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松花江上》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分析

2020-07-14韩乐扬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韩乐扬

摘要:《松花江上》是著名作曲家张寒晖的杰作之一,是张寒晖在西安街头目睹东北人民流亡失所而创作的爱国歌曲。这首歌曲影响力强,传唱度广,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整首曲子以抒情性的旋律为基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沦陷,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同情,还有对希望早日收复国土,抗击日寇的爱国之情。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情感和风格特点。注重音乐表达的变化。

关键词:张寒晖;松花江上;演唱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85-01

一、歌曲《松花江上》演唱技巧分析

艺术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具有极强张力的男高音抒情歌曲。要想真正演唱好这首歌曲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容易。第一,男高音的换声点大概在小字二组的F到升F之间,突破这个换声点是作为一个声乐家必须要走的一步,而这首艺术歌曲逐渐由诉说的情绪转化到无奈、悲愤的情绪中,音域开始由低到高,都在换声点附近,需要歌唱者要提前做好准备。第二,这首艺术歌曲情感和感染力较强,需要歌唱者在拥有娴熟的歌唱技巧的同时还要理解歌曲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使听者感同身受。《松花江上》講述的是怀念故乡,渴望收回故乡的一首爱国抗日歌曲,演唱时应合理分配声音的力度,合理控制歌曲情感的表达,做到有强有弱,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的爆发出一种单一的声音和情感。如果要想唱好这首艺术歌曲,必须依靠歌唱技能,稳定的气息控制才能完成好高音。

作为一名男高音,低音的强声唱法和高音的弱声唱法是两件很困难的事,但这首艺术歌曲中恰恰需要这两种唱法。这需要气息的强力支撑以及声音位置的精准统一还有身体机能的把控得当,所以说高音弱处理和低音强处理能否完成的好可以体现一位歌唱者的能力和水平。歌曲首段“我的家在”这四个字为一小节,那么四四拍的强弱周期规律是强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其中“我的”两字在强拍位上,“在”字在弱拍位上,但大多数歌者刚学这首歌曲时,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在”字的音高在这一乐节中是最高的,而习惯于将“在”字强唱,但却违背了拍子的强弱规律,这一点是需要歌者注意的。所以我们在这一乐节中就要在“我的”两字上强音进入,在”字就要弱声控制音量,在演唱中有一种对比。

老师曾经反复和我们强调过,高音不难唱,难唱的是高音前而的那个音,要提前准备好,避免高音时慌乱,出现声音质量差甚至破音的情况。在歌曲结尾处的抒情部分,有连续不断处在换声点位置的高音,并且时值很长,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唱高音之前要把气息支点放低,稳定在腹部,腰部要持续发力为声音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同时声音管道要充分的打开,位置集中在一个点上发声。在整首歌曲的尾声部分,需要很强的情感表现,声音强度应该加大,使音乐达到最高潮的部分,那么在唱“什么时候”这句歌词的时候应该发力弱一点,为后而的情绪爆发铺垫好,合理分配这一句的用力点,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才能欢聚在一堂”的高音质量作出保障。好的歌唱是需要机能与技能的相互结合统一来完成的。

二、歌曲《松花江_》的情感分析

抒情艺术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包含浓浓思念情的爱国歌曲,要想把这首艺术歌曲唱好,我们就要分段来理解不同段落中的不同情感。第一段歌词是“怀故”,先讲的是故乡富饶的资源和特产,这一段演唱时要带有一点自豪之情在里而。随后是对自己家乡同胞,父母的思念,这个时候情绪就要有所变化,要将游子在外内心煎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歌曲中体现出来。第二段歌词是“漂流”,讲的是因“九一八事变”失去家乡,作者愤恨痛苦,情感陡然转变,对日寇的狠,对政府不做为的无奈,全部蕴藏在了词中,所以进行演唱的时候,要揉入那种悲伤和欲哭无泪的感受在里而,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哭腔在其中。而第三段“呼唤”更多的是一种希冀,希望早日收回故乡,回到家园,但在这种希冀中也有对中国现状的失望,沮丧,所以在演唱中要着重注意“那年”“那月”“什么时候”这些词,这些时间的词汇都在强调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期盼之情。通过对整首曲子的了解,可以看出张寒晖在作曲时对情感把握的细腻之处。

三、结语

抒情艺术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抗日救亡运动歌曲。这一类歌曲的特点是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节奏明快,歌词朗朗上口,能够鼓舞抗日救亡人士的热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张寒晖的艺术歌曲《松花江上》的分析,我们对于这首作品的重难点部分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在演唱时要有充足的气息支持及声音管道的打开,保持声音的音色统一。同时要把握作者在不同段落抒发的不同的情感,从怀念家乡到漂泊流浪,再到对中国政府遇事不作为的无奈。这些都是要在演唱时需要注意并表达出来的。

参考文献:

[1]赵英,浅谈抗战歌曲的演唱特点——以《松花江上》为例[J].黄河之声,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