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司机的“驰援日记”
2020-07-14娄国标
娄国标
一、请 战
1月30日,大年初六,冬日暖阳,照拂大地。
坐标,南昌西站。
G4917次列车缓缓进站,停车。虽说“三六九,往外走”,但因为疫情影响,旅客并不多,几分钟便全部下车。高铁司机殷世涛从车头走出,拉着行李箱,准备退勤下班。
摸出手机,打开微信,在车间微信群里,一条信息闯入他的眼帘:支援武汉,高铁交路调整,南昌直通郑州,支援的司机请自愿报名。
原来,为了支援武汉局集团公司,南昌机务段需挑选20名业务精湛的高铁司机,值乘6对南昌西经武汉至郑州东的动车组交路,需驾驶高铁穿越湖北境内。接到任务后,车间第一时间在工作群里发出征集启事。
殷世涛一怔,站立在站台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每天都关注着疫情发展,那些数字,让人揪心。但没想到,需要自己冲锋的时刻,来得这么快。
“我报名!”没有任何犹豫,殷世涛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回复了这三个字。
微信群热闹起来,转眼功夫,就有七八个同事发出了“我报名”的请求。
殷世涛喜欢火车司机这个职业,微博也取名“维夫”。1999年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就一直在火车司机岗位上,从学员一直到干到预备指导司机,开过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也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还获得过系统内技能竞赛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老铁路”“老司机”。
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工作经历,他都能够接下这个任务。
钟南山院士84岁年纪,义无反顾奔赴抗疫第一线,何况他才40岁出头,正当壮年。
“这一次,我必须去!”转念,他又在自己的家庭群里发了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这么坚决?”爱人是幼儿园园长,整天和一帮孩子打交道,多少有些“玻璃心”,有些不理解,忍不住问他。
“我是入党积极分子,现在是组织考验我的时候。同时,我要报恩,感激这个好时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殷世涛的母亲身体不好,去年1月底被查出患了胃癌,本来医生说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后来在积极治疗下,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转,现在情况比较稳定。
“母亲现在吃国产药,有医保报销,每个月近两万元的医药费,自己只花500多元。”国家的好政策,延续了他母亲的生命,也让他深怀感恩之心,觉得在灾难面前应该有所作为。
回到家,他还不放心,生怕被别人抢了先,立刻拿起纸笔,写下了一封“请战书”,按上红手印,拍照发给了车间党支部书记。
武汉,等着我!
二、驰 援
两天后,2月1日,高铁司机正式开始支援武汉。
当天,殷世涛乘坐G492次从南昌至郑州跟车看道。武汉到郑州这一段,以前没有值乘过,按照规定,需提前熟悉线路。
“车门关闭!”“到点开车!”2月3日10时49分,殷世涛戴上口罩,确认信号后,左手将制动手柄往后一拉,右手熟练操纵牵引手柄,G488次列车从南昌西站开出,开始了他的驰援之旅。
从南昌到武汉,穿昌九,过武九,两个多小时的高铁旅程,一路无话。这条路,殷世涛已经跑了无数次,哪段是桥,哪里有隧,哪段需减速,哪里需鸣笛,了然于胸。
“进站信号双黄闪,侧线,限速80公里!”12时36分,列车即将进入武汉站。
“确认出站凭证,红黄灯站内停车!”列车缓缓驶进武汉车站,殷世涛一丝不苟地重复指令:“左侧站台,注意对标!控制速度,防止越标!”站台依然熟悉,但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闹。
车停稳,打开门,冷风嗖地一下从站台吹进了车厢。
途经武汉的高铁,虽然不再办理客运业务,但还需按计划停车、开门,因为经常有医护人员和防疫物资搭乘高铁,紧急驰援。
高铁疾速,也是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6分钟后,殷世涛和他的搭档李骏,继续值乘G488次列车北上,向郑州进发。
两个小时后,列车到达郑州东站。按照交路安排,殷世涛他们在站台上短暂休息后,又从这里值乘另一趟高铁返回。
看着陌生的站台,一个个戴着口罩匆匆而过的旅客,他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你有没有考虑过危险?”李骏一路上总是有些忐忑。
“当然考虑过,上有老下有小,我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但是国家有需要,兄弟局集团公司有困难,同为高铁司机,我们不伸出援手,心里会感到有愧。这个时候,能尽己所能,心里觉得踏实。”殷世涛话语不多,但透出坚定。
到点,上车,返程。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值乘,他们回到南昌西站。
相较原来的南昌西至武汉交路,武汉至郑州的行驶区段延长了500多公里,驾驶时间增加约2小时。南昌西到郑州东单趟最长时间约6小时,对高铁司机来说,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体力上,都是不小的考验。
办完退乘手续,回到家,已是晚上10点。消毒清洗完毕,时针指向了11点,两个孩子已经入睡。即使没有睡着,他也不敢和他们太过亲近。老婆专门给他收拾了书房,这段时间他只有在书房“将就”了。
从早上7点半出门到回家,殷世涛这一趟驰援,整整14个小时。
虽然只有14个小时,却仿佛穿越了整個冬天。
三、日 记
殷世涛有写日记的习惯。
以前,是在笔记本上写。现在有了微信,他更喜欢发在微信朋友圈。
“今天是我们驰援武汉的第一天,同事陈伟、吴正磊已经开始了G488、G492次南昌西至郑州东的值乘任务。虽然是驰援第一天,武汉到郑州区段之前从未值乘过,但这几天来我们都参加了车间组织的集中学习,也乘坐G492次南昌西至郑州东看道,大家拿着本子认真记录,记好关键限速点、分相区、线路所信号和关键站台,讨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为值乘做好准备。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家都表示愿意冲锋在前。我觉得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加油!”
2月1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第一篇“驰援日记”。
支援武汉以来,日记天天不间断。即使再忙再累,他都要写完日记再休息,记录下值乘途中的点滴感悟。
“2月6日,郑州,小雪。途经武汉时,看到武汉动车基地里整整齐齐停满了动车组,它们估计在‘家也憋着一股劲,等疫情结束,重新上线跑出来的依然是令人骄傲的‘中国速度。”
“今天,我和搭档再次值乘G2046次。途经武汉站停车13分钟,去了趟卫生间,路过车厢门口时,听到两名身穿防护服的铁路职工和列车员的对话。原来,这两名铁路职工来自河南信阳,明天元宵节,他们非常想念信阳的家人。
“今天是元宵节,这个元宵节注定是一个没有烟火的灿烂、没有花灯的绚丽,甚至没有节日应有的氛围。因G2045次停运,我便乘G487次返回南昌。在车上有一批年轻人组成的中国红十字救援队,来自青海,乘坐G487从北京至武汉,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是当之无愧的逆行者。我也有自己的战线,那就是安全地开好每一趟车。”
“2月13日,阴转多云。今日,得知由南昌大学附属医院278人组成的一支医疗队,乘坐我们南昌机务段值乘的动车组驰援武汉,又是我车队的党员指导司机杨荣辉值乘担此重任,心情非常激动。尤其看到现场拍摄的照片中,医护人员和家人的依依不舍、医疗器械上系着‘平安回家的红布带,令我瞬间泪目。”
……
一天天的日记,记录着工作的细节,记录着妻子的唠叨,记录着孩子的想念,更记录着他的点滴感悟。
“就是想通过文字,记录下与同事支援武汉的故事,没想到这么多人给我鼓励,给我力量。”殷世濤看着微信朋友圈里的留言,感动地说。
2月9日,他在日记里写道:“中午看到一篇女儿写的作文《我的爸爸》,在女儿的心中我原来是一个不着家的爸爸,愧疚和自责模糊了我的双眼。今天本是寒假的最后一天,因为疫情学校推迟了开学时间,虽然她只能待在家里,但是不能停止学习,希望她能够用好这段时间,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疫情还未结束,支援还在继续,他只有把对孩子的歉疚和牵挂,藏在日记里。
“我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每一个班,我都会带着希望出发!加油!”
2月4日,立春,殷世涛在日记中写下心中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