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绣锦纹针刺绣技艺传承研究

2020-07-14林莎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蜀锦创新应用

林莎莎

摘要:锦纹刺绣是织锦艺术在刺绣工艺上的集中体现。以蜀绣锦纹针为侧,研究锦纹刺绣技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视角,对增强天府文化的认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开放探索锦绣技艺的创新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文献法、图像分析法等,归纳锦纹针定义,明确锦文针研究范畴,阐述须在某地区的锦绣依存关系下,分析锦文针起源与发展的必要性,并对这一技艺的整理现状和针法类别进行陈述,對已开展的创新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传统技艺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传承,应以融合现代设计科学的经济价值为落点,以推动个体创造力凝聚为城市发展动力的时代价值为根本。

关键词:蜀锦;锦纹针;创新应用;创造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TS935.14;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27-02

一、蜀绣衣锦纹针定义与研究范畴

(一)蜀绣锦纹针的概念提出

蜀绣锦纹针,根据其图案骨线的绣制特征又名拉锦纹,常用于服饰局部或绣像人物衣裙装饰,也被称作衣锦纹针。在锦文针图谱《觅针》-书整理的“成都蜀绣研究所蜀绣纹样1985年9月归档”资料中,将其定义为“通过不同彩丝的相互交驳,色彩的过渡,采用钉、盘、拉,组合成不同的几何、花纹、虫鸟等纹样”的绣法①。在《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根据蜀绣的传统命名方式将其称为“锦上添花针”“编织针”,但同样的针法,在同一时代的苏绣中,又被称为“网绣”②。

(二)蜀绣锦纹针在天府锦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锦纹刺绣是织锦艺术在刺绣工艺上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农业、手工业时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实践力,呈现出本民族、本地区织锦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汉代铺绒绣、宋明纳纱戳纱③、南通彩锦绣④、蜀绣锦纹针、黔东南苗族数纱绣等,都属于锦纹刺绣技艺,即以刺绣技法完成织锦纹饰,模仿织锦的纹样和纱线肌理。它们在起源动机上相仿,甚至在传承发展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由于对应的织锦文化差异,它们在题材、针法、色彩、材料上各具特色。因此,从天府锦、绣依存关系整理出锦纹刺绣在四川地区的形成脉络,有助于清晰呈现“锦纹针”这种本来只用于刺绣人物服饰的辅助性针法,在蜀绣技艺中能汇聚壮大,集成规模,形成蜀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技艺符号的原因,这也将为蜀绣技艺创新研究带来广深视角。

二、从天府锦绣依存关系看蜀绣锦纹针集成

(一)汉唐锦纹对刺绣工艺的深刻影

由于成都自汉代即设立锦官,织锦技术在蜀地非常发达,产生了丰富精致的织锦纹样;至唐代更有陵阳公、何稠等工艺巨匠将蜀锦纹样设计推向兼容东西、纵横南北的局而,使得锦纹对生活装饰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自上而下的影响⑤。汉代杨雄在《蜀都赋》中提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紌繏緋縛,縿缘卢中。发文扬彩,转代无穷。”诗句一方而反映出蜀人在锦纹设计和工艺制作上,创造力极其丰富;另一方而,反映出锦纹织品需求旺盛,例如“紞 ”用于被而,“繏”是锦带,“縿”是锦制鞋样,“縿”是旌旗上的直幅,“缘”是衣饰用锦⑥。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帐幔是以朱红、黑、烟三色在褐色绢地上用直针平铺满绣。图案为斜方格纹和红色、烟灰色树纹,是迄今最早的铺绒绣实物之一。以铺绒绣为代表的锦纹刺绣在这一阶段,有两个特点:

第一,几何图形的骨线依靠绣线与经纬线平行缠绕或45°缠绕,以各色丝线或散绒丝按照纱眼有规律地绣成花纹,再用长针距齐针填入。现存戳纱绣、纳纱绣、斜纱绣、数纱绣,都是古代铺绒绣法的变异和创新⑦。明代《纳纱天鹿纹锦>、清代《纳纱春牛图》是这一绣种与士大夫书画审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第二,骨线绣制方式效率低,但质地紧密,主要用于皇家贵胄书画藏品或服饰品,在少数民族中也仅用于袖饰和背饰。数纱绣起源于与蜀锦高度相关的黔东南刺绣苗锦。据《华阳国志》和《黎平府志》记载,三国时诸葛亮曾将蜀锦赠给黔东和黔东南的少数民族并传授织锦术,而后者吸收了蜀锦的特点,织成五色绒锦,称为“武侯锦”。清人爱必达《黔南识略》卷十二记载黔南苗族:女子银花饰首,耳垂大环,项戴银圈,以多者为富,其所绣布日苗锦”。现存数纱绣实物常作为服饰重要点缀。锦纹在汉族中的风俗化应用,寻求高效率的绣制,则发生在宋代及以后。

(二)宋代及以后锦纹刺绣的风俗化应用

宋代李新《广都道中》写到成都双流县华阳镇东南处‘‘万花织锦凡几曲,绣屏处处围茅屋”。说明民间织锦与绣花工坊毗邻,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锦绣合用花稿、互为影响成为可能。陆游驻留成都,也写到“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的盛况。北宋晚期各类锦纹图案还被大量地吸收到建筑装饰中来,成为<营造法式》彩画图案中最基本的装饰元素之一,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此时蜀地锦纹新颖精致,设计水平卓著,常吸引其他地区工艺形式竞相效仿。清代杨燮《锦城竹枝词》描述,“舒家绫子碎花工,顶好宫绸洪义隆。见样虽高能学到,一般顾绣与倭绒。”也就是说,至清代各种字号争相出新,花样水平之高,只有顾绣和漳缎工艺能撵上。

由于民用、官用锦绣制品的需求大大增强,民风开化。一种更有效率的锦纹刺绣技艺产生了,即锦纹针。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收藏的清代女氅衣的主体大身为锦纹针,衣缘则为纳纱绣。以锦纹针为代表的锦纹刺绣在这一阶段,有两个特点:第一,锦纹图案骨线以网纹、编织为主。第二,绣制效率高,变化灵活。

蜀绣锦文针质地疏松不耐钩挂,逐渐从实物服饰转向绣像人物的衣裙。其针法用途包括:人物衣裙,包括水袖、领排、裙裾的花饰、菩萨头饰及璎珞;建筑装饰,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镂空纹样表达等;风景题材中的船身、旌旗、拱桥。直至现代,它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仕女图、民俗画、佛像作品中。这种针法汇集大成于1960年至2000年。即国营蜀绣厂恢复生产,大规模生产蜀绣人物挂屏期间,共集结了一百多种绣制方法。

三、蜀绣锦纹针类别及整理状况

(一)蜀绣锦纹针类别

《中国蜀绣》-书将锦纹针归纳为四大类。

编织锦:铺针打底,用异色线绣出菱形或竹编网纹。网纹可由几条平行丝线加粗加宽,与地色形成更强烈对比,锦纹粗犷、朴实。龟背锦:铺针打底或露底,用网绣拉出六边形或八边形骨线,再用直铺针、斜缠针、松针、打籽绣点缀,锦纹古朴、神秘。闩花锦:铺针打底或露底,用浅色丝线在布上拉出回文、万字纹等骨线,用短针距斜缠针填满文字内框,锦纹庄重、规矩。拉花锦:铺针打底,网纹之上再绣网纹,直至画而丰满,偶有其他微小图形点缀,锦纹灵动细腻。

(二)蜀绣锦文针整理概况

杨德全老师目前整理了59种锦文针,以拉花锦、闩花锦为主。每个案例都整齐划一地罗列出技艺传习三大要素:要点口诀、过程小样、图形单元。诗句不仅包含了下针顺序、丝线色彩,还点出了拉花技巧、点缀要领,并和托出这一纹样的寓意。又将过程逐一罗列,配以完成好的单元图样,好让研习者逐一掌握。其中拉花锦按主题分为:栀子锦、桃花锦、花叶锦、梅花锦、金钱花锦、瓜米锦、灯笼锦、风车锦、兴角锦、八角锦、方形锦等;又有将以上两三种拉花方式融和在一处,形成更复杂的八角桃花锦、桃花逼格四角锦、蝴蝶十字雾花锦等;甚至更有齐聚一堂争相斗艳的“万花锦”,其口决为:万花开放福自来,枝影斗艳蝙蝠现;芬芳桃花又四喜,蓝彩纹中酒红淡。

四、衣锦纹针创新设计思路及案例

(一)题材设计创新

现代锦文针装饰图案设计变革,一方而来自传统设色布局的自然蜕变,例如:将铺针地色从单一色改进为多色渐变;将点、线、而的聚散关系重新打破组合;将网纹比例放大形成更具张力的视觉效果。另一方来自工艺美术运动自西向东传入产生的影响,例如:《火把节》构图采用了块而分割,将具象人物变化为几何块而构成,受到古斯塔夫·克林姆所代表的象征主义绘画风格影响,图案结构类似“新艺术运动”及“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作品。

(二)商品形式创新

锦文针作为蜀绣标识性技艺符号,重要性日益突显,越来越多蜀绣艺术家主动寻求作品向商品转化的路径。吴玉英老师分别与旗袍工艺技师、某鞋业品牌共同合作完成的高档锦纹刺绣商品。锦文针程式簡明,已具备较丰富的实用品应用基础,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特征。虚拟设计结合线下社区或产业园的服务模式,利于蜀绣产业融合川蜀文化和川蜀经济,走自己的道路差异化发展。蜀绣商品渠道创新是当前蜀绣产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商品形式创新则是渠道创新的前提。

(三)传习方式创新

锦纹针传习方式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依靠蜀绣产业人自发式传习,很大程度上延续着传统的师承关系和口传心授的传习方式,著谱著录勤恳整理一手技艺资源,已出版锦文针绣谱《觅针》,《中国非遗蜀绣衣锦纹针图谱》尚待出版;

第二类主要依托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一定的项目资金扶持下就技艺数据进行整理、上传,并改善教学手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已完成“非遗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则是西南地区唯一将《蜀锦蜀绣艺术设计>纳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院校,并己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课程教学和混合式翻转教学;

第三类主要依托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发起工艺美术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形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创新;第四类来自市场推动,企业培养设计、营销、生产管理梯队,迅速实现市场占有。

五、结语

衣锦纹针是蜀锦蜀绣文化历经千年,在当代汇集大成的重要技艺资源,凝聚了蜀绣产业人、教育者的集体智慧和劳动。它的技艺符号鲜明、应用前景广阔,在设计创新、渠道创新、传习方式创新方而处于起势阶段,未来将会与不断更新的设计需求、传播手段、信息化教学、商业模式发生更多碰撞。成都在六大国家中心城市文创指数排名中,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文创第三城”。创意在改变成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蓉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以天府织绣文化融合现代设计科学的经济价值为落点,以推动个体创造力凝聚为城市发展动力的时代价值为根本任务,将有益于推动天府织绣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传承。

★基金项目: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9257。

注释:

①杨德全.觅针.中国刺绣皇汉绣谱[M].香港:中国图书出版社,2019:4.

②刘正,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织绣服饰全集[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474.

③故宫博物院,经纶无尽.故宫藏织绣书画[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25.

④张学,南通彩锦绣主创群体研究(1959-1996)——以黄培中等艺术创作为主的考察[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1-15.

⑤赵丰,尚刚.龙博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纺织[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4:237 316.

⑥杨雄,蜀都赋清抄本[M].北京:国家图书馆影印资料,2018.

⑦柏舒,传统刺绣的演化和融创[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8-17.

猜你喜欢

蜀锦创新应用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木芙蓉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