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
2020-07-14廖亚琼叶茹明
廖亚琼 叶茹明
【摘要】 目的:研究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除运动外,其他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孤独症儿童早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培训-家庭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aining fami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Method: A total of 60 cases of autistic childre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arly intervention Denver mode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raining fami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The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of 0 to 6 years old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 of early intervention Denver Model Assessment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for exercis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fami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helpful to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孤獨症又称为孤独性障碍、自闭症,属于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病症[1]。此病尚未找到治疗特效药,临床治疗以康复干预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越小年龄治疗获得的效果也越显著[2-3]。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均满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中关于此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癫痫、脑瘫患儿,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患儿,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0~4.6岁,平均(3.4±0.5)岁;病情程度:轻度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4.9岁,平均(3.5±0.6)岁;病程程度:轻度6例,中度17例,重度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干预。训练开始前为每个患儿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教育的目标,该训练方法充分发挥患儿特有的视觉优势,把视觉线索运用到全部活动场所中,注重学习环境、训练任务及作息时间的结构化。每日训练时间为2 h,每周5次,持续1年。患儿每个季度接受1次评估,工作人员参照《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课程评估表》进行评估,由工作人员围绕评估结果调整下一阶段康复训练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如下。
家长培训: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科每月组织一期(共10节课)家庭干预培训课,患儿家长参加培训,由专门的康复小组工作人员负责授课。在培训中对患儿家长进行提升患儿以下技能方法的培训:(1)加强孤独症知识宣教,提高家长认知能力。(2)患儿注意力的管理。(3)通过感觉社交游戏提升患儿对社交的兴趣。(4)在日常活动中和患儿建立来回地互动模式。(5)提升患儿非口语沟通的能力。(6)提升患儿模仿学习能力。(7)应用ABC原则促进患儿的学习。(8)共同注意。(9)增加在日常游戏中的学习机会。(10)通过假扮游戏发展认知。(11)提升患儿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以上方面培养家长的自我训练能力。同时,以问题处理为案例进行示范讲解,进行训练视频点评,增强家长对孩子行为问题的应对能力及训练技巧的掌握。组织相关益智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培训一段时间后由康复工作小组评估患儿家长的康复训练水平,对能力达标者提供一份《孤独症丹佛模式家庭康复训练材料》,指导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对能力尚未达标者需继续参与培训,直到达标为止。
家庭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丹佛模式家庭康复训练,期间要求每日总训练时间大于4 h,持续1年。在此期间若有任何疑问,家长均可利用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康复培训老师沟通。患儿每月随访1次,每周开展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康复情况,针对未按时、按量开展训练的家长给予督导与宣教,以确保家庭康复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参照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估孤独症治疗效果,涉及智商(MI)、发育商(DQ)两个层面,涵盖情感及社会适应、语言、认知、运动等方面,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轻。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中涉及八项内容,包括理解性沟通、表达性沟通、社交技能、模仿、认知、游戏、运动、生活自理,等级越高说明行为障碍越小[4-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分布情况对比
两组干预前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干预后两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均有所上升(P<0.05),观察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除运动外,其他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討论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精神疾病,孤独症以儿童最为多见,未满三岁的孩子最易发病。调查认为儿童发病率约为0.03%[6-7]。此病一般从婴儿时期开始,表现为兴趣狭窄、社交障碍、交流障碍,患儿习惯沉浸在“自我世界”,基本失去了健康人应有的日常情感[8]。此病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与精神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病情,促进智力发展。部分经正规治疗后的患儿都能回归家庭。不过如何让患儿回归社会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9-10]。
目前,国内孤独症康复培训机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收费较高,不少家庭难以承受,这也是导致患儿不能持续接受康复训练的主要原因[6]。在此背景下提出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通过培训患儿家长最大限度利用家庭康复资源,让患儿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训练基本能力[11]。这不仅能获得与培训机构相似的效果,而且也能节省费用。家长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孩子提供训练场景及训练计划,帮助孩子练习协调配合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能够顺利回归社会。因此,前期家长参与家庭康复培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也要重视在实施家庭康复期间与家长的沟通,便于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0~6岁发育筛查测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评估量表等级除运动外,其他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庭康复训练是可行的,且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孤独症患儿实施培训-家庭康复训练干预,患儿在沟通、社交及自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同时智商也有显著提升,同时该训练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超,卢斌,张瑜,等.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2):1277-1280.
[2]张婕,赵小艳,王丽芳,等.医疗机构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11):97-101.
[3]陈莹津,曹建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干预模式[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8):652-655.
[4]张悦宁.机构结构化教育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88-89.
[5]张兰,尚清,耿香菊.孤独症患儿家庭康复训练配合TEACCH早期康复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43-45.
[6]姚琴,朱颖,包盈晶,等.家属培训结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儿童回归家庭后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7):942-943.
[7]叶蓓,朱晓华,方拴锋,等.结构化教育结合地板时光在孤独症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77-79.
[8]罗玉梅,曹俊,卫阳波,等.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91-94.
[9]谭晶晶,高雪屏,苏林雁.儿童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2):143-146.
[10]葛雪娇,黄鹏展,杨晓悦.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患儿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8):83,89.
[11]赵冬梅,杨良政,张艳卿,等.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60-262.
(收稿日期:2020-01-07) (本文编辑:桑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