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
2020-07-14刘婧
刘婧
摘要:城市滨水居住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场所之一。滨水住区的规划建设必须重视生态保护,同时与城市文化、市民生活相结合。“生态”、“文化…活力”是滨水住区的三大核心命题。
关键词:滨水住区;生态;文化;活力
中图分类号:TU984. 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94-01
一、项目背景
本次规划区位于南川区未来新城中心隆化片区的西北部,总用地而积约38.9公顷。地处花山、永隆山之间,凤嘴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地块,形成天然水系。场地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有东汉尹子祠、白塔、龙济桥、金佛山、永隆山公园、花山公园;有笙歌苗舞、板凳龙舞、大观香宝舞等民俗;还有楹联文化等。周边配套设施完备:南川政务中心、道南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中学、南川区中医院、会展艺术中心、商会大厦等。根据上位规划,其定位为:以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生态环境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片区。
二、设计构思
在对场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沿着作为场地高差分水岭的内部道路作一条线,南接尹子祠、北员白塔,将场地一分为二,作为我们设计的开始。
首先,为了解决生态问题,结合场地标高,我们将风嘴江的水从南到北贯通规划区,分级设置过滤阀和人工橡胶坝,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的自洽系统;接着,以水为魂打造长637米的“千水街”,暗合南川于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独立设县,街中规划楹联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工作坊等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南川都市旅游文化新名片;最后,我们垂直水街打通5条通江廊道,结合城市慢行系统丰富活力网络,以80-120M的微街区模块,将规划用地再次划分,构成近百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坊”(居住、文化、休闲、创意产业等),增加土地溢值。
因此,我们将“千水街·百坊城”作为整体理念,以交通的人车分流、功能的主题复合、生态的协同自洽、界而多维立体作为具体策略,来演绎我们的设计愿景。
三、七大设计愿景
愿景一:高低水街。“高街”位于场地中部。以场地原始地标高为基础,结合引入的水体,兼顾住区生活性配套功能打造主题风情水街。“低街”位于凤嘴江滨河畔。结合风嘴江滨河公园,在滨江第二界而的竖向上打造多维立体的临水风情街,增加滨水活力。
愿景二:五色百坊。分别为居住、商业、文化以及公园、亲水活动等不同类型的街坊分布。
愿景三:半岛蓝湾。在规划区北部,利用原氮肥厂拆除构件,异地重组,打造后工业主题的“河塘、花海、稻田”湿地公园,作为儿童游憩及科普区。
愿景四:都市扉页。沿隆化大道和北环路,打造基于车行尺度和速度的都市扉页,通过贴线率的控制,提升城市干道景观品质。
愿景五:廊塔相映。在内部水街与北环路的交汇处,规划标志性风雨廊桥,在解决南北步行交通的同时,也与北部的白塔形成时空上的对话。
愿景六:城市记忆。沿着高地水街,规划楹联博物馆、苗音广场、工业遗址公园等代表城市记忆的一系列标识性区域,增加文化的渗透性。
愿景七:揽江阳台。结合凤嘴江公园,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在竖向上打造第二滨江漫游系统,通过多路径选择节点的植入,丰富滨水活力和趣味性。
四、几点探索
1.沿街(滨河绿化)建筑形式与功能探索。本次设计提出了,灵活功能合院”的构想,即沿滨河城市支路,选择视线通廊的端部或两个视线通廊端部的中点,设置若干独立的建筑合院。合院既能作为住宅使用,也可作为商业使用。在未来,这些合院可根据市场需求,或作为商业空间,或作为小型展览空间,或作为住宅,进行租售。这种不确定性的利用方式,既符合城市设计的控制原则,也为未来公共空间预留了可能性。
2.开放天际线的探索。我们借鉴了2015年丹麦建筑中心“魔幻山群”方案以及“万科湖心岛”项目,提出“开放天际线”的构想。即在三个居住街坊中部设置若干高层,形成三个制高点,其余地段则布置低多层建筑。这样,当我们从凤嘴江对岸分析天际线时,将会呈现一个延展性更深远的城市界而。
五、结语
我们相信,在南川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干水街·百坊城”定能成为南川都市生活新样板、生态文化新地标!
参考文献:
[1]《南川区规划局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及A-8地塊城市设计》项目.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5年8月.重庆市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