健全的彩瓷创作以及贸易体系。

广州彩瓷具有色彩绚丽、绘工精细等特征,拥有二十多种不同的创作颜色以及多种彩绘技法。广州彩瓷可以分为欣赏瓷、工艺瓷以及陈列艺术瓷这三个种类。既具有我国彩绘艺术的风格特征,又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大力吸收了欧美文化艺术的精华,是我国陶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民间美术文化在中小学课堂上的教学意义

民间美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文化正在逐渐被挖掘和保护,并且积极吸收新的创作元素,不断的更新发展,确保了民间艺术文化领域的持续繁荣。中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习优秀的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从中小学阶段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性的民间艺术文化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年纪比较小,他们对于各种文化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生活中,很多中小学生很大程度上会被一些流行元素所吸引,对于传统民俗、民间美术常识却了解甚少。这样实际上是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也不利于国内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今素质教育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成果。各大中小学越来越重视美术教学,并且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但是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模式,那么美术相关课程在衔接时就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很多师生都难以适应这种转变。

因此就需要针对中小学美术课程衔接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非遗广州彩瓷项目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主题,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三、非遗广州彩瓷项目中小学美术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1.突出美术知识的衔接点

首先就应当要根据中学和小学美术课本的实际情况展开更加细致的研究,要能够从中挖掘出重要的教学点,并有效对比中学和小学美术知识存在的差异,这样有利于明确衔接点。中小学美术课本中都要求学生学习绘画艺术、手工艺术、艺术鉴赏等内容,这些共同的内容实际上是实现了小学美术知识向中学美术知识的转变,实现了知识的延伸。从这些美术知识的内容看来,存在相互呼应的关系,这样就有利于中学美术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在利用非遗广州彩瓷项目作为校本课程时,首先就应当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广州彩瓷的特点,要能够对其艺术创作手法以及所应用的色彩拥有一定程度的见解,领悟传统广州彩瓷的文化魅力。美术教师开展逐步引导,提供一些白瓷样品来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彩瓷的相关创作手法,这样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印象,提高了彩瓷作品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中学美术教师需要对学生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进行细致了解,这样有利于为他们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保持难度适中的教学策略。可以鼓励学生对广州彩瓷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发言,这样学生的参与性更强,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教学进程中去。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广州彩瓷相关内容提前搜集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增强对广州彩瓷的了解。通过知识点的衔接,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融入中学美术课堂中去,更加注重课外实践。

小学阶段教师将以民间美术引路人的方式,设计开放式的欣赏、线描课程和计划,带领学生通过对广彩民间民俗图案的赏析、考察活动和举办小展览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性的研究活动,中学阶段教师又以民间美术鉴赏者的方式,在小学得到的个人经验基础上,引领学生从个人审美出发关注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实践性,以此使学生在中小学的美术学习阶段以递进式的方式,逐步掌握从赏析广州彩瓷到学会多种着色、笔绘方面的装饰手法,从而实现小学到初中美术教学的顺利过渡。

2.大力开展实践课程

广州彩瓷是美术作品,在展开这方面的内容教学时,中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能够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更多的开展实践课程的教学。为每一位学生发放白瓷样品,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展示对白瓷绘画的技巧,并且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以创作的图案。学生就可以模仿教师的创作方法来在白瓷上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增强对广州彩瓷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要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当逐渐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一些广州彩瓷创作视频,在教学大纲允许的前提下更多的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广州彩瓷相关教学主题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逐渐鼓励学生能够对广州彩瓷作品进行赏析,发现其带有的美术创作特征,培育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

3.注重色彩和图案教学

色彩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色彩的搭配,广州彩瓷作品中使用了色彩绚丽的颜色来进行创作,通过对这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特别是要集中在色调的转换以及搭配方面,根据白瓷物理特征以及创作方向来确定相应的色彩调配方案。通过色彩搭配来展现出特定的创作主题,这样就实现了美术创作的升华。色彩和图案是广州彩瓷创作的核心内容,在实现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从细节来进行推敲,领悟优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从对作品的感性分析逐渐延伸到理性分析。

4.注重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必须要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掌握由教师传授的一些美术学习以及创作技巧。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制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行,积极使用身边已有的美术学习资源。例如,在对广州彩瓷项目开展美术知识教学时,可以按照欣赏瓷、工艺瓷以及陈列艺术瓷这三个种类划分三个大型的学习组,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意愿以及兴趣来选择加入相应的学习组,每个学习组中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通过实验情景、设立学生感兴趣的欣赏模式,借助问题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表扬、鼓勵,设立学习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形成自己的构思,通过自我的认知再进行的创作。针对广州彩瓷项目教学方面,还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能够前往展览馆等场所近距离感受优质彩瓷作品,赏析这些作品创作的精髓,长此以往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系统性的彩瓷美术艺术相关知识体系,成为该文化艺术的重要追捧者和学习者,这也有利于广州彩瓷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影响力。

结语

本文基于非遗广州彩瓷项目对中小学衔接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说明,并且结合现阶段中小学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需求展开了细致研究。要能够利用好广州彩瓷题材的实践教学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养成主动探索、自觉思考的学习习惯,成为广州彩瓷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学习更多传统美术创作元素,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美术文化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刍探[J].成才之路,2019(33):25-26.

[2]徐龙宇.哈尔滨J学校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杜广彩,李俊传.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实验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19-120.

[4]李宪昌,刘金艳.浇灌学生心灵绽放阅读之花——中小学衔接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5):21-22.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