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乐舞研究

2020-07-14周邦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梅山乐舞瑶族

周邦春

摘要: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是梅山瑶人的盛大的祭祀礼仪,也是至今还在瑶民中流传的“活态”文化,集歌、舞、乐于一体,仪式中的乐舞是瑶人增强族群认同、宣泄宗教情感、沟通人神思想的重要载体,具有原始性、程式性、娱乐性等特征。保护与传承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乐舞对于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有着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乐舞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31-02

一、引言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却没有找到自己故乡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瑶族是一个游耕民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和江西等省(区)。梅山非山,它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区域名称,大致是指今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的区域。梅山瑶族是指居住在梅山所属区域(含湖南省资兴、蓝山、江华、邵阳等地)内的瑶族。梅山瑶族“还盘王愿”是瑶族人祭祀神灵的一项盛大庆典活动,也是至今还在瑶民中流传的“活态”文化,该仪式中的乐舞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表演形式多样。深入了解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乐舞对于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的由来

瑶族的祖先为盘王(盘瓠)。据《评王券牒》记载:昔高辛氏时,盘瓠先祖御敌护国有功,被评王招为驸马,“迎引送入会稽山安居”,生下六男六女,皇上赐姓盘、沈、包、黄、李、邓、赵、胡、唐、雷、冯、周十二姓。另据资兴市团结瑶族乡瑶民珍藏《过山根图》载:其先祖原居南京八宝洞会稽山,隋唐年间,瑶人捕鱼失火,十二姓瑶人砍倒门前相思树,造成十二只船,载着十二姓瑶人背井离乡,漂海求生。漂泊三月没靠岸。生死存亡之际,瑶人兄弟跪在船头船尾,向盘王先祖祈祷‘‘保佑我们渡海上岸吧,以后我们每生一个儿子都向你老人家奉献一头全猪”。言毕,盘王差遣五旗兵马”,抚息波涛,轻风吹送,佑护着十二姓瑶人十月十六登上海岸!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并举行盛大的还盘王愿祭祀活动,《还盘王愿》仪式也因此而形成。①每当这一天来临,梅山瑶胞都会穿上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还盘王愿是一项古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瑶族道教信仰活动,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文化气息和民族精神。祭祀活动历时七天七夜,有传统、有师公、有学徒、有样本,有歌谣、舞蹈、舞龙(草龙)和篝火晚会等多种娱乐表现形式,包括《盘王大歌》、《长鼓舞》、《招兵舞》、《开山舞》、《招五谷魂》等;仪式过程中师公手持法器,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詞,族人手持长鼓,模拟祭神、射猎、建房、刀耕火种等动作,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瑶民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整个仪式内容丰富、过程完整、场而宏大,热闹非凡。

三、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乐舞的功能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多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就隐藏在还盘王愿的祭祀仪式中。梅山瑶族“还盘王愿”这一特殊礼俗记录下了本民族迁徙的悠远足音,该仪式中的乐舞在瑶族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意义。

(一)增强族群的认同感

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步迁徙的血泪史,不论是过山瑶,还是平地瑶,在其世代繁衍的过程中可以用居无定所,浪迹天涯来形容。瑶族是一个迁徙不定的游耕民族,宋代开梅山以前,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宋代开梅山后,瑶族陆续向两广和云贵迁徙,部分瑶族由广西、云南进入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他国居民。至明末清初时,瑶族遍及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天下瑶族是一家,但无论走到哪了,瑶族人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和东奔西走的迁徙而忘了他们的祖先,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盘王。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正是瑶族人通过一种特殊的祭祀仪式乐舞时刻提醒瑶人要不忘祖先,懂得感恩。这一祭祀仪式既凝聚了人心,又增强了族群之间的认同感,不管困难多大,环境多险恶,瑶族人民是永远打不垮的,骨子里永远流淌着瑶族人的血,身上永远透漏着梅山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气神。

(二)沟通神与人的情感

梅山瑶族过去都居住在深山老林,北宋开梅山以前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过着打猎捕鱼或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的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人们的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物感到神秘而恐惧。瑶人觉得万物有灵,把自然界无法解释的事情统统归结为众多神祗所为,包括天神、地神和人神。天界神灵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云诸神。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人界神灵种类繁多,主要有祖先神、圣贤神,行业神、起居器物神等等,它们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享受了最多的祭品。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还盘王愿”亦是如此,其祭祀的对象就是盘王。人们通过祭祀乐舞这一特殊形式加强人与神(盘王)的情感沟通,许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就通过音乐和舞蹈加以传递。这种交流方式简单明了,神灵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效果显著。

(三)宣泄民族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或神灵敬畏,或图腾崇拜。“还盘王愿”祭祀仪式是瑶族人典型的宗教信仰活动。梅山瑶族坚信神灵的存在,坚信祖先盘王在瑶人心目中的神圣、高大形象。人们通过每年的还盘王愿仪式来感谢上苍,感谢盘王等各路神仙的恩赐与庇佑,表达的是一种赤诚的信仰,美好的祝愿,虔诚的祈祷和执着的追求。祭祀仪式是在师公及其徒弟主持下进行的,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特定的内容,各种仪式几乎都伴随着原始乐舞的存在,祭祀乐舞已俨然成为瑶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有方式。同时,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乐舞具有很强的仪式性,必须按照祭祀的场景进行。整个仪式中,祭祀所用音乐、舞蹈与特定仪式的场景、环境和情绪相融合,展现仪式参与者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三、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乐舞的特征

(一)仪式乐舞的原始性

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是梅山瑶族人世代流传下来的祭祀仪式,梅山瑶族在其不断迁徙过程中尽管也吸收了当地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习俗特征,但至今依然保存的较完整,独树一帜,无可替代,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和神秘色彩。这种原始性体现在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乐舞保留着早期氏族部落体舞蹈的特征,同时也保留着着原始宗教的神秘气氛。比如,《长鼓舞》、《招魂舞》、《开山舞》等舞蹈素材多取自狩猎和游耕生活,师公的舞步飘忽不定,犹如神鬼附体,手舞足蹈;伴奏乐器加入锣鼓、牛角,气势凌厉、古朴原始,犹如原始部落战争时的信号传递和士气鼓舞;唱腔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婉转,犹如梅山瑶人在大山深处的高声呼唤或围坐在茅屋火堆旁的哀怨诉说,有着浓郁的古代社会生活气息,内容大多表现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善恶之争、因果报应等;既有激烈的战争场而,也有洒脱的族人狂欢,还有人神之间的对话,期间也弥漫着浓烈的巫风气息。

(二)仪式乐舞的娱乐性

“还盘王愿”祭祀的最初目的是敬神、乐神,师公通过程式化的礼仪让神高兴,以此来保佑后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而事实上在祭祀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歌舞的进行,人们在敬神乐神的过程中通过唱唱跳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放松,心情得以喜悦,内涵得以提升。尤其是祭祀过程中的歌谣、长鼓舞、草龙舞、篝火晚会几个环节,参与人数众多,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祭祀仪式在庄重严肃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悦之色彩。《评皇券牒》载:瑶族始祖盘王死后,王瑶子孙“连宵欢唱”,“摇天动地,唱歌不绝”。《阳山县志》载:瑶人“祭则作乐歌唱”。现代“还盘王愿”仪式一般分两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传统祭祀。仪式中场而庄严肃穆,程序规范严谨,唢呐、打击乐全程伴奏,牛角、手铃间或有声,师公领唱手舞足蹈,徒弟呼应齐声众合,整个仪式中,歌舞告祭占了近三分之一。第二环节是文艺娱乐和民俗活动。祭祀结束后,还要组织对歌、跳长鼓舞、舞草龙、举办篝火晚会等,男女老少尽情娱乐。这些歌舞既歌颂了盘王创世的英雄伟业,也赞美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更憧憬了民族的美好未来。

(三)仪式乐舞的程式性

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特色鲜明,现己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虽说梅山所属区域内的瑶族由于地处不一,各地祭祀仪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当地人文、地理、历史等周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习俗的同化和影响稍有不同,但其主体内容基本一致,形式大同小异,仪式程序规范、有序,有着明显的程式性特征。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笔者把它分为三个部分:起事、还愿和尾声。起事部分主要是请神(盘王夫妇像)、招兵招将、招五谷、迎客等。尾声部分主要是送神、篝火晚会、送别等。还愿部分是仪式的主体,包括祭兵赏将、盘王归殿(踏殿)、“藤箱良愿”、“还大排良愿”(还圆箕愿)、对歌、请王、挂莲花朵、挂红罗帐、奏殿的仪式环节。其中以“还藤箱良愿”与“还大排良愿”为重点。在“还藤箱良愿”仪式中有一过程叫“龙铺小席”,《还盘王愿·经书》记载道:“打开藤箱篾篑里内,请出沙罗歌词,三段歌曲:第一黄条沙,第二相逢贤,第三满段②;用新草席铺在地上,七双新筷子、七盏杯子、三碗老鼠肉,四碗青菜。,③这一环节是巫师在摹拟瑶人船行在迁徙的路途之中,为盘王设宴席。从随行的藤箱中,请出《经书》,呈上一点简单的供品,了却人们的心愿。唱完《小席歌》,接着“办小席”,唱《六庙词》、《三段歌》敬诸神。最为经典的是“还大排良愿”,也叫“还圆箕愿”、“圆猪愿”。这既是祭祀盘王的主要仪程,也是瑶族历史的形象演示阶段和仪式的高潮部分。师公以圆簸箕代表船,簸箕之外是想象中的海洋,十二个碗代表瑶族十二姓,师公以杖代浆,边划船边吟诵瑶族漂洋过海的经文,讲述瑶族十二姓渡海时,船久不靠岸,瑶人便向盘王祈愿,顺利上岸后每有男丁便向盘王祭祀圆猪一只。还圆箕愿结束之后,村民抬上一只几百斤重的白猪,在盘王夫妻而前宰杀,并以猪血沾染纸钱烧化,表示向盘王进贡。④

梅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是瑶族道教的宗教仪式.是梅山瑶人盛大的祭祀礼仪,历代靠心口相传,要学习歌谣、舞蹈及表演等多种技艺,集歌、舞、乐于一体。仪式中的乐舞是瑶人增强族群认同,宣泄宗教情感,沟通人神思想的重要载体,具有原始性、程式性、娛乐性等特征。由于时代的变迁,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还盘王愿”这项民族瑰宝日渐式微。2006年,这一项目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保护与传承该礼仪中的乐舞任重而道远,意义非凡。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山祭祀乐舞的当代价值及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7YBA234。

注释:

①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407.

②据《经文》后面唱词,此段曲名应为《望断曲》.

③赵光舜,赵瑞良整编.《还盘王愿(经书)大排良愿》打印稿,著者收藏.

④李斯颖,论仪式演述在文化记忆中的塑造功能——以湖南资兴市“还盘王愿”仪式调查为例[J].百色学院学学报,2018(01).

猜你喜欢

梅山乐舞瑶族
瑶族织锦
龟兹乐舞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梅山习俗与梅山相衣剪纸
读瑶族经典 为盘护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