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之思考
2020-07-14覃业飞
覃业飞
摘要:地方高校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总量占比90%以上,是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战中的核心。地方高校虽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成效有待提高。文章针对当前现状就如何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构建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改革以及阵地建设等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高校作为前沿阵地,如何在密集的具有西方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炮火中,提高认识,创新举措,大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性,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而地方高校数及学生数在高校中均占比90%以上,是做好高校意识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地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签订责任状,明晰主体责任
明确各级责任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每年度通过签订意识形态责任状,层层压实相关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二)抓阵地建设,掌握话语权
课堂教学就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守好一段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提升政治素养,建设一支队伍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强化师德建设,确立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四)注重网络建设,抢占主战场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批判识别能力;二是建设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传播出去。
二、地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顶层设计上缺乏统筹
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作为前沿阵地,面临的挑战很多,要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安全。高校为此要上下联动,列出责任清单。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只是对应上级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点对点地布置开展相关工作;未能深入了解本校意识形态工作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或薄弱环节;意识形态工作缺少长期建设规划和统筹布局等。
(二)队伍建设上缺乏成效
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一线教育,一线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主渠道,主渠道教育工作的关键在教师。就目前来看,一是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些教育思想或基本原则,用它来指导教师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师的育人职责再次加以强调,各校纷纷响应,积极倡导开展课程思政,教师的思想观念相比以往,确实有了一些改观,但科学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科学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远未在教师头脑中形成并用于实践。二是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缺乏统一。高校师生关系相对疏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就在课堂,课下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并无交集。大部分高校教师并不认同教学也是一种学术的观点,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通过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证明自身的存在和“江湖地位”,如此便带来了对教学的忽视以及一些功利主义倾向。在有限的课堂师生交往中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对待教学及学生学习的一种轻慢态度——不投入,教学效果差,由此产生对教师为人师表、甚至人格上的一些质疑,从而延伸到对教师课堂进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不接纳、甚至是排斥。
(三)教育方法上缺乏对话交流
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总体上来讲仍以传统的教育方法灌输为主,而在信息社会中,作为其中异常活跃的信息交互主体,大学生可能通过网络等载体受到一些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头脑中产生了一些怀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即使在行为上未表现出来,但其思想上也已产生了一些症结,影响其今后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这样的基础和前提情况下,“灌输”无法解开学生思想中的症结,只有在对话交流中,教师让学生抛出内心疑问,通过辩论、对比和事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去伪存真,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
(四)阵地建设上欠缺一些作为
信息社会中,网络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过了课堂,而且是全方位的。虽然有一定的管控,但由于信息海量,学生自身会在这些信息碎片中自动构建起对社会、人生、价值的基本看法,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一些表面看似正面的信息中隐藏着西方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进行内化,而这些信息有时并不在于多,少数就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价值影响。我们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网络喜好和关注点并不了解,对网络新媒体阵地建设投入并不够,对学生网络生活的规范并不够和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不够等。
(五)课程建设上缺乏力度
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抓手,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其他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思政又相对随意,碎片化明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度不够,基本上还是基于PPT的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少;其二,意识形态核心课程体系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课程较少,有意识的构建也少。
三、提高地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性的实践
路徑
(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
高校党委要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制,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专题调研和专家讲座等形式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指导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确定年度意识形态重点工作,解决意识形态工作突出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意识形态工作建设规划,确定年度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清单,并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加以落实。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监督,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
(二)打造一支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
人是决定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关键,高校必须打造一支乐于、勇于、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从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建立教学科研适度平衡机制和优秀教学成果认定转换科研成果机制,在职称评聘、优秀评奖等机制中加大教育教学比例,激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投入。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作为教师引进、评聘、考核和评优依据的重中之重,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促进教师回归教学本身。要通过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等常态化学习机制,依托“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并讓其通过自学、听专家讲座和部门政治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牢固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理念,达到真学真懂,从而实现真懂真教,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症结。
(三)建设一流意识形态课程
高校在制订一流课程建设规划时,首先要把思政类课程纳入其中,必须加大投入,着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精品课程,重点从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着手。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用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支撑、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要让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发挥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偏好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课堂简单知识学习的重复性,为课堂深度学习与讨论交流奠定信息化基础。要有意识构建、丰富意识形态核心课程体系,结合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课程以及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和伟大事业等专题性课程。
(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重点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加强教育理论培训,革命实践必须要有科学理论加以指导,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等现代教育理念,并进行相应教学设计。要有效开展集中备课,每章节内容要有意识收集学生的思想症结点,做到教学内容要完全覆盖学生心中疑惑,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学生头脑中扎根生长。要聚焦学生思想症结点,讨论形成对话交流文本指南,指导所有教师课堂实践,使课堂教学改革可行,整体拉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五)建设内容丰富特色阵地
要建立阵地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部牵头,其他单位、部门协同,共同负责阵地建设。要避免阵地建设的单一宣传模式,应仿效“学习强国”等一些好的主旋律网络学习平台,遴选适合高校师生的学习资源,逐步构建内容丰富、受师生欢迎的网络新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主动作为,根据相应主题,师生创编一些优质作品,增加参与性和亲和力。要针对社会重大事件或西方意识形态主要攻击点,结合学生思想上可能产生的症结点,组织开展专题研究,精准回答,抢占主战场。
参考文献:
[1]易今科,徐敏,钟建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68—69.
[2]田贵华.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2017,(8):34—38.
编辑/姜雯