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璟怡的变化

2020-07-14尹莉莉方立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省心小妹妹家园

尹莉莉 方立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表扬孩子的话:“你家宝贝真听话,真让人省心”“这个孩子真乖巧懂事”等等。殊不知,很多孩子省心、懂事、乖巧、听话的背后却是过多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度附属于大人、在不该成熟的年龄里过早成熟。其实,往往越省心的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有时反而是更不省心的那个。这就需要我们大人在该给予孩子关爱的时候多关爱,该付出的时候多付出,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孩子懂事、听话就可以放手甚至忍视。

我们班的周璟怡小朋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周璟怡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小女孩,懂事、听话、能干、习惯还特别好。在班里就经常会给我们拿出来当小榜样。小班一年,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幼儿园,放学时还留恋幼儿园舍不得走。

但是这学期,我发现她明显不一样了。虽然来幼儿园不哭闹也不抵触,但是在她的脸上看不到笑容了。我也试图跟她和她的家人沟通了,可是没有什么结果。上周,她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周一早晨早操时,我们中班已经在操场候场了,她妈妈才拉着她硬往幼儿园里拽,平时她都很早来幼儿园,因为爸爸妈妈都上班,每天上班时就顺便送她入园。看着她妈妈生气又焦急的脸,我立马去接她过来,没想到的是,她发狂似地挣扎着,一把拉住妈妈的衣服,哭得歇斯底里。这一幕让我们老师和班里的小朋友都震惊到了,平时的那个轻声细语、温文尔雅的璟怡,简直变了个孩子。因为正是做操时间,我让她们先去教室平复一下心情。做完操我和搭班老师轮流跟她交流,但是孩子就是不愿意说出一个字,其实璟怡的骨子里是有一股倔强劲,实在拗不过孩子,她妈妈只好把她带回家了。这样的情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屡屡发生。

一次在和搭班老师聊天中,无意间想到了一件事,她妈妈这学期初生小妹妹了。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是新成员的加入让一家人的关注点从她身上转移到了小妹妹身上,大家对她的关心少了。我将这个可能的原因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一下子恍然大悟。经过了解,现在在家里她经常会因为吃小妹妹的醋缠着爸爸妈妈而被他们训斥。所以她想在家里,想分享大家对妹妹的爱。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哭闹、摔东西、故意不跟妹妹玩。当局者迷,她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她只是觉得这段时间对大宝的关心确实少了,也会经常烦她、骂她。而璟怡又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有什么也不愿意说出来,即使是对自己的父母,压抑久了,就爆发出来了。

璟怡家本来就比较特殊,爸爸妈妈都在医院工作,经常上夜班,有时候两个人倒班,经常几天见不到孩子的面。孩子养成了独立的个性、超强的自理能力,所以就形成了在我们眼里所谓的省心的孩子。孩子本来就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加上有了小妹妹,仅有的一点爱也要被分割出去。孩子心理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变化,量变到了质变,就爆发了。在这个敏感期,如果不加以疏导,孩子很有可能性情大变。

知道这个原因后,我们决定进行家园合作,一起努力帮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心理转变期。

一、教师要多给予孩子关注

(1)消除固化印象

由于每天跟孩子相处,我们经常会给一些孩子“贴标签”、对孩子形成固化现象。这样是很不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的。有时候越乖巧的孩子越需要被爱,而不是处在一个想当然的他可以、他能行的位置,他们不爱说,心理却比谁都明白。长期压抑自己的想法会导致情绪的积累,看着平时不哭不闹、对大人依附顺从的孩子,其实她内心不知道多渴望外面的世界,长期压抑着会让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那些被贴上“优秀”“懂事”“省心”等标签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我,没有个性,这样就很容易被忽视,越是被忽视,他们就越想被看到,而他们的性格又不支配自己去表现,这样就陷入到了一个矛盾的循环中,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璟怡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要改变懂事听话的孩子可以让老师省心到不需要特别关注的误区观点,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能看到他们的。

(2)多关注注孩子,采用积极的语言评价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而我们的关注可以是肢体,上的接触,也可以是语言上的积极评价,后者往往更能让孩子内心深处得到激励。

区域活动时,我会有意无意的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她的活动中,有时故意请教她问题。我感觉到了她是很愿意像从前那样跟我们亲近的。上课时,我们会多提问她,并给予她积极的语言评价。我们会请她当小班长,让她慢慢在群体中找回原来的自信,慢慢的孩子性格开朗多了。

二、家长要改变态度,走进孩子的内心

我们发现孩子转变的根源在家庭环境,那么最需要积极做出改变的也应该是家庭,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是潜移默化、深远而持久的。

经过交流之后,我从朋友圈里看到了孩子父母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盡力挽回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经常周末带她出去玩,晚上在广场上也能看到爸爸或妈妈和她的身影。从照片里看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孩子还时常跟我们谈起她有一个可爱的妹妹。慢慢地,我们发现那个爱笑、自信的小姑娘又回来了。

三、家园沟通、家园合作

作为家人、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里做适合的事青。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俯视孩子、支配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家园沟通。在家、在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孩子的不同面,只有沟通才能互通有无,更好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蹲下来用心去聆听和感受,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的世界是这样的。

让我们做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心人、指路人,让教育的路上铺满鲜花、芳香宜人!

猜你喜欢

省心小妹妹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小黑管儿”让农民省心又增产
“顶端托管”增收省力省心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有小妹妹啦
“救死扶伤”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小妹妹
绿家园
天上掉下个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