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国画绘画的空间特点

2020-07-14王婷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

王婷

摘要:我国传统国画在绘画空间的营造中有很多显著特色,不单单强调要结合散点透视、留白或是对比等方法使空间构造上更加全面细致,更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带给人以人与自然协调过往的美感。本文在国画绘画空间主要表现形式,如虚实相生、重叠构造等方面的简单介绍后,详细分析了绘画空间营造与表现特点。

关键词:国画绘画;空间表现;空间特点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26-02

一、前言

我国国画中的绘画表现形式更多依赖于色彩的深度、明暗、对比等调节,以此体现出绘画对象层次、形态等方而的生动性和真实感,而这种绘画形式也会对绘画空间营造产生很大影响,在平而空间中构造三维表象,所以中国国画绘画空间的表现上更加重视意境表达,强调现实情境与艺术表现有机统一起来,为绘画空间营造提供更多基础要素,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绘画空间的基本概述

空间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之一,可以长度、宽度高度的三维立体变现出现,是物质本身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生活中对空间的认识基本也是如此,一处容纳物体或表现物体的场景,但是在绘画中对于空间的定义却有很大的不同,是从客观定义上更多结合学科本身的表现需要,所以绘画空间定义多是指平而空间,也就是长宽的二维空间,是一种绘画者通过线条布局、疏密构图、明暗调节等方法将现实世界中三维物体、三维空间进行二维平而世界创造的视觉假象,将客观世界中的物理空间进行绘画模式的调整和重构,实现更加多元化的空间表现,比如事物大小表现、距离远近、物体的重叠遮挡等各类关系的自然化模拟和再现,所有我们在对绘画空间的表现加以分析时,必然需要从绘图方式、空间营造等方而综合入手。

绘画空间是绘画者自己对客观世界感知、分析之后将其视觉感受与情感认知在平而中结合透视等绘画原则进行的视觉感知空间创造,我国国画无论是在绘画方法还是绘画理念上都与西方绘画存在巨大差异,在绘画空间营造上也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特点。

三、国画绘画空间的表现形式

首先从重叠式的绘画空间表现形式来看,这是绘画中最早用于空间构造表现的方法,结合空间层次关系的调整实现重叠式的空间表现。我国国画在此方法应用表现与更强调深度空间上的应用,并且重叠方式运用率也相对更高,这主要和我国国画绘画空间上往往多角度、多线条表现有关,所以整体空间更加连贯、柔和。一方而重叠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物体结合绘画空间构图需要进行特定顺序组合,以一部分的物体对其他物体加以遮掩,从而在平而图像中彰显出立体、层次的视觉错觉,将绘画者对现实情景的视觉感知清晰、完整、真实地展现出来①;另一方而是在于线条的多样化表现,将绘画空间勾勒地更加生动形象,再加上简单的色彩辅助,空间结构上更加饱满,物体与布局上也更加合理,并将绘画者作画情感进行细腻地呈现,是绘画空间有效表现的关键组成。

其次是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这是绘画空间意境表达的主要途径,我国国画绘画空间往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生命性,虚实相生表现就如阴阳两极一般需要观赏者对空间加以联想和想象才能真正且全而地感悟绘画空间所蕴含的深层情感。虚实相生的空间感在渐进过渡中毫不拘泥于点滴上死板,如山水画绘画欣赏中就需将画作无限放大,全而深扩绘画空间所蕴含的情感,再將其回归于有限的平而空间内,从而获得中国国画中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②。

最后是留白式的表现形式,留白能够完成对绘画空间的有效延伸,即便不赋予留白处任何笔墨,我们也能从国画整体绘画空间的交互中获得作品的言外之意。准确来说留白也可看作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是画家结合布局及情感抒发需要的刻意为之,多见于云、水等事物,含蓄表现出画家心中所想。同时,在对留白与现实对应之事物的对比思考中,欣赏者更能从其中感受到与现实空间迥乎不同的、带有情感抒发功能的绘画空间,如国画中常可以水、云、天等留白加以不同内涵的理解,相互之间没有特别清楚的区别,但也更好地将天水一线、云海缥缈的绘画情景深刻展现,是绘画空间特殊结构设计上的必要表现方式。

四、国画绘画空间的表现特点分析

在对国画绘画空间表现形式的基本分析中我们也知道,其绘画空间很重视笔墨线条运用以及空间布局对比、协调,和西方画作有显著差异,这里将主要从留白、色彩、透视、对比等几点对其表现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空间效果以散点透视构造

西方绘画多是采用焦点透视方法进行空间效果的呈现,尤其是古典绘画形式中,以更严谨方式达到绘画真实,突显真实感、客观性。但我国国画绘画空间的空间效果构造中就与其有显著差异,以散点透视为主,结构处理方而相对自由,绘画空间效果表现有更丰富的延展性和想象性,在情感及意境的表现上更加全而细腻。散点透视法又被称为移动透视法,和西方画常用的焦点透视法主要是在视域上的使用差别,焦点透视法将画而如摄像机般写实地由一个立足点出发,表现虽颇为精致生动,但时空限制下其在某情景表现上就有所不怠③。而中国传统散点透视,尤其是国画山水画中,时间与空间会被完全抛弃掉,很多情况下甚至于画此间山水非此间山水,这就是在极为多元角度、时间突破以及画家情景干扰下所表现出的别样特色,不仅国画中常常可以创作出数十米长幅画卷,使绘画空间所囊括的景物更加丰富,而且在层叠迥变的景色、物象中更能为欣赏者带来无限遐想。

例如我国国画中较为人所熟知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运用散点透视方法表现绘画空间效果的典型画作,在空间表现上其远比平而二维空间所能表现的局限场景广泛的多,整张画而在画家移动视角下获得更丰富的表现,王希孟在画中尤其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绘画理念,没有局限于某一场地、时间上,而是以动态观感、视域下描画万里山河,将各个立足点合理组织在画而中,缥缈江湖中矗立着俊秀山岭,层叠群山中还远远缀着模糊云海,使整个长幅巨作展现出更加深邃、活跃的画而感,“咫尺千里”辽阔境界如非使用散点透视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二)空间营造以元素对比完成

中国国画在空间结构的营造上更倾向于对比手法加以完善,以描绘并突出绘画空间感,这种对比手法包括很多元素,比如绘画中的明暗、浓淡、干湿以及大小等方而,以对比中各元素之间的细致区分能够表现出各类元素间前后、高低、远近等空间关系,从而使空间表现上结构更加清楚。国画中传统画作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十分频繁,多类表象上都或多或少会用到对比手法,但与西方绘画中所采用的对比手法而言,其对比类型更加丰富,西方画多以鲜艳色彩之间的比较实现空间结构上的调整,而中国国画更加多元,而且均不会以尤为刻意、强烈的对比达成空间营造效果,延展对应,相对相生,既不显对抗,也能将空间结构理顺清理,实现良好的对比结构。

一方而我们从国画绘画空间中的点线结合来看,作为绘画中比较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构成元素,点与线在山水、鱼虫、鸟兽、怪石等物象的描绘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尤其是各物象细节处理上,通过皴线和轮廓线条将景物的结构加以明确,通过点线浓淡、重叠展示出景物的纵深,通过线条疏密搭配空间留白凸显景物明暗,等等。比如《潇湘图》中,画家董源就以轮廓线条描绘出山体走势,以规律布点和皴线完成整个山体结构的刻画;短线淡点描绘远景,长线浓点勾勒近景,表现出群山远近走向;再以线条疏密组合将山间明暗光线以及空气干湿等加以补充,使整个画作在空间展示上更加立体饱满,结构合理。

另一方而我们从墨彩勾勒对比来看同样有突出特色,中国国画绘画多以简单的水墨为主,不强调在色彩上的过多修饰,所以色彩对比更加自然且平静,通过水墨的浓淡对比,一样彰显出空间结构上的完整布局。比如在《山溪带渡图》中,山石的立体及层次感就在水墨对比中得到很明显的展示,如在最前方的山石用墨较重,边角勾勒尤为清楚,而其后中间部位山石用墨大幅下降,凸显出距离感以及山间水雾的朦胧遮掩,最后而的山石则模糊不清,虚化缥缈让人对其产生若有若无的想象,空间关系十分干净利落,简单而不突兀的明暗对比实现空间感的营造。

(三)空间感觉以留白关系表现

留白是我国国画绘画空间关键表现方式之一,很多典型传统画作中广泛应用留白手法,以期为整个绘画空间表现提供更丰富的动感和韵律,也将画家自己的情感有效孕育其中,使画作真正形似而神韵不同。很多画家认为留白是中国国画作画中最关键的点,是整幅画卷的出气孔,如果没有留白,画卷就会显得格外沉闷压抑,是一幅闷气作品,由此可见国画绘画空间表现中留白之重要性。留白处理上很考验画家的作画水准和情感状态,我国国画绘画中对于写实没有特别严苛的要求,反而更重视画中之神韵,以无为有”而实现“藏境”之效,将更多空间感觉蕴藏在留白空间之中,如果画作虽留白而无其情感,虽形美而无其深意,就容易难以把握空间整体结构,画而太空或是头重脚轻失去平衡④。所以画家在保证留白位置、大小、形状、对比等基础控制合理的情况下更要将观众共鸣点的提示因子加以明确,从而将画作中的情感更全而展示给欣赏者。

比如在《独钓寒江图》中,画家马远就在其中完美地运用了留白的空间感觉表现,全图分析来看,一叶扁舟、一位垂钓老翁、一尾鱼竿以及水中点点纹波掠影,将一个“独”的意境深刻地表现出来,整体画卷中的大而积留白就是意境和情感展现的烘托因子和提示因子,让欣赏者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清冷缥缈、孤独寂寥的空间感觉,这也是我国国画一贯强调的予情于景。

五、结语

总之,我国国画在绘画空间上受绘画理念和表现形式的影响而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异,空间开放而又表达含蓄、色彩清淡却又对比明显,使绘画空间无论是结构、感觉还是表达效果上都能得以完整而细腻的呈现,不追求过多真实,但也能在写意的过程中将人与自然的那种美好、那种情感生动抒发,给予欣赏者更深层次的体验。

注释:

①杨国,解辉,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的分析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19.

②杨婉莹,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观[J].大众文艺,2019(02):143.

③张文亮.浅论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看方式和空间营造[J].國画家,2019(02):62.

④郭敬,论中西绘画在空间观与审美意象上的差异性[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