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0-07-14陈本年

考试与评价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有效途径初中语文

陈本年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阅读素材的甄选和阅读的方法两方面入手,探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提高效率  有效途径

一、阅读素材的甄选

1. 诗歌。我还记得第一节阅读课,我带着学生走进了汪国真的诗歌世界。首先,我自己很喜欢汪国真的诗歌,激人奋进、满怀壮心,积极前行,像一抹暖阳;其次,诗歌本就是中国国粹,有着无穷的魅力,在朗读上也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课。我选了汪国真的11首诗歌,其中重点在《只要明天还在》《热爱生命》,学生自荐朗读,全班齐读,我没有忍住,也范读了一下,顿觉激情澎湃,好像回到了青葱却活力四射的学生时代。看着学生的神情,听着学生动情的朗读,不禁喜从心生。就着诗歌的这股热劲,接下来的阅读课分别带着他们一起赏读了冰心的几首小诗,其中我特别喜欢《纸船》。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作,如顾城的《一代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带领学生不断去探索诗歌的魅力场景,去体会环同的酸甜苦辣。

2. 散文。散文与诗歌不同,形散神不散。散文是最能与学生的写作相关联的,散文也更能与现今的学生拉近距离。因而,阅读课必然少不了散文的身影。我首先选取了我最喜欢的林清玄的散文,林清玄的散文多关注身边的人,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勤劳、朴素、乐观、坚韧,往往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林清玄带有禅意的文字也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百读常新,历久彌香,如《鸳鸯香炉》《木鱼馄饨》《百合花开》《桃花心木》,像在聆听一位哲人的诉说,浅显易懂、发人深思。其次是朱成玉的散文,初识他的文字是在《祖母是一片不知名的落叶》《蔓延的花香》《心底的照片》,朱成玉的文字关注人们已被忽略的角落或是不被人们长提及的情感。文字虽不华丽,却甚为勾人魂思。

以上两位是我一开始重点推荐的,慢慢地,一些名家散文的名篇名作也陆续地成为我与学生阅读的精神食粮,如朱自清的散文,张晓风唯美的文字,毕淑敏的提醒,琦伊的笔下沉淀……

3. 学生的创作。这里学生的创作,既指学生的作文,经过几次修改之后,比较成熟的文字,读给学生听,既有美的感受,又能对作文的提高有所帮助,毕竟读、写不分家。还指学生写作的诗歌、周记等非学校硬性写作要求之下的原生态创作,对学生的习作进进行鼓励支持。还指学生推荐的美文,因为总是老师一个人去找阅读的美文素材的话,短期还可以,长期的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我推荐的美文标准是一定要对学生的作文有一点启示,选材、立意、语言、结构,有一点启发就可以。

二、阅读的方法

1. “读”出美感。阅读课,不读出声,不有感情朗读只能是“伪”阅读。只有朗读才能焕发起文字的魅力,与文字真正对话。当然,有时到图书馆去,有时对一些中长篇小说的阅读,是要默看的,这另当别论,只是不要在阅读课上忘记朗读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提到的汪国真的诗歌,我记得当时用一节课的时间用来赏读,学生们很是活跃,两个班级都是如此。我准备了视频的示范朗诵,从网上下载的,却在课堂上刻意未用。那样的朗读确实在音准上,标准上规范、到位,我却认为是对学生个体朗读的限制,每个人有自己的朗读体验,可能学生的朗读技巧上有所欠缺,但是可以用情感来弥补。我会喊课堂上从未主动举手读书的同学,用他的情感体验来朗读,欠缺的地方加以必要的指导,如轻重缓急,如抑扬顿挫,当他一遍遍地朗读之后,改变必然不小,我会拿着相机用录像记录下他的朗读片段。朗读可以唤起学生心底对文字的热爱,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语文课离不开朗读。

2. “悟”出美感。阅读并非是读完而已,并非只是走马观花,必然要有收获。例如,向学生推荐了乔叶的《生活常常是如此之美》“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多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多关注小人物,劳动人民。

学生推荐的文章也要在后面附上推荐理由,是特别喜欢文章的语言,还是结构,还是选材、主旨。或是有感而发、触文生情。

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情感,形式上可说可写。说的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通过阅读应让学生得以提高的能力之一,有的中学生羞于表达,怯于发言,通过阅读课这个平台,通过文字这个桥梁,让他能找到改变的契机。写的途径主要在下面来谈。

3. “写”出美感。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如在阅读汪国真诗歌时,课后布置的作业即为模仿写作,学生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下,在本身青年的创作热情下,还是佳作频出的。在下一次阅读课就会进行展示阅读。

只有阅读的长期积累,学生才会形成对语文语感的积淀,才会不“怕”作文。广泛阅读才能打开眼界和思路。从他人的思想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从而有新的发现,推陈出新,写出有品位的文章,这是一条养成作文能力的途径。如《如水的月光》,作者的写作思路对学生写作有很大启发。“我”被分到西村,苦闷、压抑,对他人怀有不解,对世界缺乏关爱的怀抱。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难、瓶颈、不顺等。地下室的昏暗灯光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家人面对困难,展现出的积极心态,阳光般的温暖扫除了我的阴霾,也正如我们的生活中会碰到帮助我们走出阴影的人、事或是景,带给我们内心的启迪,教会我们成长道路上要乐观。这样的阅读除了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还能对作文有潜移默化地影响。

总之,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培养,来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品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而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让阅读成就校园一番美妙的风景。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有效途径初中语文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