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审美视角赏析美国儿童文学

2020-07-14陈晨

北方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儿童文学

陈晨

摘 要:《少年小树之歌》是美国重要的儿童读物。本文以该篇读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态审美视角来阐述自然观、生活方式、审美态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相关内容的解析,进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审美态度教育视角下,解读生态审美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生态审美;生活方式;儿童文学

生态审美,是一种对美的理解,也是对艺术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通过生态审美视角,可以进一步发现其潜在的巨大作用和价值。尤其是通过一些儿童读物,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塑造健康的生活观念,具有明显的成效。

一、生态审美的自然观

自然观,其核心理论是对自然的美,可以深层次地感悟和理解。同时,针对自然美的表面事物,实现对美的审视和理解。通过外在的美以及自身的感受,了解美的审视方式。《少年小树之歌》中,强烈的自然美和生命价值的倡导理念,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画面,通过对文章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感受到自然界,生命的存在意义,感受到自然气息的灵动和快乐。“透过树梢传来的低语和叹息”,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让美的境界和感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山水的描写以及植物的形容,充分展示自然生态、和谐美好的画面。而在这幅画卷中,灵动的写作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生态审美领域中,自然观的最佳体现。通过对景色的深层次的感受,以及大自然的描绘方式,让读者可以对这些内容,产生足够的向往和冲动,进而对美的感受形成一种读者共鸣。而这种阅读感受,正是生态审美中自然观的体现,有助于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建立自身的审美视角,通过在文学内容中,逐渐融入作者的表达氛围,进而升华相应的情感共鸣,实现对美、对爱、对自然的领悟。

文中对动物的描绘,可以进一步增进儿童的关爱之情和善良之意。同时,随着拟人化手法的深入表达,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生活中的同类事物,都能建立相应的情感联结,从而实现自然观的建立。这种由阅读带来的乐趣,是生活中其他内容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强化儿童对该类文章的阅读经验,有助于增进儿童对于美的审视能力的感悟,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程度,以及建立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等。这些感知和内涵,正是儿童所需要的。而在生态审美的视角下,这篇文章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以及相关动植物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而实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足够的同情心。这是儿童其内心纯真特点的重要体现,更是在生态审美领域的一种解读。这些复杂的感受和情感,让儿童的心理环境健康成长。

二、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

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体现自然亲和的审美生活方式。该生活方式,所倡导的是对生活资源的节约和利用,进而实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理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少年小树之歌》中,深刻阐述了对于生态审美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而在文章中,着重阐述了对于大自然法则的尊敬和崇拜,以及少年小树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当小树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深入融合,来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感受自然。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是小树的老师,让小树在自然的生态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去爱、如何快乐。作为小树的启蒙老师,他的爷爷,将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的信仰,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教育小树要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充满爱。[1]

不能一味想要征服大自然、伤害大自然,而是要与大自然的力量融为一体。这是爷爷人生的信条,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原则和方向。为了坚持这一信仰,爷爷已经守护了大自然整整一辈子。小树正是处在这种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中,学习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如何利用大自然,而不是一味征服大自然。因此,小树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是通过爷爷的言传身教来逐步成长的,同时,在爷爷的教育下,小树知道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不能没有原因地伤害生命,更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环境。在打猎过程中,只去狩猎自己需要的,而不会伤害一些无辜的生命,只捕捉弱小的动物,放弃强壮的动物。这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印第安民族一直繁衍至今的重要方式。在春天和夏天,坚决不使用任何的陷阱进行狩猎,同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将照顾伴侣和生存奋斗处理得极为融洽。这些道理在自然界中,都感受得极为清晰。[2]

例如自然界中,小蜜蜂通过采集花粉酿造蜂蜜,而蜂蜜的量远远超过自身所使用的,而蜂蜜可能会被熊或者其他动物偷走。人类的生活理念,跟动物极为相似,都存在巨大的贪念和欲望,永远不会满足,总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多得一份,因此,战争便发生了。由此可见,爷爷的生存法则中,充满了满足和知足的乐观理念,进而促进了小树构建阳光的心理环境。这种满足和知足理念,伴随着爷爷一生,同时也逐渐深入到小树的生活方式中。[3]

不浪费、克制、理性是小树学到的重要生活方式,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进而对生命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而在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对于物质生活的极度追求,进而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损失。通过小树,读者可以学会对于生活资源的珍惜和节约,实现对环保诉求的理念和价值。重复使用可以利用的资源,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这些内容都是生态审美重要的内涵和意义。生态审美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学会用心感受、用心理解、用心珍惜。比如文中,有描写由于吃得太多导致跌落树下的红雀,小树和爷爷将它放在树杈上,避免被其他动物吃掉。另一方面,当部落的人即将临终时,会让亲人们把他埋到周边的树林里,让自己的身体归还给大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世会更加美好。这种自然的遵循法则,让生命有了新的意义。小树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价值,以及生态审美中的生活方式。

三、生态的审美态度

对于生态的审美态度,它所表现的内容更多的是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思想,是反对“人类中心说”的观点,倡导人和世界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之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倡导绿色和平的生态理念,是生态审美的重要體现。人类社会如果想要建立常态的和平模式,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是这种模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例如,文中描绘了印第安人在见面礼仪上,展示出的和平理念,是这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将人类的和平发展理念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少年小树之歌》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自然环境的行为,批判得淋漓尽致,通过这种批判和解读,让读者感受到小树在自然生态成长中的幸福。尤其是爷爷对白人的厌恶,白人对于自然的索取没有任何的节制,这种现象,预示着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当文中描写到小树进入了孤儿院,人性之间的丑恶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小树更加明白,人类社会的复杂和艰难。也让小树明白了自由的可贵以及对于大自然的向往。通过“野蛮”的印第安人与“文明”的白人,二者不同的教育观念,更加全面地解读了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这种讽刺让清澈的小树,变得迷茫,也更加剧了对于现实主义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满以及对于美好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小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周围人对于他的敌意和不满,而自己对于这种情况,秉持在内心坚守的善良和淳朴,没有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这些人。这是小树的生活理念。

对于小树的故事,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以发表自己的解读,而这种认知,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环境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像小树一样,充满阳光、内心健康、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未来的生活一定不会太艰难;如果像文中白人一样,对于周边的环境,充满占有欲,那么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定会远远超过想象。和平的发展理念,是生态审美的内在形式,作为人类,应该尊崇自然的本心,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人类社会中,也不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方式。这种觉悟和观念,是现代社会所欠缺的核心和精神,也是儿童教育中,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当代儿童读物中,具有特点、有境界、有内容的重要代表。

四、结语

通过对《少年小树之歌》的全方位解读,以及相关理念的看法和认识,对于生态审美的感知和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通过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进而实现填补我国儿童教育中的相关空白,解决教育方式和教学形式的疏漏和缺失,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丽英.美国经典儿童文学阅读“金课”探索——以《夏洛的网》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210–211.

[2]张亚雪.美国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设置——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5):101–102.

[3]高艺倍.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觀视角看生态审美思想——以《闲情偶寄》中家具设计为例[J].设计,2018(09):56–57.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