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痕迹专家陈建华: 面对弹痕,是匠人也是“犟人”

2020-07-14北宫轩

北京纪事 2020年7期
关键词:陈建华枪弹物证

北宫轩

2019年9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大楼的会议室里,公安部首届刑事技术攻关创新大赛“北京预选赛”评审工作火热进行中。

只见一位脸庞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专家,正在逐一评点参赛项目……

陈建华在实验室进行弹壳比对

他就是已年届八旬享誉国际警坛的枪弹痕迹鉴定与指纹鉴定专家陈建华,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技术支队高级工程师、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北京市物证技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物证技术鉴定所所长、北京物证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

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的竞赛

陈建华的研究领域不仅仅局限在枪弹痕迹方面,他还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全新的专业——指纹学。在这一领域,他的研究也同样取得了赫赫战绩。

陈建华当时所在的北京市公安局刑事技术研究所既是研究机构,又是实战单位。在一次次出现场、看痕迹、办案子的实战中,他看到了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也曾目睹了因技术跟不上而无法取证的尴尬。

还是在19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陈建华出现场。崇文门一幢大楼内发生了一起强奸案,由于犯罪分子作案狡猾,只在一个塑料杯子上留下了不完整的指纹。多种方法一一用过,怎么也提取不到指纹。眼睁睁看着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却不能给侦查破案提供必要的证据,陈建华被深深地刺痛了。指纹乃物证之首,世界上没有两枚相同的指纹。因而提取条件好、特征多的指纹,是发现罪犯、破获案件的关键!一定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提取指纹的方法。陈建华向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

1982年5月,美国《同一认定新闻》杂志首次报道了用含有氰基丙烯酸甲酯超级胶薰显隐性指纹的新技术。原来在1970年代末,有人在装有日本某种牌号胶水的大型容器内壁发现一枚白色指纹。美国军队刑事侦查痕迹专家保罗明知道后,便买了一些这种牌号的日本胶水,做显现指纹的实验,发现其显现指纹的效果较好,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甚至可以显现出用激光也未显出的指纹。

康州刑科所长李昌钰会见北京市刑科所访美代表团

陈建华闻之怦然心动。这年6月,他领导的课题组立即投入了研究。由于国内不生产这种含有氰基丙烯酸甲酯的超级胶,陈建华和大伙一起跑遍了北京大小几十家单位,走访了几十位专家和有关人员。终于,他们找到了与美国超级胶性质相似的含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502粘合剂。

北京市刑科所在德国进行短期学习

陈建华加班加点,夜以继日,钻了进去。经过对502粘合剂机理的反复探讨、大量实验,美国人所说的技术很快就被掌握,显现方法到9月上旬即获成功。

方法确实优越,然而缺点同样明显:显现手印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小时甚至数天时间,这难以在现场勘查中使用。

这时,陈建华同美国研究者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面对着同一座高峰要攀登,那就是缩短指纹显现时间,以方便现场勘查。这好像是发生在陈建华和美国研究者之间的一场没有规则、没有裁判的竞赛。

美国研究者率先将显现指纹时间缩短到一小时。

也就在这时,陈建华找到了一种强碱性催化试剂,经实验,灵敏度要比美国人的高一倍。但因复杂的程序而不适于现场使用。

催化剂和“502”发生聚合反应的过程,给了陈建华一个重要灵感:聚合产生热量,能使“502”的分子大量溢出,何不采取直接加热法试试?

日本刑技人员来北京市刑科所交流访问

美国研究者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把显现时间再次缩短到10至15分钟。但是他们被温度纠缠住了,温度超过100℃时,胶液完全聚合,變得干硬。

陈建华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他将一把电烙铁的前端改装为小碗状,通过灯泡加热后,奇迹出现了:只听“吱”的一声,“502”冒出了一股白烟,无数单位分子扑向待现客体,数秒之后,一枚清晰的指纹出现了。殊不知,高温能叫胶液聚合干硬,超高温又能让它裂解汽化,这便是奇妙的化学特性。此方法,即使“502”已经干硬,亦能照常使用。

科学的美,有时就表现在简单之中。就在美国研究者还在灯泡的温度上打转时,陈建华所在的实验室里,仅用一把小巧的电烙铁、一只普通的电灯泡和几克“502”粘合剂就突破了这个难关。而陈建华他们发明制造的“502粘合剂显现装置”造价仅20元左右。

北京刑事科技研究所代表团访俄罗斯

这套简单实用的指纹显现装置,经公安部认定后,很快在全国各地公安刑侦部门推广。利用它破获的案件不计其数,其中1990年安徽黄山一起失窃大案的侦破最令人惊叹。当钱包从厕所粪池内捞出后经干燥处理,用“502”显现出一枚纹线清晰、完整的指纹时,参战民警一片欢呼。根据指纹比对,案犯很快被擒。

目前此法已经成为我国最常用的显现指纹方法,被专家称作是指纹显现方法的一次“革命”。利用“502”粘合剂显现手印技术获1991年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学不信虚伪、权势和情感”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跋涉,陈建华攀登上一座又一座刑事科学技术的高峰。他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1990年出版专著《击碎玻璃的检验》,2002年出版由他主编的《枪弹痕迹检验》,还参加了《司法鉴定知识大全》一书的编写工作,其中《物证技术学》一书获1992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法国刑技代表团访问北京市刑科所时在刑科所大楼前合影

1991年,他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1月他被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荣膺全国十佳公安科技英才之一,并获得“二级英模”称号。

他还组织领导了两个“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现场图形自动测绘系统”,把多对普通相机或摄像机拍摄的图片转化成三维立体模型,是那时国际科技前沿课题。当时,陈建华主持的“现场图形自动测绘系统”项目,已在北京市用于刑事案件现场绘图和现场重建。该项目2002年被评为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全国公安局刑侦部门推广使用。

同时,陈建华还主持并完成了另一“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枪弹痕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弹壳部分)”的研究。该系统总体上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其比对速度及前10位准确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操作简单、处理速度快、准确率高,及客观科学、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推广普及。该项目于2001年2月通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专题验收,同年7月28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未破涉枪案件串并案会,决定在北京市局“枪弹痕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未破涉枪案件现场弹壳、弹头数据库,建立枪支痕迹档案库及26省市枪弹痕迹样品库等。

“枪弹痕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在侦破涉枪案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0年7月、9月,北京市先后发生两起持枪袭警案,警方利用“全国枪弹痕迹数据库”很快查找到了枪支的来源,从而迅速破案;2002年,又利用该库查破了湖北、新疆发生的3起特大持枪杀人、抢劫案。“枪弹痕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被评为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昌钰(左)第一次来中国公安系统讲课时与陈建

物证技术鉴定讲的是客观,信的是科学,行的是公正。在有些案件中,受害者的家属因为亲人的不幸遭遇而难过,希望通过公安机关的鉴定弄清事实真相,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时他们又对鉴定结论不满意,认为这与他们想象中的结论相去太远。

北京一家医院的女医生,因为和丈夫多年感情不和,自缢身亡。她的父母完全不相信他们聪慧漂亮、博学多才的独生女儿会在一夜之间离他们而去。在百思不得其解时,他们想到了曾与女儿分居过半年的女婿,越想越怀疑是女婿掐死了女儿,而后又吊了上去的。

案发后,公安机关出了现场并解剖了尸体,出具了上吊自杀的鉴定结论。悲痛之中的逝者父母当然无法接受自杀的鉴定结论。他们流着泪访遍了公安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家机关,最后找到了北京物证技术鉴定所,希望能对这个案子重新进行鉴定。接下案子后,陈建华十分重视,慎重地挑选了鉴定人员。一方面,逝者母亲由于精神抑郁,对案件细节表现出许多妄想,但鑒定人员仍仔细耐心地倾听她的意见;同时,鉴定人员对本案中较为关键的物证——现场遗书做了认真细致的文字鉴定,证明这份遗书确属逝者本人所写,不是他人伪造的。后有关专家又根据尸体解剖的照片及笔录仔细分析,排除了先掐死后吊上的可能性,最终得出了逝者系自杀的结论。

在与鉴定人员的多次接触中,逝者的家人感受到了同情、热忱、尊重和耐心,也目睹了鉴定人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们明白了眼泪和亲情替代不了科学,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化解了多日积压在心中的疑云。

每当新入职的刑事技术民警问及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的立身之本是什么时,陈建华都会告诉年轻的技术员:“我们干的是人命关天的事,我们的立身之本唯有实事求是,因为科学不相信虚伪、权势和情感。”

无法做“顺时”的“智者”

有老朋友说他太犟,不知变通。他知道是老朋友们心疼他,从警40多年,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公安民警,从当初的一百个不情愿到如今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经历了太多的对生活酸甜苦辣的体验。然而他并不后悔对科学精神的坚持,总是笑着回应说:“我就是这犟脾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年轻时这样,到现在老了也改不了。”

陈建华就是这么一个犟人,恪守职业准则,坚守科学信仰,任尔东西南北风,干刑事技术工作一辈子把住一道关:实事求是。

1970年春,北京南苑的公路上,一队不寻常的高级轿车疾驶而过。突然,车队中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一辆车的风挡玻璃出现了一个窟窿。这是中央首长的车队,刚观摩完军事演习归来。

风挡玻璃被击穿的那辆车上坐的就是当时某中央领导。还没等办案人员到场,这位领导已经给办案定了调子:“枪林弹雨中这么多年,是不是枪打的,我还不知道?声音那么脆,肯定不是石头!”

枪击中央车队,此案非同小可。陈建华奉命赶赴现场,做仔细勘查。他对那块玻璃破碎纹路反复查看,又发现现场周围是工地,建筑用的小石子很多,最后认定为由车轮带起来的小鹅卵石飞起所击。他竟然和大领导早已定下的调子作出了相反的结论。有好心人劝陈建华:“智者顺时而动,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可陈建华就是陈建华,求实的禀性让他无法做一个“顺时”的“智者”。为了慎重起见,他进行了大量枪击实验,在最终的勘查报告上,他依然坚持了最初的结论。

陈建华回忆说:“对钢化玻璃击碎痕迹的认定很复杂,没有反复而严谨的科学实验,我是不敢妄下结论的。作为一名刑侦技术人员,我们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不能因为迎合领导而放弃了求实的根本。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猜你喜欢

陈建华枪弹物证
EX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BEHAVIOR OF GROUND STATE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QUASI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S IN RN∗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基于Unity3D的枪弹虚拟装配实验系统开发
聚焦数列热点题型
新型枪弹扫描仪
Stability-driven Structure Evolution: Exploring the Intrinsic Similarity Between Gas-Solid and Gas-Liquid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