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0-07-14颜倩雯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教师仍然采用语言分析教学法,学生表现出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低等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能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和形象化,直观地展示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障碍。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特点,把思维导图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重点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步骤构建,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颜倩雯(1985.4-),广东广州人,广州市第七中学,本科,中学一级。
一、引言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按照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师生问答,或者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语言分析教学法,偏重于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逐渐失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阅读课成为语法分析课或是词汇讲解课。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借助图形、节点以及色彩和数字等手段进行知识表征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达到深层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定义及特点
思维导图是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开启人类大脑无限潜力。思维导图主要以一个中心主题为始点,从中央主题逐步引发发散关联的分支。与中心主题相连接的是主干,与主干相连接的是支干,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逐级进行发散,最终形成一个类似于树状图的结构。
TonyBuzan将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主要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像上,主题关键词是引出话题及学习目标的核心内容。
第二,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思维导图是可以无限大的,学生围绕主题关键词展开一系列的学习及联想,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整个思维的过程。
第三,分支由一个关键图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一些不重要的话题也可以附着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以分支形式出现。
第四,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主題关键词,并通过颜色、图形、代码和多维度的形式将内容无限放大,有效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同时由于思维导图有着和大脑思维过程十分相似的结构,学生在运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投入学习之中。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应用
1.明确教学原则。从思维导图的特点出发,笔者提出应用思维导图的几点原则。
(1)注重课前自主性原则。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准备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其中课程准备的重要一环是学前的自主准备(预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前时段,合理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一节课的课程主题进行课前知识的搜索,同时绘制小组专属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提高学生整理信息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课中师生沟通原则。相比其他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在目前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有效的师生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的思维具备较高的逻辑性,一旦思维有误,绘制的阅读导图框架就会混乱,这时候需要师生之间有效沟通进行化解。另外,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言,逻辑性强的同时自由性更大,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导致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更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用精准流畅的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有效引导学生纠正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的问题。
(3)深化课后巩固性原则。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阅读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课后对思维导图的练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思维导图的巩固学习,深化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布置合适的主题作业,对学生课后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进行深化锻炼,并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检验课外学习效果。
2.设计教学实施步骤及流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阅读效率不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并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时段,利用思维导图制定了教学实施步骤及流程,意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开展思维导图的讲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笔者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学生开展思维导图相关知识讲座,让学生深入理解思维导图的特征及相关绘制方法等,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2)分步进行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教学。阅读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者图片进行头脑风暴,引发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绘制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让学生明确课堂主题,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插图等进一步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并通过思维导图去呈现预测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下一步的阅读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阅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完成绘制完整思维导图的任务。首先,学生要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由于在开始阶段学生还不能够独立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主题句,指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主题和各级分支的绘制。其次,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次级分支绘制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信息,需要对文章进行寻读。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具体问题,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文章细节信息和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进而完善文章的次级分支。
阅读后,为了引导学生对阅读信息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反映文章深层次内涵的问题。这个环节可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不断扩展自己的思路,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条理复述,帮助检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锻炼组织能力和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
四、教学反馈分析
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通过与学生沟通和对后测结果进行总结,笔者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1.面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目前教材中较多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学生不能自如切换导图模式;2.学生提出在实际考试中,考试时间有限,绘制思维导图时间过于紧张。
笔者认为,首先,思维导图不是万能工具,其在英语阅中的读有效性使用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及阅读能力基础上的,因此,应该允许不同能力的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具有差异性,运用思维导图对新知识加以呈现的同时,需要引导和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其次,思维导图形式结构是自由的,因此,导图本身只要符合构图者的想法,并能帮助其提高学习即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要过度用规规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最后,运用思维导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选择简单的绘图方式,提高绘图效率,同时增加学生练习绘制导图的机会,提高熟练程度,以节省考试中绘制实际导图的时间。另外,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题材文章思维导图的不同画法,方便学生熟练地在不同题材间自如切换。
五、总结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将思维导图融入阅读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结合所在班级实际教学情况,不断改进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勤加练习,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英语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